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蓝:回看历史 昭示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53 次 更新时间:2022-05-14 20:46

进入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徐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已经远去。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回首这场大战的时候,仍然深深感到,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依靠欧洲列强之间的力量平衡所建立的、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武装进攻,使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在欧洲国家分裂为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组成的轴心国两个集团并进行作战的同时,战前以欧洲列强均势为主导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便随之彻底崩溃。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的分野也日渐清晰,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敌对作战的阵线。发动并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虽然于1940年9月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但它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也未能协调军事行动。当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时,日本却决定南进,并于同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这一爆炸性事件对美国开战。法西斯国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迫使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使这场原本主要由中国和英国坚持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美、英、苏、中四大国也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二战中后期,在各个战场已经处于战略反攻的形势下,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首脑会议和会晤(主要包括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宣言、公告、声明、决议、协议等,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又通过与一些战败国签订和约的形式,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安排。这些国际文件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后的国际秩序,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第一,从组织、思想、社会等各方面消灭德国纳粹暴政和日本军国主义,防止其死灰复燃。从1945年至1948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分别在德国和日本设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和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分别有12人和7人被判绞刑。中国政府在南京、上海、北平(北京)、台北等地,盟国在马尼拉、新加坡等地也设立军事法庭,对日本乙级和丙级战犯进行审判。与此同时,美、英、法、苏在德国的各自占领区均实行了“非纳粹化”或“根除法西斯残余”行动,整肃法西斯主义并进行民主政权建设和思想教育。在日本,美国盟军总部主导了清除军国主义的民主化改革,制定了保证日本和平发展的1947年《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但由于冷战的发生,日本的民主化改革并不彻底。

第二,领土安排。重新确定了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了德、日、意等发动战争的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在亚太地区,《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同盟国的宗旨是“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并严正指出“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中承诺“忠实履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这就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1946年1月《盟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77号》再次明确规定了日本施政权应包括的范围是“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根据上述规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未包括在日本国土之内。另外规定日本须将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以及千岛群岛交还苏联,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承认外蒙古独立。

第三,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根本宗旨和原则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基本人权和自决原则,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友好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和福利发展,等等。还必须指出的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敌国条款”:“本宪章并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授权执行之行动”(见第十七章第107条)。这一条款,对防止战时敌国一旦东山再起破坏和平,具有威慑作用。

第四,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和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国际托管计划,促进被托管地区的和平及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直至最终独立。当1994年最后一块托管地帕劳共和国独立并被接纳进入联合国的时候,作为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的托管理事会的历史使命业已完成,联合国关于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不再有殖民制度的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主要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有着很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它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因此,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便形成了冷战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是战争,又是和平,从而使世界维持了整体的和平状态,同时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其次,它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

但是,这一进步的国际秩序也不断遭到破坏和挑战。以东亚为例,二战结束后,日本并未完全履行自己对《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承诺,并未将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归还中国。1951年,在朝鲜战争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美国出于其全球冷战战略的考虑,抛开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单独与日本签订了所谓“旧金山和约”,美国据此获得了对北纬29度以南“南西诸岛”(含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的施政权。由于在该条款中并不包括钓鱼岛,这就意味着美国实际认可了日本对中国领土钓鱼岛的继续非法占有。1953年12月25日,美国琉球民政府发布第27号公告《琉球群岛的地理境界》,首次以经纬度线的方式标示其施政权范围“包括北纬28度、东经124度40分,北纬24度、东经122度,北纬24度、东经133度,北纬27度、东经131度50分,北纬27度、东经128度18分,北纬28度、东经128度18分各点连线的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从而将本不属于其管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夹带划入其中,擅自非法扩大了托管范围。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定”,美国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以及大东群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美、日关于中国领土钓鱼岛的上述一系列行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未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而是美国将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1971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正是美、日的非法行动和单方面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和挑战,致使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冷战早已结束的情况下,美国一方面声称自己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持中立立场”,不选边站,另一方面又坚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原则,不断宣称冷战时期的产物、1951年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款适用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而进一步鼓励了日本,悍然宣布“国有化”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肆意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破坏和挑战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所代表的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甚至走到了修改“和平宪法”的危险境地。

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中国以其全国的坚决抗战和中华民族几千万人的巨大牺牲,成为抗击法西斯的四大国之一,不仅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东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中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有权利、有责任、也有必要联合国际社会,维护和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和战后和平的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复活。唯如此,才能创造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进入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6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2014年09月03日15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