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五个牢牢把握”可以从新时代、新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三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
新时代:推进伟大变革并取得历史性胜利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和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十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创新举措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事实上,新时代十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动伟大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重点而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与历史性胜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百年大党取得伟大成就和历史性胜利。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国执政党,走过了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取得新的历史性胜利,不仅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而且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世界和平、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者。
第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持续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实力和国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突出表现为: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四个自信”进一步夯实;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持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能够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国家迎接挑战、抵抗和治理各种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十年,党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绝对贫困作斗争并追求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这个夙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化始终没能够实现,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才最终变为现实。中国的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一是为全球的反贫困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中国贡献,大规模减少全球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促进国际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改进;二是形成了脱贫攻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方案,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参考;三是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探索的脱贫攻坚经验特别是精准扶贫经验和智慧,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三大历史性胜利。简言之,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伟大变革推动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历史性胜利。
新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和新实践中,需要新思想及科学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又为新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这一思想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这就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充分集中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丰富、生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才能够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新进展和新成就,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特别是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事业取得新突破。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深深植根中华文明肥沃土壤和中国社会的丰富实践,获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持久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弘扬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后者能够引导前者的演化和发展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能够共享的文化及精神资源。
第四,回答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任何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实践,任何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必须回答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回答两个时代之问: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新时代十年,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和丰富实践,需要回答一系列实践之问,重点包括:一是以什么样的理念统领和指导发展?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发展?三是发展的目标和格局是什么?四是需要推动的重大改革是什么?五是重点战略是什么并如何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便是实践之答。
第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涵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等。无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还是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征途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行动指南。
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自我革命与团结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和千秋伟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由此开启和叙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篇章。事实上,“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的关键在于通过自我革命和团结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一,强大执政党和坚强领导核心领导下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有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从贫穷落后、封闭保守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大国、贸易大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的战略决策者和核心推动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
第二,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代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推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保障,制度优越性是其底色和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同时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的养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有当代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外,更具有鲜明的中国印记和中国元素。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的现代化,是在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生产关系及制度安排下的现代化,能够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分工合作,同时也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重要目标的现代化。
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适度的经济产出和增长,就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并改善人民生活,但经济增长也不能够以付出过高的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同时需要坚持效率和质量优先,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和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成果也需要由人民群众共享,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需要而且能够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四,人民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并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物质概念,还是一个精神概念,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离开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必然丧失根据,没有精神文明引领的物质文明必然僵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社会福利和平等发展机会,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与大自然存在着天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政治、经济、地缘、血缘、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动影响关系,由此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人类社会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文明类型和文明形态,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推动并体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形态在国际社会居于主导地位,非西方文明则居于非主流的边缘地位。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打破“文明优劣论”和“文明冲突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及新类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个牢牢把握”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是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和国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方针,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需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团结亿万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奋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注:本文系新疆大学国家安全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西北边疆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D20220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亚太自贸区建设与中国国际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JZD037)、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规划项目“国际关系与政治学博弈论及大数据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XNLG11)阶段性成果】
作者:保建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对口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