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之:《论语》中的读书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7 次 更新时间:2022-01-02 00:05

进入专题: 论语   读书方法  

吴尚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这既是一部讨论哲学、社会、政治、伦理、教育问题的书,同时也是一部讨论怎样读书学习的书,其中有30多章讨论或涉及读书学习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关于读书学习的深刻见解,还可以学习他们关于读书的许多有益方法。

一是学习在于明道。《论语》中有的讨论为何而读的问题,有的论及怎样去读的问题。我们在读《论语》时,首先要领悟和了解的是为何而读、为何而学的观点。孔子认为,读书人首先是为认知真理而读,有志于真理而学。《论语·里仁篇》记载了孔子关于这一观点的两段谈话。其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道”所指含义丰富,解释多样。孔子此处所讲之“道”,乃真理、道理之意。在孔子看来,一个读书人早晨得知真理,即便晚上死去,都可以。其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读书人要有志于追求真理,如果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同他谈论道。孔子这里明确提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明道,读书的目的在于求真。孔子的这一读书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在于明道,则确立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学习就能远行,不会半途而废;读书在于求真,则辨明了读书的价值追求,读书就有取舍尺度,不会无所适从。

二是读书重在修身。《论语》多处谈到读书与修身的问题。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始终关注读书人的道德修养,将道德修养与读书学习紧密相连。他所忧虑的是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与此同时,孔子在2500多年前,还注意到了一个读书学习的风气问题。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古代学习的人,目的是为了涵养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学问;现在学习的人,目的则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子谈到的“今之学者为人”这一不良学习风气,也许只存在于那个时代部分读书人身上,但这种不良读书风气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今天的读书人当深以为戒,去掉不良习气,树立良好学风。

三是知学、好学、乐学。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成效,与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中提出了读书的三重境界,即知学、好学、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为学读书与做事一样,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由知学,到好学,再到乐学,这就是读书人不断提升的三重境界。《论语》则更为深入地讨论了“好学”的问题。何为“好学”?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谈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认为,君子吃不要求饱足,居不要求舒适,对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在孔子看来,好学的人首先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有道的人学。孔子的弟子子夏也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好学。子夏在《论语·子张篇》中谈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认为,每天通过学习知道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子夏强调好学在于日积月累,巩固提高,这一观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四是学而思、学而习。读书学习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还要有正确的读书理念。《论语》较早地提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给人启迪的读书理念,其中学而思、学而习的读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谈到了学而思的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从读和思两个方面,指出了读与思两者相脱离的弊端和危害性,强调要做到读而思,即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思结合。从现在的读书现象来看,往往是读而不思的情况较多,思而不读的现象较少。读了不思考,或者没有真正读懂书中之意,或者被书中错误所误导。所以,子夏提出要博学多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此外,《论语》提出学而习的理念,也很有针对性。《论语·学而篇》开篇就谈到了学与习的关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这里,“习”不是一般解释的温习之意,而是“实习”之意。孔子提出,学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实习,不也是很高兴吗?《论语》提出的学而习的理念,实际上也是我们今天关注的读与行、学习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论语》的读书理念,更加重视读与行相结合,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社会、运用于人生。

五是为学绝四。我们常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读书是基础,读好书是前提,善读书则是关键。《论语》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讨论了善读书的问题。一方面提出,读书要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等;另一方面,又从克服为学读书毛病的角度,提出了“为学绝四”的观点。《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绝四”何意?就是指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即不凭空猜想,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为我独是。“子绝四”也是为学读书之绝四,对我们启示良多:读书学习要下真功夫,对原书读通、读懂。不好好读通,就凭空猜想,妄下结论,这不是认真读书的应有态度。读书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客观对待书本,客观对待自己,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六是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读书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和社会学习;不仅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论语》在如何拓展学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途径,开拓了视野。《论语》强调,学习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论语·述而篇》记载了孔子的一段向他人学习的名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提倡,要以人为师,选择他人的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在《论语·里仁篇》中,也记载了孔子类似的观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认为,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在这里,看齐与内省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不仅是一种读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美德。


    进入专题: 论语   读书方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66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