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堂: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意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54 次 更新时间:2024-06-29 22:02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玉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理论创新的又一次历史飞跃,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这一重要思想坚持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条主线贯彻始终,坚持立足“两个大局”战略判断,鲜明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从四重意蕴来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全面把握。

历史意义:突出彰显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和意识形态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使命。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奋斗,是强国复兴的历程,也是现代文明再造的历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党百余年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提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从文化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植根于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五百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百余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和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这些文化渊源涵养了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现代化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过往历史,指向中华民族的现实和未来,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重浸润,始终秉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有益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自信自立自强,最终在文化认同这一根本性认同上实现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看,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独特意义,以高度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奋力开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局面。

时代意义: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一重大判断。列宁认为,革命的理论、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定不是也不可能会自发产生,而是一定要在真正战胜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并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灌输”成为工人阶级强大的思想武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了精神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决定性意义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动员功能。从时代使命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强劲有力的思想“发动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也是民族复兴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成果。我们不能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殿堂里当“啃老族”,而是要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也需要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明确了奋斗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战略定位,也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重大形势判断,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价值立场。必须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实践意义:鲜明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意识和实践理路。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根植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自觉,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坚持文化建设民族主体性,坚持文化建设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因此,“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自身力量,也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坚定按照中国国情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把文化建设的“根脉”和“魂脉”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中开拓通向真理的道路的,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的,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迈向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

世界意义:生动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和中国智慧。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机遇挑战,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严峻冲击,“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愈来愈明显。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深厚天下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避免文明冲突、文化冲突、意识形态冲突提出了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的新理念。

坚持胸怀天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不是把目光局限于自身所在的一国一党,而是始终关怀着世界人民的利益与福祉,始终把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和情怀融入血液、刻进骨髓。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点主张共同构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篇章”和“中国方案”。强调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倡导每个国家必须遵循统一的价值标准,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也不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更不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积极主动传播中华文化,创新方式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传播中国理念,凝聚国际共识。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94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