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超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86 次 更新时间:2023-01-25 22:45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陈剑 (进入专栏)  


2023年1月5日下午,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在北京举办的“激发活力、推动发展”为主题的年度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笔者在线上参与了研讨。作了題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理论上突破和超越”的发言。 在发言纪录稿基础上,内容作了一些修改和增补。供分享。

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简短回顾

(一)五次党代会一以贯之

如果对20年党代会的历史作一个简短的回顾,可以看到,从2002年党的16大到20大,前后20年时间,五次党代会一以贯之,都反复重审两个“毫不动摇“。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不仅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而且强调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和民营企业的呼声期盼。

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二)影响因素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反复要说“两个毫不动摇”?已经说了21年了,为什么社会上对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仍然有不正确议论,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两个毫不动摇”?

我在前年50人谈研讨会议上曾经做过一个发言,“在动摇与不动摇之间毫不动摇”。这个发言也在刊物上正式发表。笔者认为,现实生活中至少有以下十大因素影响两个毫不动摇。即:

传统的意识形态如影随形;

文革思维没有得到认真清理;

政府制定的政策波动过大;

政府诚信不足;

政府公权力经常逾越法律允许边界;

不同的市场主体面临的环境差别巨大;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

一些个案的判决不当影响人们信心;

共同富裕理解的偏差;

对民营企业家诸多误读。

对2022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这十大因素仍然存在,有些因素更加强烈。例如政府政策波动过大。

在上述十大影响因素中,传统的意识形态没有得到认真清理,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因素。

二、问题症结

如何对传统意识形态进行认真清理,关键问题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

对于执政74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大张旗鼓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年,纪念《共产党宣言》170周年,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但是否会带来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解读。

不容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部分内容是革命的理论,造反的理论,是剥夺有产者财富的理论,而不是执政的理论,安邦兴国的理论。如果不能给予正确解读,人们就会理解又要消灭私有制,又要对富人进行共产。

因而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民营经济的发展看作是权宜之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允许民营经济存在和发展,是因为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尚不具备消灭私有制的条件,还需要利用非公经济发展生产力,一旦社会生产力有了充分发展,消灭私有制的任务就会提到议事日程,这就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的“初心”。

正因为此,一些宁左勿右的思潮甚嚣尘上。例如,“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消灭私有制”的说法等,由于没有给予明确的阐释和批判。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对资本的妖魔化理解,对民营企业人士参政议政的非议。此外,一些个案判决不公,更使民营企业家战战兢兢,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人士怎么会有信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最经典的语言、最终的结论是消灭私有制。一些领导和专家认为,《共产党宣言》中的德文“消灭”的本来含义是“扬弃”,为此他们也做出了十分积极努力,必须为他们的积极努力点赞。但如果我们全面系统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实际上消灭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的思想和主张。如果仍然以经典作家消灭私有制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巨大矛盾的。所以根本的出路在于思想理论上的突破和超越。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也要超越马克思,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前进。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对资本友好程度决定了繁荣程度。资本的逐利特征是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等所有资本的共性。只要把握好这一特征,资本的任性完全可以控制。资本的任性不可怕,可怕的是权力的任性。而权力的任性,如果没有扎紧制度的笼子,就有可能出问题。

也就是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没有重大的理论突破,提振民营企业人士的信心效果是有限的。也必然呈现出周期性或者叫波段式特点。当我们需要民营企业助力的时候,政策暖风扑面,一派风和日丽景象;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民营企业又面临紧缩。这种阵风式、波段式的时好时坏,民营企业不可能有清晰预期,不可能带来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而,迫切需要思想理论上的超越和突破。

三、理论上的突破与超越

在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党的理论有突破,也有超越。2001年7月1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特别是是把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就是一个很重大的理论上的突破。但仅有这方面的突破还不够,还要有更多的突破和超越。

理论上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取得突破和超越,这是重大理论问题,需要集中全党的智慧,全社会智慧,共同推进。笔者以下一些观点,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

何谓基础,就是在数量上占居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绝大多数。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市场经济主体1.63亿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57亿,其中私营企业4740.8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中国民营经济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3%,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为几亿中国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正因为此,就使得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规律能够发挥作用。党的18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二)市场经济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一是市场经济能够极大调动市场主体主动地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进而使人们的沟通联系分工协作更加紧密,整个社会活力因而得到极大释放。而市场主体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并使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得到提升,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二是市场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鼓励人的自由发展的经济,有利于人的潜能和活力的释放。由于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经济自由权利,进入市场后只遵循市场规则而不受他人或机构的控制,正是在此情况下,市场对个人劳动成果的认可,与个人的努力,包括智力和体力的付出程度密切相关。因而能够极大调动人们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市场经济为市场公正提供了条件。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市场公正。而市场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利平等的经济,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特权的经济。这里的权利平等是指在制度规则和法律规定面前的平等。因此,由个人在市场上自主配置资源,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它是实现个人经济自由权利的重要保障。并因此提升了整个社会公正。

(三)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于共有

生产的社会化推进了社会共有。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资产在初创时期,相当大的比重属于企业家个人的。但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企业的社会性质愈益体现,企业主所占比重愈益缩小。民营企业越来越呈现出社会性。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无数私人企业的聚合,最终推动了整个生产的社会化。

马克思看到了其中隐含的巨大矛盾,提出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并认为不可调和。但他没有看到,即使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将巨量的私人财富转化为社会所有。例如通过遗产税等。

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在生产关系上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而这种社会共同占有,是通过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把市场公正转化成为社会公正实现的。

四、措施保障

仅有理论上的突破和超越还不够,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

(一)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

这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这是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项十分重要且基础性的工作。制度上,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需要破除行业进入壁垒,让不同所有制企业都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和退出所有产业部门,从而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所有制和产业部门之间充分自由流动,通过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项工作必须明确落实责任主体,明确监督机构,列出时间表。

(二)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资本拥有者、资源配置者、创新组织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影响一个行业、影响一个产业、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创业创新创富水平。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需要尊重、保护并不断培育与弘扬的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形成鼓励创新,推动发展,提升社会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

(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前,我国营商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位并不十分乐观。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等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仍时有发生。

(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国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依规经营。只有这样,企业家才有清晰预期,对于激励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新、用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党的20大报告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六)厘清国有企业定位

厘清国有企业定位,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全球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国有企业只是市场经济的补充,是弥补市场失灵和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手段。因而,国企改革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重要公益行业集中。



进入 陈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2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