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景气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宏观经济运行在年初小幅回升后一度缓慢回落,并于7月企稳回升至今。结合先行指数的近期表现和当前经济总体态势的分析,明年经济景气大概率继续处于宏观经济周期运行的弱复苏阶段。考虑到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外资流入持续快速下降、金融风险叠加,容易引发新一轮的信任危机,建议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信心、以更开放的态度加强与西方世界的沟通、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金融三大风险。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创新在于在“稳中求进”之后,加上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经济增长存在稳定压力,防风险领域存在破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预示明年政策发力的方向将有所调整。
一、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态势的分析和预测
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评价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态势的指标。扩散指数可以深入分析经济指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趋势,而合成指数则适用于对多维度指标进行整体评估。两个指标的涵义不同,但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更加准确的决策,以推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扩散指数对明年经济总体走势的分析。在从大量宏观经济指标中选择出先行、一致、滞后三类指标组的基础上,我们绘制了中国宏观经济三类指标组的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在2014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的变动情况。从一致扩散指数来看,在2023年1月-2023年11月间,经济运行处于景气与不景气空间的月份分别有7个月、5个月。因此,这个期间经济运行景气的月份比不景气的月份略多。时差相关分析表明,先行扩散指数能提前三个月实现预警。从先行扩散指数的近期表现来看已从年初的41.67逐步下滑到11月的14.58(已处于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提示我们明年的经济全面向好还存在较大压力。
2.合成指数对明年经济总体态势的分析。在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后,经济景气合成一致指数重新出现回升态势,到3月达到峰(93.65),之后小幅下滑。7月,在中央专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31条之后景气一致指数明显企稳回升,至今已经持续了5个月。考虑到先行合成指数自2014年以来平均领先一致合成指数12个月,而近一年内先行合成指数一直处于100以下,初步判断明年宏观经济仍处周期运行的弱复苏阶段。
二、制约我国经济复苏的三个主要问题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在重启中恢复的第一年。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和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部分指标呈现回暖态势。8月份开始工业企业当月利润增速转正、前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然而,当前宏观经济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企业绩效和市场信心的传导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将延续今年恢复态势,经济复苏的痛点和难点集中表现为三个主要方面:
1. 需求侧: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传统刺激投资和消费政策边际效果仍将持续减弱。信心堪比黄金,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信心来源对当前经济状况、经营状况的综合性判断。一方面,在失业率走高、房地产出现绝对规模的萎缩、部分信托资产暴雷、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严重流失等多种因素叠加之下,老百姓的现有财富严重缩水,没有充足的信心去消费,转而增加储蓄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出于对未来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家没有足够的信心扩厂招员、加大研发投入,转而降价或收缩战线谋求生存。
2. 产业供给侧:外资流入持续快速下降,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难度较大。根据研究机构Preqin(睿勤)的数据,聚焦于投资中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的外资今年仅筹集了57亿美元,相比2021年480亿美元,缩减了近九成。而且不仅是美国投向中国的投资下降,中国投向美国的资本也在撤退。另据Rhodium Group(荣鼎)智库的报告,2022年中国对美投资降至25亿美元,整体规模压缩至2016年5%的水平(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约480亿美元)。究其原因,既有外企从优先考虑效率和降低成本转向顾虑地缘政治主动转移或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的考虑,也有国内产能太过强大以致于挤压了国外产业发展空间的原因。可以预见,明年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大体仍将持续,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压力较大。
3.金融供给侧:三大风险叠加,需要谨防新一轮的信任危机。地方债务沉重、房地产暴雷、股市看跌大概率是我国明年需要着力化解处置的主要金融风险。首先,地方债务沉重。2023年10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10月24日),加之1.38万亿元(截止11月底)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两者相加也仅相当于40万亿地方债规模的2.38%左右,不足以还本。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华尔街投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我国尚未偿还的表外政府债务总额约为7兆至11兆美元,其中包括数千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公司债券。虽有负面炒作之嫌,但也要看到地方债务确实沉重,已经严重拖累地方政府正常的投资。其次,以恒大、碧桂园、中植为代表的房企、信托接连暴雷,以及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严重流失,引发了一连串的信任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很大压力。
三、对明年中国经济建议
1. 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信心。针对当前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让居民和企业短期看到个人收入、企业经营有起色。为此我们建议:一是转变发展思路,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向加大对社保、医疗、教育等个人更有幸福感的领域投资力度,创造这些领域更多工作机会的同时减轻子女教育、看病养老等大头家庭支出。二是持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把社会的氛围朝着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解放、活跃的方向做一些有力调整。我国重树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信心有着雄厚基础性资源,例如“奋斗改变命运”的个人拼搏精神和“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上述这些是我们可以做到,且能够产生显著效果的。
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此建议:一是推动主动、单边开放的基础上强化对外宣传。如通过各种国际媒体和平台宣传中国市场的开放举措和投资机会,提高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信心,争取同对手在不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内形成战略“利益互换”局面。二是提高来华生活、旅游和工作的更多便利。如支付系统可以让微信和支付宝兼容国外的主流电子钱包(Apply Pay, Google Wallet);腾讯会议兼容Zoom等。
3. 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金融三大风险。鉴于当前一段时间内地方债务沉重、房地产龙头企业和信托产品暴雷等金融风险叠加,需要以此为着力点,构建系统性调整方案。一是地方债务处理方面,建议成立专门的、高级别的地方债务处置专项小组,进入常态化工作状态,加大中央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地方债务力度等中央干预路径。二是房地产方面,供给端积极保交楼,防止房地产成为人民财富的绞肉机;需求端,提前做好新增按揭陷入窘境的家庭应对布局,甚至可以置换或回购,避免因为过重房贷和过高财务杠杆导致家庭财务破产。三是提高资本市场上市门槛,筛选出真正有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而不以圈钱为目的的公司;提高不诚信企业的违规成本,以儆效尤;完善退市机制,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或财务造价等严重问题的企业,及时从市场中剔除。
作者: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 吴浩强;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胡苏敏 朱天一
来源: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