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发挥好当前的有利条件与优势,如超大规模市场、产业基础深厚、要素综合保障,又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效率结构三大方面进行持续优化升级,充分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落地,从而实现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其中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这里主要提出以“三大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需求扩容体制和结构升级;二是发挥产业基础深厚优势,推动供给加速迭代和结构升级;三是发挥要素综合保障优势,推动效率持续提升和结构升级。这三个方面的升级,可以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三方面体现对高质量发展中新发展理念的贯彻。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推动需求扩容体制和结构升级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指通过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需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养老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和对这一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从而推动收入的提升和消费的提升,以推动需求扩容体制。共享发展,就是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而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以推动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使低收入阶层中消费倾向最高的人群能更多地消费。推动需求来扩容体制,可以使高质量发展下更高水平的供给和更高水平的需求走向新的均衡。
在疫情冲击下的过去4年中,从支出法来看,我国经济的消费需求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从行业来看,日用品类的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家电和装潢等方面的消费领域,以及诸如书报杂志等正转向数字经营的类别所受影响较大。从投资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资本的名义利率经历了两轮大的周期:一轮是以邓小平南巡以来启动的投资回报率的上升,另一轮是以加入世贸组织启动的中国两轮大的投资回报率的周期,但目前仍处于投资回报率的低位。当前要推动投资的增长,则需要更多地转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测算,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要远远高于对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将投资从投资于物为主,转向投资于人和投资于物并重,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房地产政策”“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这也是为了使我们“先立后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立”的过程中、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房地产这种传统动能的平稳增长,要使新的动能转换更加频繁。这是因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80%,而房地产对传统制造业影响较大,一旦稍有放缓,新质生产力的新的动能往往难以快速弥补。所以要坚持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先立后破”,稳住房地产市场。
发挥产业基础深厚的优势
推动供给加速迭代和结构升级
自疫情发生以来,从行业来看,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的新质生产力方面加速成长,而传统动能,特别是化石能源受到产能制约和双碳目标的影响而增速放缓。另外,房地产相关行业、纺织服装、皮革制造、鞋帽等领域,在疫情之前的增速就已较低,疫情以来增速则进一步放缓。这样的行业发展格局的演化,又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不同的省份由于不同行业的行业结构差别较大,在原来新质生产力布局就较多的省份如江苏、浙江,疫情发生后反而发展得更好,其工业增加值在疫情期间增速高于疫情之前;而化石能源、纺织服装等这些本身增速放缓的传统行业,如果在省内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中占比较大,疫情发生后,这些省份的工业增速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当前要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共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这是因为传统产业毕竟占比很大,所以要从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进行改造和升级。
在全球的5个制造业大国中,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比重在过去一、二十年中持续下降,但是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仍保持在20-25%的区间并未下降,这与我们过去普遍认为的一个国家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制造业比重下降的规律不同。像德日韩一类的高收入国家,在制造业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其比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并没有继续下降。而对于美国来说,虽然其是高收入国家,但是制造业比重很难不再下降。这与中美两国和德日韩的经济结构不同有关:德日韩制造业在GDP和国内市场消费中的占比低,大量制造业产品是为了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中国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虽然“十四五”前三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和服务较多,制造业比重有所回升,但是一旦疫情过去,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要保持制造业比重难度依然很大。
发挥要素综合保障的优势
推动效率持续提升和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是过去10年TFP的增长率有所下降。未来一段时期要发挥改革开放的作用,开放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是最大的改革。我们要继续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要素方面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在下一轮改革开放中延续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动力,使得中国的TFP增长率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并持续提升。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推动具有经济扩张效应的制度型改革。一是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二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更好服务于创新驱动和实体经济发展;三是推进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以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四是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规制度全覆盖;五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民企活力;六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七是推进服务业开放,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八是高质量构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确提出,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通过这样一些新的领域的改革开放,从现在起到2035年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仍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劳动力数量规模和质量红利仍具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为资本形成带来巨大增长空间,中国生产率有潜力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推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效率结构三大升级,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实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对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抱有充分的信心。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4年5-6月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