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2 次 更新时间:2021-11-29 14:16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立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个大局”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再次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顺应历史大势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征程的基本遵循

《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也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虽然我们党成立初只有50多名党员,但是从成立之日起就走在时代前列。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跨越。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党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科学判断,下决心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正是这场伟大变革,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的征程上,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依据唯物史观,所谓“百年未有”,主要在于说明这一变局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将产生极其深刻复杂的影响,而非机械地指向某个年代或某个时期。我们可以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为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历史性革命性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何发生的?学术界对此解读的视角是多重的,包括科学技术创新、人口结构改变、国际秩序重建、西方势力衰退、文明理念融合等。然而,正如曲青山指出的,科技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人口年龄结构和族群结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多边体系重建与其说是大变局的原因不如说是大变局的结果,西方制度的颓势也并非最近才出现。所以说,以上并非造成大变局的主因,探寻真正的主因还须着眼于东方,着眼于中华民族。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身来看,其间的决定性变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此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发展格局。其中,中国的崛起是诸多变量中起主要作用的变量,是引领大变局的总体走向、影响人类共同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强盛,逐步靠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深刻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可以说,中国在与世界的互联互动中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变革为世界乃至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是一场影响世界、改变历史、创造新文明的非凡历程。

“两个大局”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方位和思想定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呼唤一种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其一,应当明确历史方位,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基础。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两个大局”交互影响构成全新的时代课题,呼唤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尽快适应新时代格局调整的新节奏,为创新发展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提供现实基础。

其二,应当着眼大历史观,拓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是时代变迁和人类精神演替的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不是孤立、抽象的,而是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革新的百年历程。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史等贯通起来。而这正是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所缺少的。

其三,应当立足中国立场,树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世界眼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解答的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问题,是文明史观下的人类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实践基础,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发展,是中国性与人类性的统一。

其四,应当抓住时代命脉,升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表达。当前,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概念短缺”问题。我们的知识体系、概念体系与中国实践并不匹配,满足不了中国现实的需要。只有提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凝练体现中国思想特质的知识类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概念供给”的能力,产生世界性的学术影响力。

其五,应该打通哲学各学科,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决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因此,亟须哲学各学科打破壁垒、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立足中国实际、根植中华文明、面向人类未来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自我革新,在行动上坚定有力,中国哲学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哲学智慧。

王立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95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