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旗煌:在大科学时代勇担使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02 次 更新时间:2023-06-23 21:25

进入专题: 大科学  

龚旗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研究的范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国家都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资源投入和组织保障,实施有目标、有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发展规划,力争通过建设“大设施”、打造“大团队”,产出“大成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大科学时代的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使命、奋发有为。

锚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中的定位。基础研究对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加强基础研究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先手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立足自身职责定位,紧紧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任务,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近年来,北京大学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基础研究为本、各学科交叉、组织化程度高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创新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近年来,北京大学不断完善科研体制机制,从引、育、评等多维度激励和培养人才,充分激发个体创新潜力,通过推动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科研相结合,引导自由探索产出的成果与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对接。

助力构建基础研究骨干网络。大科学时代,许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依赖多学科科技基础设施协同配合。这要求我们采取有效举措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科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大学将建设和运用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作为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的有力抓手,大力推动以自主研制研发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

培养更多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自主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造体系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近年来,北京大学建设了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开展物理卓越计划、数学英才班、强基计划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数理化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探索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充分发挥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当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开放合作依然是世界主流,我国只有主动融入国际创新链,才能走在科学最前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影响,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技界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大学与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关系,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我们将深化与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跨学科、跨高校、跨国界、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科学家的聚集地和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沃土。要用科学家精神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鼓励当代大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理想、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北京大学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建功立业新时代,鼓励当代大学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奋斗中。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旗煌

本文原载于202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第9版

    进入专题: 大科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9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