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增殖和扩张的理论,分析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和内在动因,并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视角来考察资本无序扩张的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从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来看,资本扩张产生于资本对劳动的绝对占有和支配,由资本自然属性延伸出资本对利润无限和无止境的欲望是资本扩张的根本原因。而资本扩张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出自我限制的因素,从而阻碍资本积极作用的发挥。鉴于此,应加强党对资本发展的全面领导,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对资本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优化资本运行的引导机制以及加快完善反垄断立法,推动资本有序健康发展。
关 键 词:资本无序扩张 理论逻辑 资本增殖 自然属性 五位一体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资本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实际上,自2020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资本扩张的问题就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要求和新部署。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同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8月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要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为资本发展设置好‘红绿灯’”;同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2022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资本扩张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规定了资本扩张的行为规范,又指明了资本健康发展的实践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资本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其健康有序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而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是制定相关制度以发挥资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又限制其消极作用的前提和要求。从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来看,资本扩张行为产生于资本对劳动的绝对占有和支配,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形成了资本扩张的基本路径,由资本自然属性延伸出资本对利润无限制和无止境的欲望是资本扩张的内在动因。限制资本消极作用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在正确发挥资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从资本运作的体制机制着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正确而又有效地引导规范资本的行为。
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意义
资本扩张的二重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性作用并抑制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确保各类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要体现经济效益,也要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而资本的逐利性驱使着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垄断地位:一方面资本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不断运动,另一方面垄断所能获得的超额垄断利润不断诱导着资本扩张以占据市场垄断地位,从而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进而阻碍市场公平竞争与要素流动,损害市场经济效率。因此,如果放任资本无序扩张不加以约束,垄断资本的产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就要引导资本有序健康发展,有效制约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做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使得广大人民均能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而资本无序扩张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本的发展同样也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的,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生动体现的。这就要求资本必须有序扩张,必须在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相关产业进行布局和发展。
最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本质要求。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长期探索,形成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克服了“苏联模式”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弊病的同时,又结合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优势。而资本无序扩张从根本上来讲是资本所固有的弊端,会阻碍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发挥,降低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掩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激发市场活力中的优势。因此,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既要利用资本,又要约束资本,引导资本有序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资本扩张积极作用的同时规制资本扩张的域界,从而有效预防资本无序扩张的产生,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发对各类资源配置能力的无限增强。
二、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以及自我限制
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离不开自由流动、竞争有序的资本市场。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资本必然利用其所支配的生产关系及物质力量无休止地进行扩张和积累,最终导致出现市场垄断并引发一系列问题,进而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并产生自我限制的因素。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深入探究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以及其出现自我限制的原因,深层次挖掘资本扩张的内在机制以及根本动因。
(一)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
要正确把握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在理论层面厘清资本如何扩张、因何扩张等问题,首要应回答的问题是,资本是何物?不少观点认为资本就是资金、商品、机械设备和厂房等生产资料和投资品,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投资品和生产资料只是资本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生产剩余价值和生产关系的价值。马克思明确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1]723“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它就什么也不是。”[2]24通过马克思对资本的论述,可以明确资本不是物,而是在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资本作为由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劳动价值,被资本家通过“节欲”的手段投入到商品生产过程,它不仅要求进行追求自身价值增殖的剩余价值生产活动,还通过扩大再生产兼具着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双重作用。而资本通过雇佣劳动将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资本的现实生产力,资本和雇佣劳动的这层关系又通过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不断强化,引起资本扩张的物质力量和生产关系的双重扩张,由此形成了资本扩张行为的基本路径。
从资本扩张行为的基本路径来看,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首先表现在资本所有者对劳动力的购买和占有,资本所有者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了对工人劳动力的绝对支配地位;其次,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表现在生产全过程中资本所有者对劳动力的支配,这种生产关系会通过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不断强化和延伸;最后,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表现在资本所有者对劳动产品的绝对占有和支配,资本所有者占据了劳动者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并通过资本积累使其成为资本进一步扩张的来源。可以看出,资本在不断扩张中物化了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贯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始终并演化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资力量,形成了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从而推动资本进一步扩张。那么,资本又因何扩张?
(二)资本扩张的内在动因
要回答资本因何扩张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资本的二重属性。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资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资本具有二重属性。所谓资本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资本同时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资本的自然属性是资本最本质的特征,任何资本从其追逐利润的本质来说,都要实现自身价值的增殖和自身规模的扩张,它与市场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资本逐利的本性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资本的社会属性则是指资本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即通过对资本的占有从而实现资本收益的占有和支配的问题,它所反映的是资本的收益权分配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社会生产关系。
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发展运动规律一样,资本运动也有其客观规律,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资本的二重属性是资本客观存在的两个不同方面,其自然属性决定了资本必然会在运动中进行扩张,在市场经济中集中表现在:资本总是由低利润行业向高利润行业转移;资本通过联合快速实现规模的膨胀从而增强自身获得利润的能力;资本通过激烈竞争在市场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甚至不顾法律法规铤而走险等情形。资本的社会属性则决定了资本自然属性发挥作用的大小,如不同的经济制度会有不同的经济效率。就资本的二重属性来说,资本的自然属性是资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在任何国家和社会中都不会改变的逐利性质,是资本最本质的特征。“资本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货币的代表,是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止境的和无限制的欲望。”[3]297在资本自然属性对资本行为的统治下,延伸出资本无止境和无限制扩张欲望,因此资本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资本化来追求自我增殖和扩张。资本的这种对追求利润无限制和无止境的欲望根植于资本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资本的逐利性,是资本扩张行为产生的根源和动力所在。
(三)资本扩张行为的自我限制
如上所述,资本扩张行为的理论逻辑产生于资本对劳动的绝对占有和支配,由资本自然属性延伸出资本对利润无限制和无止境的欲望是资本扩张的根本原因。在资本扩张行为理论逻辑的支配下,资本必然会不断进行扩张以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张和资本运作所遵循生产关系的延伸。如果不对资本加以有效引导,必然会产生资本扩张行为的自我限制,导致资本无序扩张情况的出现,不仅会阻碍资本积极作用的发挥,还会给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所谓资本扩张的自我限制指的就是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定会产生出一种阻碍自身发展、与资本积极作用相互对立的社会关系力量,从而限制资本进一步扩张。
一方面,资本在运动中以追求自身价值增殖为目标,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必然会通过其所支配的物质力量和生产关系来进行自身积累和扩张,在此过程中资本间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巨大的物质生产力,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资本扩张行为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4]278,资本在无休止的积累和扩张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阻碍其自身增殖和扩张的自我限制因素。即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会带来既加速其扩张又阻碍其扩张的矛盾。“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穷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4]278-279这一矛盾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导致市场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扩大以及金融体系风险增大等经济领域的后果,还会从经济领域扩展导致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的自我限制。产生资本扩张行为自我限制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消费水平难以适应资本扩张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工人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大部分被资本所有者占有,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难以提高。资本所有者因为占据工人的财富克制了社会消费,而资本扩张也恰恰需要社会消费的支撑,这种资本扩张所带来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就必然会导致生产过剩。总的来看,资本扩张的自我否定由其两面性所构成,一方面是资本扩张给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是这种动力的内在矛盾会阻碍资本自身的扩张并蕴含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内在趋势。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扩张无疑会推动和解放发展生产力,但资本扩张行为的自我限制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不可任由资本无限制自由发展,制定相关的体制机制以消除资本扩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资本有序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资本无序扩张的行为表现及其问题研判
由上可以看出,资本在其自然属性的支配下,必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得资本具有自我强化扩张的内生机制。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监管,资本无序扩张便会以各类方式呈现并随之导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领域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资本无序扩张的行为进行界定,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本无序扩张的具体案例,对资本无序扩张的表现及其导致的问题进行说明。
(一)资本无序扩张的界定
扩张是资本的天性,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自身的扩张,以此形成“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扩张-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扩张……”的资本扩张循环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扩张分为有序扩张和无序扩张两种形态,两者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效益会截然相反。资本有序扩张能够提升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资本无序扩张将极大损害经济效率。对于有序扩张的资本,能够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而对于无序扩张、损害经济效率的资本要加强监管,规范其发展。马克思既对资本进行了批判也对资本扩张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277资本扩张所带来的积极作用首先根除了传统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催生了现代化社会的生成;其次资本在实现增殖的要求下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后资本扩张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大机器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资源。实践证明,资本可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党中央所要求的反垄断以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对象是那些不遵守市场规则,以及违法违规进行无序扩张的企业,不能理解为反平台经济或者民营经济等特定的市场主体,更不能理解为企业在市场做“大”就要反。
当前对于资本无序扩张的界定标准,学术界的讨论较少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巴曙松从企业市场地位的角度对资本是否无序扩张进行了分析,提出判断资本是否无序扩张应明确界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然后从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进行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分析判断资本是否在进行无序扩张[6];申文君从外部性视角下对资本有序和无序扩张的状态和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判断资本是否有序扩张的标准是辩证的和动态的,但从负外部性的角度来看,如果资本扩张给自身带来收益的同时使得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就可以认定资本是无序扩张的[7];朱珍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出发,认为资本扩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如果资本扩张受到了人为阻碍、或是资本扩张导致了其它资本循环的中断,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受阻,那么这些资本扩张的行为就可以归纳为资本无序扩张的范畴[8]。可以看出,依据不同的评判标准所得出资本无序扩张的范围和概念有所不同,上述观点各有其理论基础,但也有各自的不足。从企业市场地位的角度可以清晰界定企业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能够有效预防市场垄断,但其对中小微企业适用度不够,无法涵盖所有市场主体;从外部性角度来解释资本无序扩张也存在难以实行的问题,在资本扩张初期难以判断其是否产生了负外部性,且社会整体福利的效益和损失也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而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来看,资本循环固然是资本扩张所要遵循的特定规律,但仅仅从资本中断的结果来判断资本无序扩张也是片面的。实际上,资本之间的相互运动也会造成资本循环的中断,资本循环所必须具备的连续性和继起性也蕴含了资本循环中断的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9]。本文认为,判断资本是否无序扩张最有效、最基本的标准当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规范,资本扩张要在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弥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对资本无序扩张规制的滞后及不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这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面对的事实。资本有序健康发展需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就需要依法加强对资本发展的监管,完善资本在市场准入、行业规范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监督下有序发展,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限制资本的扩张行为。
(二)资本无序扩张的行为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的有序扩张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进人民福祉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中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资本在扩张领域和竞争行为上的无序性同样不容忽视。当前,学界对资本无序扩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无序扩张在经济领域上的表现以及资本无序扩张的商业模式,关注点在经济层面。实际上,资本无序扩张不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从经济领域延伸至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领域,极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将首次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视角来考察资本无序扩张的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具体来看,资本无序扩张的现实表现如下。
1.从经济建设看,资本的过度扩张和实现扩张手段的非制度化是当代中国市场失范现象的经济根源[10],现阶段资本无序扩张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市场垄断。资本往往通过并购和经营者集中形成垄断地位,进而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大企业往往通过联合、吞并小企业以及股权控制等手段提高市场集中度,挤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垄断地位。互联网大型平台企业利用数据垄断的优势地位排除了大量小型科技公司、新技术拥有者以及市场新进入者,排除了垄断企业之外的竞争。这些并购和生产者集中的手段都阻碍了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了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1年4月10日与2021年10月8日分别对阿里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强迫商家进行“二选一”[11]以及美团迫使商家在美团和饿了么平台做出“二选一”[12]的垄断行为进行了处罚。此外,以恶性竞争战略,意图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也是资本无序扩张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如网约车行业通过提供大额补贴使自身提供服务的价格远低于同类行业;共享单车以“免费骑”的销售行为培养用户以及“社区团购”的烧钱抢占模式等。
2.从政治建设看,政企利益集团的形成、游说和贿选行为以及谋求政治权力甚至对政府权力机关进行渗透等都是资本无序扩张向政治延伸的表现。一般而言,针对某个地区的行业或部门的经济政策由上级决策机构制定。在等级森严的政治级别下,微观个体企业的利益与决策机构之间存在相当多的门槛,如何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到决策机构成为企业集团所关注的问题。而上级决策机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往往难以区分企业的合理诉求与非合理诉求。因此,企业集团一般会寻求政治联系,与政府官员结成政企利益集团,通过利益的绑定促使政府的“联系人”将其诉求转至决策机构。而除了与政府官员结成利益集团之外,企业集团也往往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手段,对政府权力机关进行渗透。此外,政府特许经营是企业在经济上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集团往往会通过对政府机关游说、行贿等手段以期获得政府特许经营权,产生寻租行为。
3.从文化建设看,在资本扩张逻辑的支配下,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资本扩张的有力工具。资本在文化领域的无序扩张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塑造服务于自身增殖目的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得当前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呈现过度投机化、娱乐化和商业化倾向,突出表现在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以及“饭圈”文化乱象。随着资本热钱向教育培训行业的涌入,培训行业的发展背离了该行业发展的目的,即通过虚假宣传、贩卖焦虑以及价格欺诈等手段,走上了无序扩张的道路。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学而思、新东方等15家培训机构因各种问题被重罚[13]。同样,在资本扩张逻辑主导下,粉丝经济成为资本炒作的重点,各类营销机构、资本企业、明星艺人与互联网平台构成复杂的利益集团。在资本的操控下,营销集团通过制造花边新闻、对艺人进行包装炒作来塑造其“人设”,并通过购买职业粉丝进行宣传、集资以及控评等手段增强其知名度,造就了多条依靠虚假包装宣传获利的经济链条。如某综艺选秀节目通过粉丝“倒奶投榜”的行为来满足利益集团的资本扩张欲望[14]。实际上,这种资本主导下文化娱乐产业的异化已经颠倒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培训机构和艺人营销集团所塑造的“明星个体”成为衡量其现实个体价值的尺度,使得家长和粉丝从独立的个体异化成为资本增殖的附庸。
4.从社会建设看,产品过剩和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无序扩张在社会层面的突出表现。雇佣劳动是资本得以实现扩张的前提,在量上实现扩张是资本追求增殖的结果。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尽可能多地去追逐利润,“一切东西,无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转换成货币。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15]155在这种盲目扩张的驱使下,资本在经济领域的无序扩张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在社会中体现。究其缘由,是资本要实现扩张的目的,首要的条件就是雇佣劳动。在劳资关系的对立冲突中,资本一方处于主导地位,劳动力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社会人口再生产逐渐被资本所制约,成为资本实现扩张所需追加的工具和投资品。从而导致的一个问题是:资本的扩张必然导致人口的增加,资本的萎缩必然导致人口相对过剩,也即社会人口总要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相对过剩人口数量随资本的需要而变动。但资本在经济领域上的扩张不是无止境的,由于资本对工人劳动产品的支配和占有所导致的两极分化,资本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会因为社会购买力不足导致产品过剩,使得资本不能持续扩张。这将导致资本萎缩,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此外,“集中在这样加强和加速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大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即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增加它的不变部分,从而减少对劳动的相对需求。”[15]724资本扩张也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剧产品过剩和人口过剩。
5.从生态文明建设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资本无序扩张在生态文明层面的突出表现。从资本的发展路径来看,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结合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扩张除了需要雇佣劳动之外,还需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资本扩张是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剩余价值的过程,也是资本不断掠夺经济社会系统中自然资源的过程。然而,资本的扩张能力远超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不仅伴随着大量消耗和浪费,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资本扩张的趋势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进步等因素会促使资本用更多的机器去代替更多的劳动,增加在不变资本上的投资会进一步转换成资本对自然资源的吸取。“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15]580
(三)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研判
资本扩张行为的自我限制决定了如果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对资本进行引导和制约,资本扩张行为必将发展至无序竞争和扩张的状态,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资本无序扩张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进而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和不稳定性。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资本无序扩张既损害市场经济效益,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损害公平。部分企业依靠其巨大的资金规模以及市场垄断地位通过压低商品价格、并购排挤或要素垄断等方式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破坏市场公平的竞争环境,侵害大量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权益,极大影响经济效率。此外,资本无序扩张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资本所有者能够不断通过失业人口这个“劳动力蓄水池”给现有的就业者施加压力,使得一部分人无法从事劳动而另一部分人从事过度劳动,在加大劳动者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压低劳动者的报酬,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第二,在政治建设上,资本无序扩张影响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反映和实现。而部分资本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行贿、渗透甚至结成利益联盟,使得资本扩张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政治联系得以实现,进而极大影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损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第三,在文化建设上,资本无序扩张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资本无序扩张始终是为资本所有者的经济利益所服务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作为能够影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上层建筑,成为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工具。部分互联网公司利用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塑造和引导为资本服务的消费文化,不仅在文化上恶意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谋求社会意识和社会舆论的话语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重损害。
第四,在社会建设上,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产品过剩、资本过剩以及相对人口过剩,由此带来一系列劳资矛盾冲突并破坏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资本无序扩张的目的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背离,长期来看,必然导致产品过剩和资本过剩,从而造成经济系统的动荡。与此同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满足资本增殖所需的人口是相对减少的,这就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多,不仅会引发激烈的劳资矛盾冲突,还会导致不同经济利益集团的冲突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冲突。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资本无序扩张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本无序扩张的需要超出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将自然资源当作资本进一步扩张的工具,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此外,部分无序扩张的企业不遵守环境规制的要求,违规排放工业三废,导致水、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极大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依据财政部公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我国近几年节能环保支出都在6000亿元左右,在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和监察方面耗费了大量资金。
对于资本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深层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国内不少观点认为资本无序扩张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是由于没有正确引导资本投放的领域,或者是因为没有清晰界定资本运行的规章制度所导致的。其实,此类观点只是从技术层面对资本扩张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缺乏对资本扩张的内在机制与根本动因的探讨。实际上,资本扩张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根植于资本的自然属性。在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自然属性的支配下,资本通过对劳动的占有和支配形成了资本扩张的逻辑,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本扩张的自我否定,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本的自然属性是资本最本质的属性,是资本运动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形式的资本都无法摆脱逐利性的自然属性。但从资本的行为规律来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清晰界定资本活动的边界和底线,从资本运作所遵循的体制机制上限制资本,引导资本有序发展,就能够有效发挥资本扩张所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其消极作用。
四、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措施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要为资本设置“红灯”,也要为资本设置“绿灯”。其中,“红灯”是为了划定资本扩张的域界,是资本活动范围的底线;“绿灯”则是为了发挥资本的活力所规定的资本扩张范围和秩序。作为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自身的扩张所带来的动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本的无序扩张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加限制的资本扩张将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要限制资本过度扩张。通过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力度,依法对无序扩张的企业进行了相关处罚,使得资本无序扩张的情形得到了有效抑制,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下一步,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防止资本向无序扩张的态势发展。为此,需强调党对资本发展的全面领导地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在优化资本运行引导机制的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引导资本有序健康发展。
首先,需加强党对资本发展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16]89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资本的自然属性来看,资本都是利己的。如果缺少党的领导,资本是无法自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的。资本无序扩张实际上是部分利益集团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过度追逐经济利益的结果。如果放任资本自由发展,必将导致社会各领域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资本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加强党对资本的全面领导不是要打压和否定资本,而是在充分肯定和支持资本扩张对经济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党要加强对资本的投入、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等资本运行全过程的全面领导,引导资本发展遵守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无序扩张的资本。
其次,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对资本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一,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公有制经济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支配生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而非公有制经济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两者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难以摆脱市场的盲目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扩张带来自我限制的矛盾,因此在明确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动摇,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同时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对资本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非公资本进入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所需的领域,如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以及自主创新等领域;积极引导非公优质资本在符合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要优化资本运行的引导机制,积极引导资本切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服务。无序扩张的资本,一方面是在资本自然属性逐利的驱使下过度追逐经济利益,使得资本更多集中在资本市场而忽视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资本所有者缺乏道德理性的约束,使得资本无序扩张的现象频频出现。为此,优化资本运行的引导机制要发挥政府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以及行业自律的作用,辅以道德舆论引导和约束企业的行为。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进人民福祉与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行业协会应积极开展自我规范、自我协调,通过市场主体的参与订立行业合约规范本行业的行为,加强行业的自律管控。同时资本的有序发展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地方政府应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舆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引导力度,提升资本所有者的社会责任感,促使资本所有者时刻保持对法律边界和行业规范的警醒意识。
最后,要加快完善反垄断立法。判断资本无序扩张最有效最基本的标准是法律法规,抑制资本无序扩张最根本的遵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规范,从法律层面对资本无序扩张进行限制无疑是最有效的做法。当前资本市场出现的新型技术垄断、数据垄断、平台垄断以及要素垄断等新型资本无序扩张的方式,极大损害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已然成为资本变相无序扩张的重要形式。为此,一是要加快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领域的监管体系,严堵监管漏洞,让市场监管执法者有法可依;二是要增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力度,不断健全多层次的竞争监管规则体系,严厉打击企业无序扩张的行为;三是要加快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规范企业对消费者的数据收集与管理,推动企业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保证企业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