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 邓曲恒:从战略性有利条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5 次 更新时间:2022-05-31 21:19

进入专题: 经济社会发展  

高培勇 (进入专栏)   邓曲恒  


核心阅读

深入理解和把握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用好用足战略性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既定奋斗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对于我们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背景下有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从历史逻辑看战略性有利条件

从历史逻辑看,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我们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持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彰显,为我们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党领导人民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更加坚实;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日益强大。这些都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性有利条件。

从理论逻辑看战略性有利条件

从理论逻辑看,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体现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质量互变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体现了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是围绕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与指导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不能没有战略思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战略思维更是不可或缺。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运用战略思维对我国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竞争优势作出的精辟概括,充分体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坚持和运用。

体现了系统思维。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从领导力量、制度特征、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精神力量等多重维度提炼了我国发展的战略优势,是运用系统思维从战略全局角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进行的解码,也深刻揭示了我们继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根本所在。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正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出的概括和总结。例如,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和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增强了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而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反过来又促进了物质基础的积累和稳定社会环境的保持。

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精神力量等战略性有利条件,是逐步积累形成的。随着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我国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社会环境长期稳定、精神力量持续汇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现实逻辑看战略性有利条件

从现实逻辑看,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显著优势,也是我们党作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一科学判断的重要依据,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互为依托、辩证统一,汇聚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力量源泉。党的坚强领导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进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保障发展进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发展安全;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坚定前行信心。正是因为有这五个方面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在2020年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在今年国内疫情多点频发、乌克兰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实现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开局,保持物价、就业基本稳定。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既为我们创造并抢抓发展机遇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力量。

用好用足战略性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和把握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用好用足战略性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既定奋斗目标。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我们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强大支撑力。

把握历史主动,走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但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保持策略的灵活性,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实现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辩证统一。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我们既要牢牢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又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

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处于核心地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坚实基础、培育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凝聚了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些又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用好用足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必将使我国发展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推动中华民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31日 09 版)


进入 高培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28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