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华: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及前景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83 次 更新时间:2022-05-28 00:40

进入专题: 东盟  

雷小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呈现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建和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态势,对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既带来新机遇也构成新挑战。

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成为亚太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四点经验着眼当下、启迪未来,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五个“家园”建议为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对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等五个“家园”建议。在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五个“家园”为指导进一步增进全方位合作,将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的持续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双边利益融合带来新机遇

在新发展格局推动下,中国开放国内大市场,为东盟提供出口新机遇,中国巨大规模的经济、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和增长潜力为东盟经济扩容和增长转型提供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双方可开展密切协调与配合,提高双方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实现区域内更加紧密的生产与市场网络,推动双边投资、贸易迈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形成价值链垂直分工,构建更广、更深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

(三)RCEP促进双边合作升级发展

RCEP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各国市场开放,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促进统一大市场和产业链、价值链的创新和升级,更在于促进成员国间经贸规则融合,推动经贸机制一体化,从而实现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发生结构性转变。

(四)新技术加速涌现不断拓展双边合作新领域

中国和东盟国家相继制定“工业4.0”战略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和东盟国家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拥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新领域中可以实现产业互补和合作共赢。

(五)美国“印太战略”对冲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拜登政府上台后力图将“印太战略”实体化、机制化、网络化、军事化,妄图构建反华“统一战线”以对冲和反制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军事上,召开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AUKUS)会议,签署核潜艇合作协议,提升澳大利亚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企图封锁中国进入第二岛链;美日印澳四国还确定将成立疫苗生产的联合资源配置中心,且要把稀土问题纳入四国的协调机制。2021年9月,四国线下峰会已经将四国的产业链重组范围,从疫苗生产、稀土进一步扩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的建设,美国和日本还计划在东盟及印太地区推行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蓝点伙伴计划,将复杂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安全环境,使得南海局势不可控的因素增加,削弱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降低相关国家民众对华友好度,抬高双边合作的经济成本。

(六)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政治上,以美国等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炒作新冠病毒溯源话题,将疫苗问题政治化,全方位地发起对中国疫苗的阻击,甚至不惜从研究数据上造假抹黑中国疫苗。经济上,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严重受阻,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链化趋势明显。交流上,疫情令世界各国民众之间的直接往来被迫中断,疫情的反复性和持续性对中国-东盟教育、旅游、青年、文化与体育交流更是构成全新的挑战。未来,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这些问题都将继续制约着双方的互信交流。

二、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

2021年11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举行,为下一个30年双方关系发展作出规划、指引航向。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将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朝着建立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

(一)提升更紧密的战略互信伙伴关系

在地区形势日趋复杂、双边关系遭遇域外国家干涉和破坏的情况下,中国应与东盟坚持对话合作的大方向不动摇,以真诚沟通促进理解信任,以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争议;加强高层交流、接触、政策沟通,扩大各层级互访,促进治理经验分享,确保东亚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中国与东盟加强安全合作,为共建繁荣家园、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双边将继续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二)提升更紧密的经贸伙伴关系

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指引下,双方将全面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作用,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双方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和项目对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东盟国家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立健全双边产能合作机制,探索中国-东盟“多国多园”合作新模式,创新海外园区建设模式,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参与中方境外园区建设,积极与东道国完善园区共建共享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钢铁、有色、建材、资源能源等传统行业产能合作,探索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领域合作,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抢抓RCEP协定生效实施重大机遇,巩固双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一步拓展双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产能合作新格局。

(三)打造更立体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将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双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为契机,加强与中南半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接,积极打造中老泰、中缅陆上交通走廊,加快形成纵贯中南半岛的运输大通道。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丝路海运”为依托,加强中国-东盟港口和航线合作,进一步畅通中国-东盟海上通道。加强国际机场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与东盟合作的航空运输圈,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畅通空中通道。加强双方在5G、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带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转型升级,探索和推动互联互通数据采集与对接,建设区域互联互通大数据库。稳步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四)建设更紧密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1.推进生态环保合作

双边将深入拓展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合作,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合作。深化拓展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技术、项目对接,加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分享与交流,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升级计划,巩固环境政策高层对话机制,推进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示范平台建设。加强大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积极推进中越北部湾海上环境保护合作。联合开展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加强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金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推进公共卫生合作

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复,中国将继续为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援助,同时帮助东盟国家加快建设区域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加强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生产和技术转移合作。双方将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和中国-东盟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落实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同时,推动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积极开展跨境医疗服务合作,建立远程跨境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携手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3.深化减贫交流合作

中国和东盟将进一步深化减贫交流合作,加大筹集减贫资金力度,通过不同平台和载体设立更多民生项目,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与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提升教育培训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减贫经验分享与交流,特别是加强绿色减贫合作,逐步探索新型能源减贫合作、绿色农业扶贫创新合作、旅游扶贫合作等绿色减贫创新实践合作。结合东盟国家民生需求,主动引导、设计、实施一批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小而美”惠民项目。继续办好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支持扩大减贫合作项目规模,扩大惠及范围,打造中国减贫的“海外样板”。

(五)构建更紧密的创新和数字伙伴关系

1.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双方将加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与规划对接,共同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科技园区合作等,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关系。继续实施“国际杰青计划”,开展适用技术及科技管理培训合作。将根据双边国家国情实际,分国别开展重点领域合作。如,与新加坡可重点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港航、金融科技领域共同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合作名片;与马来西亚加强数字经济、清真食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亮点培育;与越南加强跨境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农业科技等合作;与老挝、柬埔寨强化民生科技领域的合作等。加强边境省区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在广西等沿边省区布局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

2.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基础软件、开源生态、空间数据应用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不断完善共建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经贸服务平台、人文交流平台等合作建设,推动双边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合作。推进面向东盟国家的北斗技术应用。推动与东盟国家建设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大数据开放开发与交易。推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模式应用合作。开展跨境智慧试点园区建设,培育数字技术应用示范。

(六)构建更紧密的人文交流伙伴关系

双边将不断建立健全人文交流机制,加快建立中国-东盟教育高官会晤、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会议、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等合作新机制。双边将继续推进教育、文化、旅游、体育、考古、传媒等领域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活跃的民心相通。双边将继续通过政党、议会、青年、智库、民间社会组织等多种渠道,举办政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参政议政经验交流、青年干部培养、智库外交、民间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等行动,构建起广泛的交流网络,深化双边民心相通,夯实睦邻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协作融合,也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媒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新方向。

(七)构建更紧密的多边主义伙伴关系

2020年11月,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面对国际与地区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与东盟脚踏实地做好每个“五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工作,双方关系发展就将不断书写新的成功故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航标和典范。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11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指出,中国-东盟将继续推进各领域合作,为建设开放、包容、可持续性及享有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地区作出贡献。回顾和展望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双方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对话与合作的大方向,中国和东盟将共创更加和平、安宁、繁荣的美好未来。


雷小华,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转载自2022年第1期《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进入专题: 东盟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1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