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0 次 更新时间:2023-06-08 23:44

进入专题: 中国现代化  

陈晋 (进入专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 中国道路

内容提要: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后来者,也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积极追赶者和勇敢创新者。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而全面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在追赶世界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中,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做了三件大事,中国改革者通过探索拓展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道路,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

近代以来,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充满悲情的被动追赶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特别是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迅速而全面地推进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引领和推动,有什么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里简述几点。

一、从充满悲情的被动学习到充满自信的主动探索

1840年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以后,中国便踏上了睁开眼睛看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方面学习西方的曲折道路。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很明确:追赶世界的现代化潮流。然而,这条路不仅曲折,而且充满悲情。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老师”总是打学生。开始是一个“老师”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英国),打一次不够又打第二次,而且是两个“老师”一齐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国和法国)。接下来,那些没有来得及开打的“老师”也红了眼,纷纷来打(如甲午战争中的日本),最后发展到一齐上阵的“群殴”,八国联军直接打进了首都北京城。打了后让中国赔款还不算完,阔起来的邻居日本,干脆就明目张胆地侵占中国领土了。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受到重重阻碍,屡屡被打断。留给中国人的,除了悲情,更有疑问,即毛泽东说的,“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结果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1]P1470

走出迷梦,还得寻路。到哪里寻路?结果还是西方。来自西方的马列主义和俄国革命,由此成为中国先进人群的崭新选择,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推动,逐渐开辟出新的天地。

毛泽东还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P1516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会”,即结合中国实际来运用;一是“主动”,即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中国自己什么样的路呢?先是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然后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后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条道路里看似没有“现代化”三个字眼,实际上,都是中国走上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或者说,现代化进程是这三条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总体上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学了好的,也学了一些不好的;有学得成功的,也有没学成功的;还有压根就不可能搬过来的。这是中国下决心既学西方又走自己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所在,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所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事实上体现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深度融合。

如果从40年前的改革开放算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主动打开大门引进来、主动打开大门走出去的进程,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自信地吸收西方进步文明成果,体现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终却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国情、经济水平和近代以来的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它没有简单依赖此前西方现代化的路径和模式,从而昭示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不打开大门,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很难真正科学有效的打开大门;中国现代化道路既是走中国自己的路,又联结着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之路。这些,或许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给世界提供的“斯芬克斯之谜”。

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做了三件大事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基础和行政体制。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从中央到地方的5级政府治理,由此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上下互动和罕见的执政效率;“全国一盘棋”的发展布局和各个地区的有机配合;每隔五年便制定一个具体的国家建设计划或规划,逐步累进,朝着既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由此形成相应的战略定力。总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竿子”“一盘棋”“一张图”这样一些体制运作方式,在今天依然管用,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治理优势,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和前进方向。

二是塑造不同于旧中国的新的社会关系和文明价值取向。比如,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强调社会平等,实现妇女解放;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推崇艰苦奋斗、劳动至上的价值观等等。事实上,这些都属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前提和文化准备。

三是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进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做了一些初步思考和理论探索。比如,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论述,还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这“四个现代化”目标,依然保留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当中。

当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现代化问题上也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没有在实践上始终如一地把经济建设摆在中心位置。改革开放起步的最突出标志,就是在这问题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三、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4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标准表述,叫“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依然使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概念。为推进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中心位置,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不光是经济上的现代化,于是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1990年代,又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进入21世纪,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社会文明。到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这样一来,中国现代化道路便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内容布局。也就是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同时展开的,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就实践重点来看,还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样一套“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宪法修正案、国家监察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有利于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结构,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脚步稳定地向前迈进。

总之,从过去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作经济改革的目标,到今天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而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性的巨大跨越。

四、一以贯之又适时调整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战略引领,即制定或调整“时间表”和“路线图”。毛泽东时代,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时间,开始的构想是50年到100年,后来又说,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估计要一百年”。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后,外国人不理解我们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样子,邓小平说我们将来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小康”。大概觉得“小康”还不能算现代化,邓小平就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是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在1987年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任务。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开始,中国共产党把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发展目标的时间节点。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再分两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来,实际上形成了“新三步走”的重大发展战略安排,完整地勾画了新时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最终实现的现代化的质量,已经远远高于最初的设想,已经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了。

五、最成功的实践和最根本的经验是领导人民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道路

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关键在引领中国道路。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怎样推动现代化进程,各国政党都积累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所有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选择和实践什么样的国家发展道路。因为现代化的未来,只有通过可行有效的国家总体发展道路才能够把握得到。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最成功的实践和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探索、开创和坚持发展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名字,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基本主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地体现在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当中。

中国道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但不是简单延续;它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但不是简单套用;它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趋势,但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翻版。此外,中国道路还汲取了20世纪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最终决定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40年的实践,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成为把中国人联结成“现代化命运共同体”的一条道路,因而它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如果不了解它,就很难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本质,很难把握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的真实面貌。

中国共产党格外珍惜这条道路,认为它代表着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形象,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和前途。如果翻阅一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就会发现,从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正式为中国道路确定名字以来,每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都要在标题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都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作出新的论述。去年召开的十九大,在标题上突出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里面有这样两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这两句话,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道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关系。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道路有很多途径和方式,其中很重要的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政策领导。

思想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国家的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支撑,就会零乱无序而前行受挫。我们在谈论中国道路的时候,总是要先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并把它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政治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的政治力量,它领导国家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当前,中国正全力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来实现自己的领导。比如,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把“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政策领导是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具体“路线图”。这当中,包括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比如,为了确保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精准扶贫政策。为落实中央政策,中国目前有19.5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到各地的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一些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中国道路必然会出现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变化。所以,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进而对新时代中国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新政策、新任务。

六、中国现代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就以上所谈,可以梳理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有效的治理体系,可行的发展战略,是顺利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过程,人们对现代化内容的认识,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是在逐步扩展和深化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包括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现代化的硬指标固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但健康的高质量的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积累和生产力发展,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良性互动和全面进步。

世界现代化潮流,存在着不同的路径和模式,绝不只西方一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没有短板?有!什么是最应该补上的短板,可能有不同的概括。笔者以为,最应该补上的短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家公认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个是普遍构筑起现代化国家国民应该有的从容自信心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前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硬道理、硬标志,后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软动力、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进入 陈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现代化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60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