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试后的南亚形势与走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72 次 更新时间:2008-07-14 10:28

进入专题: 安全战略  

张文木  

从1998年开始,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进程急剧向政治冲突转变,南亚政治力量组合出现新变化,大国全球战略布署迅速向南亚集结,其历史逻辑的演进同时也规定了未来几年南亚的发展进程。?

?

1、印度人民党政府强硬外交政策牵动了南亚地区安全的多米诺骨牌

(1) 1998年南亚地区安全环境骤然恶化,其重要引线是印度人民党上台后推行以发展核武器为重要内容的外交政策。印度人民党政府一改以往联合政府温和的外交政策,在其公布的《国家治理章程》中表示:“要建立国家防务政策审察委员会,分析国家面临的军事和政治威胁”,印度将保留“使用一切选择的权利,以确保印度的安全、领土完整和统一”。为此“要重新评估我们的核武器政策,保留制造核武器的权利”。1998年3月19日,瓦杰帕伊宣誓就任总理;同日,印度前外交秘书迪克西特发表谈话,批评前总理古杰拉尔政府奉行的对外政策忽视了印度的利益,瓦杰帕伊政府将放弃前总理古杰拉尔奉行的“安抚政策”,推行“果断的”对外政策。瓦杰帕伊新领导的联合政府不会再向邻国作出单方面的让步。?

印度外交政策的迅速转变引起巴基斯坦方面的警觉。1998年3月19日,巴基斯坦外长阿尤布汗在日内瓦裁军大会上对印度的核政策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印度的核政策将把南亚国家推入“危险的军备竞赛深渊”。4月6日,巴基斯坦成功试射“高里”地对地中程导弹,以示巴对印强硬的核政策的不满;同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攻击巴基斯坦的同时也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他在新德里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帮助巴研制导弹。5月3日,费尔南德斯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要大于巴基斯坦。”费尔南德斯提出应重新检讨印度的国防政策,他说:如果政策检讨的结果确认印度的确面临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威胁,那么,印度除了实施其核武器计划外,别无选择。7日,费尔南德斯进一步发表敌视中国的言论,称印度应充分重视来自中国的威胁,加强中印边境的驻军。5月11—13日,印度连续进行5次地下核试验。同时印度总理致函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再次以中国“威胁” 为借口为其核试验辩解。这样,由印度人民党政府强硬的核政策引发的地区紧张关系开始明显地殃及中国。自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后中国和印度双方开始的良性互动关系急剧恶化。自印度古杰拉尔政府与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共同启动印巴安全对话的良好氛围迅速遭到破坏。 ?

但是,强硬的外交政策并不能解决国内人民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1998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已从1997年的7.5%下降到5% , 1998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从1997年的5.5%?增加到14.8%。1998年6月1 日,印度内阁部长亚什旺·辛哈向人民院提交1998—1999年度预算案。尽管对农业、农业发展及社会福利项目开支都有大幅增加,个人所得税也未增收,但其中大幅度提高物价的措施引起民怨。与此同时,国防开支却比上年度增加了14%,对原子能局和太空局的拨款分别增 加了60%和62%,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国民的负担。尽管10月底瓦杰帕伊政府宣布了一项于1999 年初正式启动的耗资70亿美元的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的计划,印度国民还是用选票的方式表达了对印度人民党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在1998年11月底印度举行四个邦的立法议会选举中,印度人民党惨遭失败。被认为一向是印度人民党的根据地的新德里邦和拉贾斯坦邦,国大党获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外电认为“这次邦选举已清楚显露民心思变”。?

(2)印度核试验迫使巴基斯坦改变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基本政策。印度核试之初,巴基斯坦并未急于回应。1998年5月15日,谢里夫表示巴将视国际社会对印核试的反应再作考虑。16 日巴外交部第二号人物特艾哈德对八国集团发表的关于印度核试验的声明表示失望。20日, 印度总理与其同僚视察印度核试验场,在重申印新政府将为国家安全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后再次把矛头指向中国说:“在安全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印度不得不进行核试验 ,以便让我们的敌人沉默”。当天外电还报道印度成功发射多管火箭的消息。28—30日,巴基斯坦在对国际社会对印核试制裁力度及对巴的安全保障的承诺极为失望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以作为对印的回应。至此,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已恶化到公开核对峙的阶段。8月和10月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双方交火升级,此后,印巴外秘级谈判虽再次启动, 但与前两年相比,因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强硬的核政策使得这些会谈形同虚设。10月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与内务部长及军政高级领导人举行的会议上再次表示:在印巴会谈中“决不在安全利益上妥协”。28日,印度国防部长就印巴国防秘书将在新德里会谈之事表示:“所有的问题只有通过谈判来解决”。同时他又表示不排除与巴边打边谈的可能,他说,即使在美越战争期间,美国和越南还在每周三会谈。11月17日和12月1日,印度分别在西海岸和印巴边界拉贾斯坦邦举行3年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巴方迅速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自1998年5月印巴核试验后,巴基斯坦刚刚启动的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内外政策被迫中断。?

(3)塔利班军事胜利打破了周边国家利益平衡。1997年下旬,塔利班在进攻北方的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但其士气未挫。从1998年8月以来塔利班利用北方联盟的内部矛盾,发起猛烈攻势,在法里亚布省取得一连串军事胜利后,一举攻下杜斯塔姆的大本营马扎里—沙里夫,后来又夺得阿富汗与中亚国家交界要塞哈拉坦和普里卡米,基本上截断了北方联盟的来自中亚的补给线。12月2日,安南在给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的报告认为:目前除依据东北部“潘杰希谷地”的马苏德政府军仍在抵抗外,反塔联盟的其他战斗力量“已基本歼灭”。塔控区已达全国面积的95%以上。塔利班在阿富汗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阿富汗一直陷于军阀混战之中,对战乱及军阀腐败行为的厌恶使塔利班提出的“铲除军阀,统一国家”的口号深入人心。塔利班又是占阿富汗人口多数的普什图族利益的代表,加上塔利班领导核心的团结一致(迄今尚未见塔利班领袖集团出现明显的内讧行为),今后如无周边大国的特别有力的支持,或塔利班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内部无重大分裂,民族政策无重大失误,目前盘踞在东北潘杰希谷地的马苏德部队,对阿政局已难有作为。

然而,就在围绕印巴核试产生的南亚地区安全形势日益恶化的时候,阿富汗战局又使南亚事态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塔利班所实行的极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内外政策,使其与周边多数国家和国际社会难以协调相处。塔利班采取禁止妇女上学和就业,禁止居民拥有电视及与联合国救援机构不合作的极端政策,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不满;塔利班军事上节节胜利,造成周边国家的强烈不安:俄国与中亚诸国紧急磋商,讨论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互提供援助,包括军事援助”等问题;叶利钦称“我们已经决定阻止塔利班向边境逼进”,与阿接壤的中亚国家已加强边防部队;土耳其对塔利班首次发出停止其攻势的警告;1998年9月21日,俄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发表联合声明称:“俄乌不能无视阿富汗及其周围的危险局势,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印度外交部则声称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影响到了“印度的利益和国家安全”;属于伊斯兰什叶派的伊朗对塔利班的军事胜利反应最为激烈: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及总统哈塔米均表示,伊朗决不会容忍其东部地区出现紧张局势。伊在伊阿边界集结重兵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伊塔间曾出现小规模的交火。但伊朗的军事举动并未得到其他国家的配合。这说明在军事干涉阿富汗问题上,这些国家持保留态度。?

2.印巴核试与阿富汗战局的变化使南亚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野

(1)巴基斯坦在保持中巴传统关系的同时,政治上日趋向伊斯兰世界倾斜。巴政府一直将发展与中国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巴进行成功访问,双方确立了面向 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初,上台不久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问中国。1999年初,迟浩田、李鹏相继访巴,6月底谢里夫、穆沙拉夫也到中国寻求帮助。穆沙拉夫在11月19日的外交政策的讲话中仍称“与中国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印巴核试验后,巴外交也迅速向伊斯兰世界倾斜.

巴基斯坦核试后,立即赢得伊斯兰国家的普遍同情。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在与巴基斯坦驻埃及大使西迪基会谈后遣责了印度首先进行核试验的行为,并希望两国进行谈判。1978年成立的宗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指出,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完全是印度一手造成的,巴基斯坦进行的核试验是“正当防卫”。伊斯兰会议组织在巴基斯坦核试的当天呼吁印巴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保证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98年6月3日,伊朗外长率代表团前往伊斯兰堡向巴成功核试表示祝贺,伊朗向巴保证不同意对巴基斯坦实行制裁,认为在以色列威胁其他阿拉伯邻国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核试验使整个世界各地的,特别是中东地区的阿伯人感到高兴。伊朗将为巴提供巴所需的全部汽油以帮助巴克服因国际制裁造成的困难。巴基斯坦最坚定的盟友塔利班在巴核试后立即表示巴基斯坦核试验的成功使整个伊斯兰世界受到巨大鼓舞。不仅如此, 阿富汗塔利班在8月份向北方联盟发起凌厉的攻势,并在年底基本上控制了全国,这对与印度处于军事紧张关系中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它使巴基斯坦在地缘政治上有了一个得以背靠的广阔的战略纵深地带。这些都使得巴基斯坦向伊斯兰世界靠拢的速度加快。11月18日,巴基斯坦总理表示,他要在他的国家建立起像阿富汗塔利班式的司法制度。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已通过8月份政府提出的宪法第十五修正案,即要求将伊斯兰法确定为巴最高法律;同日,巴基斯坦总统塔拉尔表示,如果这一修正案为参院通过,“巴将在真正的意义上恢复伊斯兰制度”。1999年1月10日,巴基斯坦信息部长表示:“我们与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

10月12日,穆沙拉夫政变 台后,外交上首先从加强与伊斯兰国家关系入手。10月25日,穆沙拉夫在伊斯兰堡会见伊朗驻巴大使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穆沙拉夫对伊驻巴大使作了积极的讲话”,“伊朗了解伊巴双边关系和地区性合作的重要性”;11月7 日,伊朗总统卡塔米表示,伊巴关系不会受巴国内政府改变而改变;12月8日,穆沙拉夫抵达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他向伊朗领导人介绍了巴基斯坦国内形势,并寻求伊朗对巴基斯坦新政权的支持。10月25—27日,穆沙拉夫访问沙特、阿联酋;从11月7日始,又对卡塔尔、土耳其和科威特进行访问。土耳其地震后,穆沙拉夫在国内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立即表示向土提供援助。同月19日,穆沙拉夫在发表外交政策讲话中称: “与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本要素。巴将在所有领域加强这些关系。”12月24日,穆沙拉夫就出访伊朗、土耳其及海湾国家成果向记者表示:这些国 家“完全接受这里发生的事情”,他们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保证给予巴全方面的帮助。?

(2)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胜利又使其周边伊斯兰国家政治力量产生新的分野。属于什叶派的伊朗及信奉逊尼派的独联体中亚国家希望并支持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温和政权,因而它们对塔利班的军事胜利一直保持着警觉,塔利班攻陷北方联盟的军事重镇马扎里-沙里夫时,因九名伊朗外交官被害致使伊朗与塔利班出现军事对峙。伊朗在伊阿边境集结重兵,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保持对塔利班的战略牵制,并指责巴基斯坦在背后支持塔利班,致使伊朗与巴基斯坦5月核试后已改善的关系又急剧倒退。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东部边界保持的带有攻势性的军事压力并未得到阿富汗北部中亚国家的配合, 这些国家也没有对巴基斯坦进行过于激烈的指责,这说明,它们在对同属逊尼派的塔利班和巴基斯坦的政策上与伊朗保持着一定距离,以便为将来不得不与塔利班政权打交道时,留有相应的余地。1998年11月26日,在巴基斯坦访问的乌兹别克外交部长在伊斯兰堡与只有两人组成的塔利班高层代表团首次进行了深入会谈,并向塔利班发出参加塔什干“6+2”会议的邀请。会谈后,塔利班代表向记者表示:“我们消除了乌兹别克领导人对阿富汗政策的误会,并告诉他们我们的政府愿意与我们的所有邻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3)印度在向巴基斯坦和中国发难的同时,其外交在保持与俄国的传统关系的同时,日益向东盟、南盟、印度洋地区乃至波斯湾地区倾斜。印度近几年提出的“东向 ”和“南向” 外交战略在1998年7月底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和南亚区域联盟首脑会议上已显示出其作用。 印度成功地避免了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声明对印度核试验的“谴责”;在南亚区域联盟首脑会议上,会议不顾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请求,将印巴核试验及地区安全问题排除在会议的议题之外,认为印巴核问题应与全球核裁军问题联系起来考虑。第十二届不结盟首脑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南非班德举行。8月28日巴基斯坦外交部突然宣布巴总理谢里夫“因国内要务”将不参加会议,巴参加会议代表团将由外长阿齐兹率领。与东盟首脑会议的结果相似,这次不结盟会议也未对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印度引起的南亚核试验进行“谴责”。在会议发表的《德班宣言》中,会议只是泛泛地要求印巴双方“有必要进行双边对话,争取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平解决,并促进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8月24日,印度海军与新加坡海军讨论使双方联系制度化及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问题。10月24日,印度海军访问菲律宾,受到菲律宾国防秘书的接待。12月15日,印度与越南签署两国文化交流计划,双方初步确定1999 年越南国家主席及议会代表团访问印度。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表示:印将在接近马六甲海峡的安达曼及尼科巴群岛设远东海军司令部。外电认为:此举意在把海军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以对付中国。1998年12月,印度与俄国在对美英两国再次袭击伊拉克的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也达成了共同帮助伊拉克开采石油的共识。随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对波斯湾油气资源进口将产生更大的需求,今后,印度在巩固已有的南向和东向外交成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对波斯湾国家的外交力度。?

3.大国全球战略布署正在向南亚地区集结,南亚地区的美俄关系在此地区日趋向冷?〖DW〗战政治回归

世界大国霸权力量均势被不均衡地打破造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末解体。一方面,苏联全面地自我解除了所拥有的包括华沙条约组织在内的重要冷战工具;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却以更大的规模加强和扩展了原有的冷战手段。1997年,西方无视俄国的强烈不 满,启动了北约东扩计划;在太平洋地区不顾中国反对,又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日美安保同盟及其作用范围。这两大部署将从东西两翼对俄国和中国起到钳制作用。自1998 年起,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布署已开向始南亚地区转移。?

(1)美国南亚战略布署因印巴核试而延宕。冷战结束之初,由于冷战期间形成的美中合作对付苏联的战略格局已不复存在,南亚印巴在大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一时失 衡。90年代下半叶,随俄国国内政治逐渐稳定,美国开始调整南亚政策。1997年,美国已大体完成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基础性的工作,9月印度总理古杰拉尔和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在美国参加联合国会议期间,与克林顿举行会谈。不久,美国宣布克林顿总统将访问印度的消息。11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南亚为克林顿访问作准备。17—18日,奥尔布赖特在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后强调,美国希望同巴基斯坦和印度发展全面的关系。1998年4月,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森访问南亚,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领导人分别举行会谈 ,表示希望同巴基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新政府的核政策表示担忧,希望印度继续保持古杰拉尔的政策。5月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爆 ,巴基斯坦在月底作出同样的回应,这在相当程度上拖延了美国在亚洲战略部署的进度。原定于1998年下半年对中国及南亚地区的访问,只完成计划的一半。尽管美国在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制裁及印巴在签署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及控制生产核材料问题上双方已作了相应的妥协,美国国会也同意总统在适当的时候有权宣布部分解除对印巴的经济制裁,12月1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决定美国的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及贸易和开发署将获准恢复对印巴的贷款,但由于美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问题上难以让步,10月初 ,美国不得不再次推迟而不是取消总统访问南亚的活。2000年初,美国总统在印巴并未在核问题向美国作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这说明尽快介入南亚事务,对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已具有极为迫切的意义 。?

(2)在西方的压力下俄国的南亚政策似正在向苏联时代回归。苏联解体使欧亚大陆中心带政治格局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中亚五国在地缘上已形成了一道使俄国进一步远离中东和中亚富油区的政治屏障。把俄国隔离在北方,意味着西方对中东中亚富油区的控制也得到强化和俄国南下困难的增大。冷战后在美国制定的中亚战略中,一直都是把中亚独联体国家列为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势力范围和新的能源基地。苏联解体之初,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其外交政策陷于在东西方间徘徊不前的状态。随着俄国体制转轨过渡期结束,俄国领导人开始注意构建符合俄国利益的全球战略。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情况下,俄国日益把对巴尔干半岛和印度次大陆放在其全球战略中的突出地位。1998年10月,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表示反对北约对南联盟动武的态度时说:巴尔干国家对俄国有着“特殊的战略利益”,这些国家是俄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而且还有着 “广泛的经济前景”。事实上,俄国也是从这一战略视角来发展与南亚国家特别是与印度的关系的。印度一直都被俄国视为南下印度洋的战略基地。1996年,普里马科夫担任外长后出访独联体和东欧以外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印度。他明确指出:俄对印度的关系“受战略利益支配”。?

1993年俄总统叶利钦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印俄防务协定》以代替1972年签订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友好合作条约》,此后,印俄关系迅 速向战略合作方向发展。这种关系至1998年又被印度的核试验推入一个新阶段。?

1998年5月1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印度核试验表示谴责,但同时不支持美国对印度进行制裁的立场,并在15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印度核试的声明中,为印度讨价还价,试图缓和声明的调子。6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172号决议,要求印巴作为“无核国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核禁试条约。当天叶利钦打电话给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要求印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次日印度表示拒绝接受安理会1172号决议。14日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丹巴拉姆宣布,尽管印度爆炸了5个核装置,但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的原子能反应堆的计划将付诸实施。7月1日,外电披露印俄又结束了一项将于2000年生效的10年防务合作协议的谈判。该协议的重要特点是将印俄间武器购买从现金购买转向联合研制。根据新的防务协议,印俄将共同研制6种反弹道战术导弹系统,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21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三艘护卫舰。8月,印度和俄罗斯决定为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一个“指导小组”,他们将通过人员交流、定期的政策研究以及高级指挥官互访加强这种合作关系。11月9日,印度国防秘书率领的包括海陆空高级官员的军事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就印俄间的军事和技术合作再次进行广泛的会谈。11月16日,俄报披露印将于2004年在俄国的帮助下,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12月20 日,俄国总理普里马科夫代表叶利钦总统对印度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俄与印度签署七项协议,其中包括把2000年到期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延长到2010年。普里马科夫在访印时表示,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牢不可破”,“印度是一个非常强大和合适的伙伴,是一个可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俄印双方保证不参加有损另一方主权的协议、联盟或条约;同时普里马科夫还向印度保证不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装备。路透社评论说 ,普里马科夫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俄印双边战略关系带入21世纪。?

如果将近几年俄国在巴尔干、伊拉克及伊朗问题上表现出的越来越独立于西方的强硬态度及 俄国对越南金兰湾基地表现出的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就不难意识到俄国南 亚外交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压逼下,似被迫在向苏联时代的南亚政策回归。?

(3)中国再次被拖入南亚矛盾之中,“西藏问题”随之升温。1998年南亚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自80年代开始的中印关系改善的历史进程被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反 华政策所中断,与此相应,中国也被印度人民党政府拖入南亚地区矛盾关系之中。4月,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中程导弹后,印度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反华倾向。为了消除误解,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访印,向印方解释中国坚持中印友好的既定政策,希望中印建立军事信任措施 。5月3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直接攻击中国,称印最大的威胁来自中国而不是巴基斯坦;11—13日印度进行核试验。同时,瓦杰帕伊致函克林顿,进一步阐述了费尔南德斯的观点,称:“在我们的边界上存在一个公然拥有的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在1962年曾武装入侵印度的国家。尽管在过去十年里我们同那个国家的关系已经改善,但仍存在不信任气氛,主要是因为边界问题悬而未决。”6月12日,瓦杰帕伊在接受《费加罗报》的采访中再次指责中国应对南亚核试验负首要责任。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接受印度一家私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克什米尔有一部分地区目前由中国控制着。这也是一个不能轻易排除的事实。”?

印度、西方反华势力及达赖集团三股力量相互呼应并向中国在西藏地区的主权进一步逼近是 1998年南亚问题的重要走势。中印关系问题的核心是印度对中国在西藏主权实际而不是形 式认可的问题。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立即得到一向以非暴力主义自 居的达赖的呼应。5月13日,正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访问的达赖为印度辩护称:“印度通过核试验,证明它不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印度应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具有发展核武器的权利,而不应受发达国家的压力放弃核武器。”达赖集团藏青会也对印度核试验成功表示祝贺,称赞印度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表示支持印度拥有和保持强大的核力量。与此同时,达赖开始加大鼓吹“与北京对话”的力度。6月17日,达赖在欧洲表示,希望克林顿访华时与中国政府谈所谓“西藏问题”。克林顿访华结束后,达赖进一步鼓吹要求在西藏实现“真正的自治”。10月底,达赖着手准备所谓西藏“政治地位”的声明,为此,达赖在10月底和 11月5日分别会见了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美表示支持西藏 “保持独立传统”。12月8日,达赖在法国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共进午餐后对记者表示,他将寻求“通过对话”使西藏实现“真正自治”。美国政府自1997年底开始设“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一职,其首要职责是“促进中国与达赖喇嘛展开真正的对话”,同时还要负责“推动对西藏独特文化、宗教和语言遗产的保护”。1999年1月20日,美国政府任命朱莉 娅·塔夫脱为新的“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

?

4.南亚形势的基本走向

由上可知,1998年南亚地区政治形势出现三个重大变化:一是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前两年启动的改善两国关系的进程遭到严重挫折;二是阿富汗战局的迅猛变化,改变了印巴间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三是印巴核试验及阿富汗战局变化使南亚政治关系出现新分野:印巴核试后印度与东盟和南盟的关系日益深化,巴基斯坦向伊斯兰世界加速倾斜;在伊斯兰化的道路上,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在意识形态上联系更为紧密;信奉逊尼派的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塔利班与信奉什叶派的伊朗间的关系,在阿富汗战局向有利于塔利班的方向变化的情况下,迅速拉开距离,这使印巴核试后出现的伊朗与巴基斯坦关系改善的势头出现逆转;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使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后已改善了的中印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印关系再次拉大距离,“西藏问题”随之升温。由这些历史事件的逻辑演变中, 我们大体可推出未来几年南亚形势的基本走向。?

一、大国在南亚问题上的注意力将持续加强。西方要推行其遏制与接触兼用的对华与对俄政 策,在北约东扩启动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确定后,西方战略布局将加速向南亚推移。虽然1998年 5月份的南亚核试验使西方向南亚战略推进受阻,但以后几年南亚将仍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外交的重点地区。与此同时,俄国也将把南亚作为打破西方战略合围的突破口。俄印战略盟友关系将持续加强。?

二、鉴于俄国在冷战后已为中亚五国隔离于北方,又鉴于西藏地区在西方地缘政治中具有的特殊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向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及中国对西部自然资源以及中亚中东的油气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在未来的时期里,预计中国西藏问题将会在西方全球战略布署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世纪之交,南亚地区的焦点在西方的地缘战略中将以不同形式从克什米尔向中国西藏地区转移。?

三、由于南亚核试验后印中及印巴关系出现倒退,今后印度将加大在印度洋地区和东南亚地 区的外交力度。又由于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接近军事统一全国的目标,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建立更为紧密的盟友关系;在维持巴中传统关系的基础上,巴基斯坦外交将向伊斯兰世界加速倾斜。随着印度经济对波斯湾油气资源进口需求的增大,今后印度在巩固已有的南向和东向外交成果的基础上,必将进一步加大对波斯湾国家的外交力度。?

四、塔利班军事上的胜利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分离主义产生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分离主义活动将有所增加。不仅于此,克什米尔地区形势还会因塔利班“圣战”在阿富汗的胜利 ,而变得更为复杂。

【本文发表经作者授权】

    进入专题: 安全战略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