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硅谷银行倒闭的根源与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9 次 更新时间:2023-03-17 14:51

进入专题: 硅谷银行  

王永利  


SVB迅速倒闭的主要问题不是利率风险(损失)问题,而是流动性问题。根源主要不在其资产端,而是在其负债端——其存款人率先遭遇流动性冲击,不得不大量从SVB提取存款,迫使SVB不得不提前处置资产才是根本问题。

硅谷银行快速倒闭简要回顾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周三),按2022年末资产规模排名位列美国银行业第16位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发布公告:计划处置210亿美元可供出售证券(Available For Sale,AFS),相应将产生18亿美元的亏损;计划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募集资金22.5亿美元(包括公开发行普通股12.5亿美元、定向发行普通股5亿美元、发行可转换优先股5亿美元);将定期借款规模由150亿美元,增加至300亿美元。而就在此前,美国最大的一家热衷于加密货币业务的银行——Silvergate,因流动性危机宣布停业清盘,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这种情况下,SVB的筹资公告引发市场对其流动性风险的恐慌,其股价在9日(周四)大跌超过60%,并且进一步刺激存款挤提,当日申请提款额高达420亿美元。到10日(周五),SVB的股价在上日收盘价基础上进一步下跌50%,引发更大存款挤提风潮,SVB已陷入流动性危机难以自拔。由于大量科技创业公司以及风投机构(PE/VC)资金存放在SVB,有人认为如果SVB倒闭,将是“创业公司大灭绝级事件”,甚至可能由此迎来新的“雷曼时刻”、引发严重金融危机的说法也风起云涌广为传播。在这种情况下,SVB所在的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监管机构很快就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达成协议,于10日上午(而不是惯行的在股市收盘之后)即宣布对SVB进行接管,承诺对存款人25万美元存款保险以内的存款进行偿付,超过部分如何处理尚待研究。至此,从SVB宣布筹资计划开始,在不到48小时时间内即被接管,SVB可谓瞬间倒闭,监管行动可谓非常迅速。但由于SVB的存款中,绝大部分属于超过25万美元的非保险存款,FDIC的上述行动仍不能安抚市场恐慌情绪。

此后,美国财政部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反复讨论,并报经总统批准,于12日(周日)傍晚,即赶在周一金融市场开市前,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联合发表声明:将采取决定性行动应对任何流动性压力,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并保护美国经济;明确由FDIC接管并完成对SVB的清算工作,对所有存款人进行全额保障。SVB的高管全部撤职;因保险范围以外存款的支付形成的损失,将根据法律规定,通过特殊评估由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加以补偿;SVB的存款人(SVB的股东和确定的债权人除外)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与SVB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上述决定也适用于当天被关闭的存在系统性风险的纽约Signature Bank(直译为“签名银行”,是美国仅次于Silergate的第二大主要从事加密货币业务的银行);美联储将建立新的针对合格存款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存款安全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期限最长为1年,存款机构需用美国国债等合格的证券资产作为抵押并按票面价值计价(这将消除存款机构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紧急出售这些证券的需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财政部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拨款250亿美元作为BTFP的后盾。

监管部门迅速而果断的行动,给市场提供了一颗定心丸,随后率先开市的亚洲金融市场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均涨超1%。但在当天美国公布2月份通货膨胀数据后,美元3月份加息预期大幅减弱,美元汇率指数下跌,债券收益率和黄金价格拉升,欧洲和美国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再次反弹,不少银行股价大跌。

硅谷银行倒闭的特殊根源

今年3月7日,SVB连续第5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并进入福布斯首届金融全明星榜单,但紧随其后就遭受严重挤提并迅速走向破产倒闭,随即引发人们对其破产原因的积极探索。

有关SVB破产的原因,目前主流说法基本归结为:202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剧烈调整;SVB资产负债表严重错配,特别是活期存款与证券投资严重错配,利率和市场风险管理存在重大失误;其在不恰当的时间发布重大筹资计划,激化市场恐慌。其分析逻辑主要是:

1、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联储快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至0-0.25%,同时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资产负债表迅猛扩张。由此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推动SVB的存款(主要是企业或机构结算类活期存款,而非个人储蓄存款)大幅增长,存款余额从2019年末的629亿美元,快速上升到2021年末的1914亿美元,2年时间扩大了3倍以上。但这一过程中,SVB客户的贷款需求并不旺盛,新增资金中用于贷款的不足30%,超过60%的新增资金配置到国债特别是机构发行的高等级不动产支持证券(MBS)上,以此获取高于存款利息的利差收益,但却由此承担更大利率和市场风险。

2、2022年3月开始,美元快速大幅加息,在12个月时间内加息8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0.25%提高至4.50%-4.75%,这一过程中,美联储也由量化宽松转向量化收缩,由此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国债等证券收益率短期(2年以内)与长期(10年以上)严重倒挂,证券投资的估值亏损急速增加。这使SVB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存在的风险开始暴露:

一方面,随着利率水平的提升,证券类投资的出售价格不断下跌、亏损不断加大。即使不予出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其中“可供出售的证券”(AFS)的部分也需要按照市场价格计提未实现损失,2022年末SVB的AFS未实现损失高达25亿美元左右。如果按市场价格计提所有证券类投资(包括“持有到期类证券”即HTM”)的未实现损失,将高达175亿美元,已超过其账面163亿美元的资本权益了,潜在风险非常大。

另一方面,美元超预期大幅加息后,很多科技类创业公司的风险加大,资金加速外流,造成SVB的存款急速收缩,从2022年3月末的1980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12月底的1730亿美元。其中,活期无息存款由2022年3月末的1280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12月底的807亿美元;有息存款则由700亿美元增加至920亿美元。由此推动SVB整体的存款成本大幅提升,从2021年底的0.04%上升到2022年底的1.17%。

3、在Silergate刚刚因流动性危机而关闭已经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时,SVB发布大规模筹资计划,并预告证券投资处置将产生重大损失,反而造成存款人和投资者对SVB更大的恐慌和挤提。

上述说法被广泛套用和传播,看似合情合理不容置疑,实则过于表面和共性,并未说到SVB陷入流动性风险的特性和深层根源上。

首先,202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剧烈调整,这属于共性问题,而并不只是针对SVB的。货币政策剧烈调整当然会对SVB产生很大冲击,但这很难成为SVB率先爆雷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2020年至2021年存款持续大增情况下,将大量新增资金配置到高等级的证券资产,而不是信贷资产上,并拉长投资久期,这并不是SVB单独的做法,而是在存款持续稳定增长(流动性风险减弱)情况下的合理选择,也是同期美国银行业普遍的现象。其中,增加高等级证券投资,相对于增加贷款,更有利于增强资产流动性,而不是降低资产流动性,也是防范存款未来大量减少的合理选择。实际上,按照巴塞尔监管标准,SVB是一家非常保守稳健型银行,在2022年底超过2000亿美元资产中,只有不足0.5%的部分属于高风险的投资连带贷款,其余贷款也都有大型投资机构的托底保护或很高的资产抵押率,历史上几乎没有违约损失。而其1200亿美元证券投资中,绝大部分都是高等级证券类投资,流动性很高,几乎没有违约风险。SVB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3.9%,总资本充足率为14.7%,也是比较高的。所以,SVB才能连续5年登上福布斯美国年度最佳银行榜。如果所投证券能够按照预定目标持有到期而不需提前出售,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直接损失的。

由此,将前些年存款大量增加以及大量用于证券类资产作为SVB倒闭的重要原因也是不成立的。实际上,不仅证券类投资存在重估价值问题,贷款同样可以证券化(MBS、ABS),贷款也同样会面临重新定价问题,一些贷款占资产比重高的机构,比如Silergate、 Signature Bank、First Republic Bank等,也同样陷入巨大困境或已倒闭。

再次,将发布新的筹资计划,包括说明处置AFS可能形成较大损失,也说成是SVB“猝死”的重要原因,更是本末倒置。存在严重流动性问题不解决,仅靠掩盖真相是不可能成功的。

由上可见,SVB迅速倒闭的主要问题不是利率风险(损失)问题,而是流动性问题。根源主要不在其资产端,而是在其负债端——其存款人率先遭遇流动性冲击,不得不大量从SVB提取存款,迫使SVB不得不提前处置资产才是根本问题。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对其存款人此前为何会大量提款进行剖析。

SVB主要是面向硅谷的科技创新创业公司,主要配合风险投资开展过桥贷款或股贷联动,主要吸收科创公司和风投机构存款与支付业务的特色银行,目标就是努力打造成为“创新经济的合作伙伴”(Partner for the innovation economy)、“扶持高科技初创企业的金融典范”。SVB由此为接近50%的美国风投支持的科技和医疗保健创业公司提供服务,也为上千只基金提供资金托管,并伴随科创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科创和风投领域,有一个特殊现象不可忽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美联储大幅降息并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密货币、区块链、金融科技、加密资产交易以及稳定币、NFT、Web3.0、元宇宙等新概念、新风口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入,催生出加密资产抵押贷款等加杠杆及衍生品交易业务,推动加密资产价格总体上不断上涨,市值大幅扩张,成为科创公司和风险投资的重点,形成新的数字加密和虚拟现实领域的科技泡沫。其中,在2020年3月美联储推行零利率和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比特币价格从3月底的6428美元,一直攀升到2021年11月最高69185美元,2021年可谓美国科技股大牛市年。这也使硅谷的科技公司吸纳了大量资金,成为这一期间SVB及其他类似银行存款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2021年11月开始,美联储收缩每月购债规模,从2022年3月开始大幅加息,推动主要以美元标价的加密货币以及以美元资产作为储备的稳定币的价格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其中,比特币价格到2022年6月30日收盘价为18912美元,12月30日收盘价为16491美元。由此就造成很多加密货币或稳定币发行商、贷款机构、投资机构和交易平台等纷纷陷入流动性困境,自5月开始越来越多的此类机构宣布破产倒闭,到12月全球著名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FTX倒闭,给加密和风投机构带来更大冲击,硅谷的科技公司股价大跌,普遍遭遇融资困境,出现大量倒闭和裁员潮,很多风投公司也遭受重大损失。这也推动SVB的存款大量流出,并在SVB现金类资产消耗殆尽,新增借款很难获得情况下,迫使其提前处置证券类投资,并由此形成重大损失,市场信任遭到破坏。

必须看到,在几天内接连倒闭的Silergate、SVB、Signature Bank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加密资产和风投机构的友好银行,都在2020年之后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并在进入2023年后因存款人遭遇流动性困难而使存款大量流失,超出其自身资产负债可调整范围,推动其陷入流动性危机而快速倒闭(实际上,面对这种市场及客户端的急剧变化,仅靠银行自身加强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是难逃厄运的)。这才是包括SVB在内的上述3家银行几乎同时倒闭的特性和根源。

目前,美国通胀高企的势头虽然得到遏制,但远未回落到美联储预定目标,希望美联储马上停止加息,甚至转而推动降息几乎不可能。在利率仍将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加密货币、稳定币交易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正在推动美国等主要国家加强国际联合监管,这将给加密货币或稳定币的发行商、贷款机构、交易平台和风投机构、友好银行等形成巨大压力,并对区块链、NFT、元宇宙等投入巨大却难以形成有效社会价值的加密资产和虚拟现实领域形成重大冲击,可能挤爆以加密资产和虚拟现实为核心的科技泡沫,引爆更多相关的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金融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这才是真正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之处!

SVB倒闭可能的影响

SVB作为一家连续5年登上美国年度最佳银行榜的机构,在短短48小时内就彻底崩盘,的确反映出在银行经营策略和风险控制、市场评级和同业排名、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值得反思并汲取教训之处,完全可能推动美国强化对中型银行的监管,实施与大型银行同样的监管规则,提高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并加强压力测试等。但由于SVB以及同期倒闭的Silergate、Signature都是规模不是很大的地区性银行,特别是其同业往来的规模较小,而且更多地是受到科技泡沫受到冲击的特殊影响,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尽管可能仍会有类似的加密或虚拟机构友好型银行陷入困境或倒闭,但并不足以成为“雷曼时刻”,难以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再加上监管部门快速行动,及时对此类银行予以接管并对其存款实施全额保护,美联储又设立专门的BTFP对银行的流动性予以支持,SVB等机构倒闭的市场影响将进一步缩小。13日(周一)之后美欧银行(包括瑞士信贷银行)股价大幅波动,实际上与SVB事件已没有多大关系。

现在更大的考验其实是国家层面(财政、央行和监管部门等)如何应对在宏观政策重大调整后,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如前所述,在宏观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引发市场环境发生突变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应对,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合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系统性风险。但如果国家层面过多地保护金融机构存款人利益,又会破坏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损害纳税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平,危害货币金融长期稳定。所以,需要建立健全国家层面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合理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本原则与应急处置预案,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国家层面应该按照原则及时出手,不能犹豫不决。

在这方面,美联储建立专门用于救助银行流动性的BTFP(财政部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允许银行用合格的证券资产按照面值抵押融资并专项用于存款人提款(据测算,这将达到2万亿美元的规模,作为一种流动性应急备用保障,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这里的前提条件是:遭遇支付困难的银行拥有足够多合格的证券资产,只是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出售这些证券资产可能产生很大损失,但如果持有到期,则基本上能够收回票面本金和约定的利息。这样,如果央行按照这些证券票面价值提供抵押融资,不仅能够支持融资机构的存款支付,解除其流动性压力,而且央行也不会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各国央行都应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维稳工具积极加以运用。但是,如果遭遇支付困难的银行缺乏合格的证券资产作为抵押,央行则不能轻易出面进行救助,避免因此造成央行重大损失和货币超发,最后只能由存款保险机构出面接管,并根据其资产实际状况,合理确定能否以及多大幅度超过保险范围扩大存款支付。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由央行或存款保险机构出面,协调优质银行按照商业原则接管问题银行。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对SVB及Signature Bank实施存款全部保障的做法,只能是一种特例。这是基于它们资产负债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其资产质量较高,持有到期不会产生重大损失,对存款全部保障不会造成货币严重超发,可以承诺由此产生的损失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以及它们对科创企业影响很大,当时形势非常紧迫等原因采取的极端举措。相信在美联储建立BTFP之后,这种危急事件和应对做法将很少出现,所以并不会像有人所说的,美国由此开启对存款人全额保障的先河,将因此产生巨大损失,不由美国纳税人承担,就只能由美元所有者承担或向国外转嫁。


王永利,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


    进入专题: 硅谷银行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5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