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前进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65 次 更新时间:2022-11-10 00:34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王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新概念的主要内涵、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关系到我们未来若干年的现代化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脉相承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之后,就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落后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权。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加大力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在1979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就根据人多地少、现代化发展落后的中国国情,提出了务实有效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并在1982年秋天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明确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此后我党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前进。

进入新时代以后,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党面临的重大课题。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还详细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时,他还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由上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和继承性,彰显了我党接力奋斗、不断进取的优良传统。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没有共同的特征,更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独自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在还不熟悉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下,虚心向先发内生型的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现代化建设经验,并大规模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界定也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宏观方面经济上的工业化、信息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社会上的多元化,以及微观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等等。不过,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和本质要求就是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以及由此而呈现的自上而下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模式,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最大不同点。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发展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国情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整合和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政党来领导,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四分五裂和政治动荡的局面,从而迟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现代化发展关键阶段,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现代性积累还不够充足,而现代化过程本身又伴随着众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此时更需要一个具有强大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的现代政党来统筹全局,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纲领上追求包括工业化目标在内的现代化目标,在组织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个具有强大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且充满现代性的现代政党组织,由中国共产党来全面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就能够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事实也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逐步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为进一步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上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是由中国历史状况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最鲜明的区别。

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就在于它在价值目标上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就是追求最大的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体现在社会分配上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在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成立的,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奋进在追求政治平等、社会公正、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先富带后富”的主张,都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距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还较远。而随着我国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迫在眉睫,否则,就可能陷入个人消费不足而缺乏发展动力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也可能因为差距过大引发政治和社会不稳定,这些问题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二十大报告明确“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当然,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抓手,还需要辅之以其他手段。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等,都是有助于消除社会贫困、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还是在经济上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最终的落脚点都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上。诚如前述,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从理论上能够给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前提条件,相对应地,如果没有现实的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良好绩效赋予其合法性基础,那么全面领导也就难以实现。事实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的发展,会为共产党的执政赋予强大的合法性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虽然原因众多,但计划经济潜力耗尽,经济发展绩效长期低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法体现,是重要原因。而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当时国际国内各种政治风波的考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继续焕发其旺盛的生命力,也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高质量发展绩效密不可分。进一步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整个社会相对富裕这个大前提,没有整个社会物质的相对丰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只能流于口号。换句话说,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前提是整个社会要有高质量的发展所带来的相对物质丰裕,以奠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物质基础,然后再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需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谓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加重视发展质量而不是发展速度和发展数量,但这并不表示经济发展本身和经济发展速度不再重要,而是在可以接受的中高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发展质量才能够有效维持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和实现共同富裕。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改革开放史证明,如果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没有对外开放,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为此,要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积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此外,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等等,也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之,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和本质要求的论述,意味着我们不会走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和对外扩张的现代化发展老路,而是要走切合中国实际的坚持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共同富裕和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王文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87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