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4 次 更新时间:2022-01-03 11:03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荣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之一。新时代,党要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创新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提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和总结,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党的十二大丰富发展了这一概括,把“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改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意义,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定位,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017年,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再概括再提炼,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先进的思想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行动指南,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坚持”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八个明确”丰富发展为“十个明确”,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个明确”由“八个明确”丰富发展而来,主要变化是:

“十个明确”的第一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八个明确分出。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后,加写:“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十个明确”的第十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八个明确扩展。由“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一句话,扩展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个明确”的第七个明确,是新增内容。“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个明确”的第二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一个明确改写。增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句。

“十个明确”的第三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二个明确改写。增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句,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个明确”的第四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三个明确改写。“四个全面”被明确为: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删除“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句。

“十个明确”的第九个明确,由“八个明确”的第七个明确改写。把“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为“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这13个方面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对照党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出:这13个方面的成就、变革,涵盖对应了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外的13个基本方略,实际上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再总结再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坚持基本原则。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突出问题导向。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推进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紧密联系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编审)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1月01日02版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6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