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明:以新质生产力的新实践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56 次 更新时间:2024-07-01 20:58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徐晓明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已达到相当水平,经济发展已由量的合理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广东、上海、江苏、辽宁等地的新质生产力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在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节能等现代化产业领域大放异彩。

抓住“新机遇”,以“创新”为原则,以“质优”为内涵,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重大战略举措。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创新、高效、绿色的生产方式,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塑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有所作为且大有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我国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用好“新抓手”,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探索培育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以技术和数据等为代表的优质先进要素。科技创新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同时,还推动着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广东坚定不移地将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正加快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上海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4%,首次跻身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五名。

发展“新变量”,激活“旧存量”,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探索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新高地。在实践中,各地结合自身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实力,积极制定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明确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和区域布局,以科技创新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区域集聚,逐步推动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辽宁获评全国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培育5G全连接工厂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15个。江苏强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全国五分之一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抢占“新赛道”,坚持绿色发展与智能发展双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地。各地积极建立以节能降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其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广东省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今年一季度,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中,工业机器人增长8.5%,集成电路装备增长31%,新能源汽车增长46.5%。上海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上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上打造两个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当前,各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正处于十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下一步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基础上,实施产业强链行动,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推动产业链向创新化、全球化不断跃迁,建设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徐晓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0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