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民主和现代化道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19 次 更新时间:2024-03-13 21:02

进入专题: 非洲   中非关系  

丹尼斯·穆内·姆瓦尼基  

 

作者:丹尼斯·穆内·姆瓦尼基(Dennis Munene)/文 翁榕/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面对21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全球约一半所谓的“民主政府”正逐步衰退或停滞不前,严重波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探索现代化的道路。然而,《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人类民主事业的真正阻碍,不是民主模式的差异,而是对他国民主探索的傲慢、偏见和敌视,是把本国民主模式强加于人的‘唯我独尊’”。因此,面临民主衰退问题的国家可以选择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发展出符合自身现代化路径的民主形式。本文以现代化理论和中非关系为视角,探讨当代世界民主与现代化道路的关系。

民主与现代化的关联

民主并不必然通往现代化。它的作用是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变革这些与现代化相关的因素提供有利环境。在不同的文明中,民主的原则和形式不断演变。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民主的本质是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和制度。现代化有利于民主,这一观点获得了包括现代化理论在内的理论支持。现代化提高了普通人争取民主的能力和动力,对精英阶层施加压力,促使其允许政治和经济平等。因此,民主在满足特定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才可能出现并长期存在。

现代化被定义为从“前现代”或“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一种渐进模式。现代化使得传统社会得以采用更先进的发展模式,它的目标是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全面进步。但长期以来,现代化被错误地等同于西方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化不仅是学术探讨的重要主题,而且成为冷战后地缘政治博弈中使用的武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之一。自由民主被视为“现代化”模式的主题。

中国和非洲国家具有不同的民主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它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坚持遵循与本国发展目标相符的现代化模式。

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开始寻求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民主集中制以儒家的“大同”概念为基础,是以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为愿景的中国式乌托邦,与西方自由民主形成了鲜明对比。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包括庞大的人口、巨大的市场和高效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强调“和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在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占据重要地位,决议宣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彰显出中国经济和政治进步道路上的特征和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原则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区别。

高质量发展重燃非洲复兴之梦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失落的十年”,舶来的现代化模式使整个非洲陷入复杂的经济与社会危机之中。非洲原有的西方伙伴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一系列毁灭性的“结构调整计划”,摧毁了非洲经济,中断了非洲的现代化进程。一些非洲国家模仿西方社会治理模式,使得其经济基础更加薄弱,受到疾病、动荡和贫困的长期困扰。

21世纪初,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点燃了非洲复兴的希望,推动非洲走上自主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追求共同的未来与繁荣。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是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标志。如今,论坛成员包括中国和53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覆盖超过28亿人口,并已成为“非洲崛起”叙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携手二十余载,中非合作论坛助力非洲重塑发展模式,从重视数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质量和效率的发展模式。中非合作论坛已然成为非洲和平与发展的锚点,将非洲的民主和现代化之路紧密联系起来。

然而,彻底解决困扰非洲的问题任重而道远。2000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将非洲称为“黑暗大陆”。到了2013年,叙事发生改变,《经济学人》在一篇题为《满怀抱负的非洲》的文章中指出,非洲人民在过去十年里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未来十年会更好。然而,文章并没有解释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革性的成就。

除了中非合作论坛,还有四大因素加强了中非民主和现代化之路的关联。第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打通了交通网络和市场,提高了生产能力,促进了货物、资本、能源等的跨境流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的《2063年议程》和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高度契合,旨在推动非洲大陆一体化发展。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非洲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的驱动力。

第二是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以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为重点合作领域。

第三是全球安全倡议。该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等。当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国际社会应该共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克时艰。

第四是“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当前,非洲之角多个民主国家局势动荡,该地区已成为超级大国重新加剧紧张局势的新战场。秉着共同繁荣的理念,中国于2022年1月在肯尼亚蒙巴萨提出这一构想,旨在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适用到当地,支持当地国家应对安全、发展和治理方面的挑战。

民主和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必须以人为本。为了助力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习近平主席于2023年3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各国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民主与现代化的关键是和平

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了非洲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激发了非洲对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追求。中国支持非盟《2063年议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并与非洲的次区域组织等建立了牢固的联系。然而,中国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举措也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担忧。尽管如此,和平发展的理念足以对抗修昔底德陷阱,因为民主和通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和平。

因此,民主和通向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尽管它们不是线性或一刀切的过程。没有哪种民主模式等同于真正的现代化,所有民主模式都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可能会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虽然中国遵循了现代化理论的原则,但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念,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和“非洲复兴”都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尽管中非采取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和现代化道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进入专题: 非洲   中非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87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