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这对矛盾关系是最核心、最基础,又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其深层次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或者说深层的背景原因、必然性是什么?
早在2013年,中央针对十八大后的经济形势做出了深刻的判断,指出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伴随美国2008年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爆发为转折,美国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中国长期以来以出口、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甚至更早时候的高速增长也不可能了。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出口、投资驱动转向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为主的发展模式。随发展模式转化而必然到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有一批企业要倒闭、破产,意味着要暴露释放,消化处理一系列金融风险。而风险暴露、释放意味什么?意味着输钱。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输谁的钱?在企业、个人、金融机构、政府财政和中央银行五部门中输谁的钱。进一步说是输当代人的钱还是后代人的钱。二是输钱意味什么?还不起债或产生不良贷款,就要冲减一批经济主体的资本金,它们的资产负债表要缩减,进而经济增长动力要受损,怎么办?
所以,当在经济增长快速下行时需释放处理一批金融风险时,一方面是不得不为之,必须释放处理。这是我们选择搞市场经济的必然,特别是面对我国前几年金融监管不力,P2P问题,大资管问题,银行表外账问题,地方政府乱举债问题,加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等等,一度金融秩序混乱,不得不整顿。另一方面,正当经济增速下行,就业压力加大,在较短期内集中、彻底解决风险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会引燃全国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引发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处理风险必须谨而慎之,在长期方向上,风险必须释放与处理,短期内必须讲策略,必须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谨慎把握防风险与稳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而面对多年已经形成的资源配置格局,当现在集中开始整治不管是房市调控,地方政府乱举债、金融无序发展,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还是整治网络游戏、实施教育双减政策以及实现双碳目标。都会涉及到资本、资金流向的重新选择这一基础性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影响金融市场、影响就业格局变化和经济保持稳定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处理整治?采取什么样的部署和力度,直接涉及到处理政治中长期与短期矛盾关系的政策选择。为此,在上个月发言中,我讲道:“对一个一个风险点,要精准拆弹,绝不能让风险传染,全面引爆。对有些经济主体的风险,可先控增量风险,慢慢化解存量风险。对一些明显存在利润预期的金融主体的风险,可通过延长风险化解时间慢慢消化。对风险暴露明显,短期内化解时会阵痛但又不会对全局形成伤筋动骨的,长痛不如短痛,刮骨疗法,彻底处理。”因为这里不仅涉及的是花当代人的钱还是花后代人的钱,就是花后代人的钱,涉及借新债还旧债,把还债时间往后延,还是用中央银行发货币来解决,长期看是货币贬值的问题。而且将直接涉及若处理不当,短期内受不住防风险底线,经济失稳,引发经济危机,一个个领域我们想追求的长期目标都将落空。
那么,在当前,经济工作要正确处理好长短期矛盾关系,需注意什么?
一是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各个部门、各项事业的各项战略部署、规划和重大动作的制定和实施,要强调各项事业的理想目标,同样要有初步的资金规划。把“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尽可能结合起来考虑。考虑到各部门规划的局限性,国家层面应对各项理想规划要有全社会初步框算平衡的资金规划。要算账,并要算动态账。并且算账不能简单按过去中国经济两位数高增长时的相关经验数据推算。要考虑今后经济长期下行在5%左右的压力,要考虑“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带来的不良贷款压力,要考虑未来财政长期平衡的压力。
二是要守住当下社会最低承受力。处理好长短期矛盾,往往长期目标是理想的,但短期情况是具体的、复杂的。因此不管是释放处理风险,还是进行结构调整,工作必须要细,贯彻上级指示要积极有为,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落实过程中,必须保持社会基本就业、民生基本保障,这是底线。否则,眼前问题解决不好,社会不稳定,就根本谈不上长期理想。
三是要处理好经济工作中的长短期关系,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规划和政策措施时,要留有余地。因为人对经济社会的认知是有限的。针对规划部署实施中的问题,应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具体措施上体现“动态性”和“滚动性”,不断完善规划部署,以真正确保眼下迈出的每一步和我们向往的长期理想目标要求,尽可能做到一一有效的衔接。来源:中国经济50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