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美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较为领先,中国紧随其后且追赶劲头十足。然而,一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地追求科技进步与盲目追赶竞争对手,二者之间具有本质差别。美国当前过于狂热地炒作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隐藏着重大的议程陷阱,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一场短暂的狂欢?
近年来美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出尽风头:2018年,英伟达发布了styleGAN模型,可以生成逼真的人脸,使得大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暴增;2022年11月,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成为全球现象级事件;2024年2月,能够自动生成视频的Sora惊艳亮相,再度引发全球热议。
但激动之余,我们不禁想起了“元宇宙”与“区块链”技术。2021年,美国数字巨头企业脸书公司宣布改名为“元”公司,并正式提出“元宇宙”概念,宣布将在五年内把公司转型为元宇宙公司。这一举动引发了各国强烈反响,不少企业迅速跟风,宣布启动对元宇宙产业的布局。然而,令各界没有想到的是,元宇宙产业却在极短时间内从“爆火”到“熄火”。在此之前,美国硅谷与华尔街大力鼓吹的区块链产业也经历了类似的大起大落。
以上种种,不能不令我们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会不会是一场类似的短暂狂欢?美国为何热衷于塑造一个又一个数字科技热点?这些疑问,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冷战时期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根据200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解禁档案,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这一雄心勃勃的太空科技计划,看似要与苏联一较高下,但实际上只是为了不断制造太空军事科技方面的假情报,诱使苏联耗费巨资与其展开太空争夺,达到最终拖垮苏联经济的目的。
那么,美国近年来对上述科技热点的炒作,是否是新版“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逻辑是否是通过不断设置数字科技的新热点、新议程,诱使美国的竞争对手盲目展开以数字空间争夺为特征的新型军备竞赛,从而扰乱竞争者原有的数字科技发展方向与资源配置、以致拖垮竞争对手呢?
对美竞争存在两难困境?
数字产业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美国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则是“追赶者”。如何做好战略层面的应对,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言以蔽之,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对美竞争的大战略或存在两难困境。
第一,如果中国不加紧跟随,一旦在人工智能与新科技变革的赛道中掉队,则将面临巨大的不利影响。当前,人工智能效能的发展态势呈现指数级的特征,“一步快、步步快”,研究优势方很容易将算法和算力优势转化为对其他劣势方的碾压态势,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特别是当下正处于国际权力格局变动的关键时刻,技术变革带来的突破将会被竞争中的各方视为赢得竞争的钥匙,因而不同国家或政治联盟都在技术领域投入巨大资源,以获得先发优势。
第二,如果美国的确存在或明或暗的新版“星球大战计划”,中国盲目跟进,极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对国家整体发展而言,无疑是巨大风险。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背后既需要庞大的财力,也需要惊人的自然资源的投入。譬如,英伟达公司的高端显卡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底层硬件。据报道,英伟达目前最昂贵的显卡定价大约为4万美元,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供货渠道不足等原因,售价已上涨至10万美元甚至更高。微软为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仅在算力基础设施搭建环节就花费了至少40亿美元。此外,人工智能产业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与水利资源,电力主要用于为设施设备供电,水则用于为设备设施降温增效。譬如,ChatGPT模型每天的查询请求约消耗1吉瓦的电量,相当于约3.3万个美国家庭每天的能耗。由于数据中心众多,微软集团2022年的全球用水量同比增长超1/3,攀升至近17亿加仑。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没有制定稳妥有效的战略发展规划,很容易形成一拥而上的局面,最终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拨开迷雾才能把握对美竞争主线
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我们要做出理性判断:美国的科技竞争战略是真的“以我为敌、真抓实干”,还是在重演对苏戏码、炮制美国新版“星球大战计划”?判断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美国的基本认知与主要政策。
从美国的基本认知来看,近些年来,面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挑战,美国政府再次加强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为了维护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美国政府矢志于推进美国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从美国的主要政策来看,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于2019年颁布《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以提升美国在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研发支出,并在此基础上出台《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等一系列竞争性法案。拜登政府上台后也非常注重建立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在其通过的基建法案中有650亿美元用于提高边远地区可负担、高速宽带的覆盖率。2023年8月,拜登签署了关于“对华投资限制”的行政命令,严格限制美国对中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三个关键领域的投资。
事实证明,美国正在真抓实干,对内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政企结合,加速技术创新;对外严控对华技术转移,并在世界范围内打造所谓“民主技术联盟”,加固“小院高墙”。因此,我们应该准确认识到,就时代发展大势而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肯定不是简单的新版“星球大战计划”,而是中美两国之间真实存在的全方向的竞争,中国应加快布局,不断创新。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这为新时代中国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些年,华为、阿里巴巴、Tiktok、Temu等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大显身手,这充分说明只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引领,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有效的组织规划,中国就有把握打破美国再造“中美科技新冷战”的企图,突破美国“小院高墙”的封锁,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
黄日涵,华侨大学新技术变革与国家安全实验室主任、教授;柏瑞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世界知识》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