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溶:铭记历史功绩 继承精神风范

——在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03 次 更新时间:2023-05-09 10:06

进入专题: 任弼时  

冷溶 (进入专栏)  

1945年,党的七大及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标志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任弼时同志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随后,他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同志一起,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很不幸,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他就因病英年早逝,年仅46岁。任弼时同志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过程,在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他在使共产国际认同并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以及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过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任弼时同志逝世后,全党给予高度评价和无限敬仰。毛泽东同志曾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朱德同志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党员、干部和领导者,中国人民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战士和政治家!”叶剑英同志赞誉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任弼时同志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他的革命思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任弼时同志是党内具有很高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的高级干部。他先后四次去苏联,长期在那里学习和工作,可以说对马克思和列宁、斯大林的著述是很熟悉的。他善于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思考。他的主要论述和思想,集中反映在《任弼时选集》中。书中收入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文稿,涉及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经济工作和土地改革等。从这些文献看,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党的建设的,这方面也是任弼时同志理论贡献最具特色的地方。这里,我就这个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在革命各个时期,任弼时同志都十分关注党的建设问题,有深刻思考,形成很多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上,他提倡要树立正确的理论态度,既“反对把马列主义看成教条公式来搬运的倾向,同时也反对那种不重视理论的狭隘经验主义的倾向。”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只是学习原著,“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及党的决定,并要在领导群众实践中发展马列主义。”在党的政治建设上,他强调要加紧党性锻炼,警惕“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侵蚀我们党以及影响我们的党员”。他提出了衡量党员党性的四个方面主要标志,包括“与一切非马列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作坚决斗争”,“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坚决反对破坏党内团结统一的言行,强调“要使我们的党成为坚固的整体”。“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又是每个党员都必须遵守的纪律。”革命胜利前夕,他郑重告诫全党:“我们由乡村走向城市,更须强调统一和纪律,才可以避免出现类似张国焘的问题。而且越前进越胜利,则这些问题,这种坏倾向越可能滋长。故需加强纪律性,统一集中,请示报告,服从纪律。”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他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提出要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他所作的著名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他重视发挥群众作用,指出:“我们党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与广大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就在于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脱离了群众,失掉了群众,那就等于失掉了基础,失掉了斗争力量。”他经常批评那种“离开革命的实际变化凭自己的愿望来决定问题”的做法,和不顾情况变化发号施令的恶劣作风以及官僚主义的做派。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在集中的同时要扩大民主。他认为:“民主作风是要靠长期培养的,党内必须发展批评自我批评,允许党员说出心里话,则能有真正民主的实质。”“必须先有党内的民主,人民的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任弼时同志这些重要思想,在党内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缅怀任弼时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他的历史功绩,学习研究他的革命思想,继承弘扬他的精神风范,以此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7日 11 版)

进入 冷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任弼时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6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