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映胜 曾文: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6 次 更新时间:2024-10-17 17:08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肖映胜   曾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从最初提出、达成共识到深入推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世界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遵循了“三大规律”,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马克思主义自传播到中国,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大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形成了把社会制度和经济手段完美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经验,“三步走战略”“两个阶段安排”“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远规划与具体措施的发展经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经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统一的治国经验等。另一方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思维方式和实践平台。“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崩溃论”的崩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崭新境界。

从国家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中国的“三挨”问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

“解决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解决中国挨打、挨饿、挨骂“三挨”问题的过程。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中国的“挨打”问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遭受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戒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坚决反对“左”倾与“右”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挨打”的问题,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中国的“挨饿”问题。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改革实际出发,深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生动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中国的“挨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挨骂”问题,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党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创新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也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这一理论自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就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自然,在中国也不同于别的国家,这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同时,在理论创新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百年来,中华民族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立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国强起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住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朴实真理,不断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作者:肖映胜(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曾文(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5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