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世界哲学大会促进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1 次 更新时间:2021-09-09 23:06

进入专题: 世界哲学大会  

王博:  


连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受到了诸多关注。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次大会的举办,对于中国和中国哲学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这一具有118年历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唤起全社会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关注,进而思考哲学对生活世界的意义。这次大会参会学者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6000人,已收到5000多篇投稿论文,涵盖了哲学和以哲学为中心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从参会人数、投稿论文数量及会议场次等看,本次大会是世界哲学大会100多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为期8天的世界哲学大会有超过1000场次不同类型的学术及文化活动,无论是哲学学者还是爱好者,都可以在此领会到多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学习交流、拓宽视野的绝佳机会。

哲学是一门能够直接触碰人类心灵深处的知识领域,哲学家之间的互相理解,必然能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达成更具深度、更为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能促进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中国哲学学者和爱好者借助这个舞台充分地展现自己、展现中国哲学,同时充分地汲取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哲学思想。我相信,以此次世界哲学大会为起点,中国哲学的受关注度一定会越来越大。

同时,以此为契机,面向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组织国内哲学团体、机构以及科研院所,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最终会落在学者上,尤其是更年轻的学者。新一代的中国哲学学者,很多都有国际学术交流背景,他们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对自身文明传统及国际语境下的哲学问题的把握,都更具优势,而这种优势本身就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坚实基础。

正因为关注我国青年哲学学者和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大会期间特设学生专场。我很乐见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参加这个论坛,他们是未来,我们要把哲学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大学哲学教育,特别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教育与跨学科视野的有机融合。专业的哲学教育是狭义的哲学教育,跨学科视野则能够把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连接起来。同时,在学习阶段,要把哲学问题的探讨和哲学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做到跨语言和跨文明的自觉。我们生活在汉语世界,但应该要深入了解与体验其他的语言和文明,尤其是在中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之时。

三是历史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并重。从哲学视野出发,我们可以说,历史让我们了解从哪里来,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未来的眼光,解决好到哪里去的问题。

四是更加关注现实。对现实问题,哲学家给出的答案,或许不是某一个确定、标准的答案,但思考本身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至少可以把更多的可能性呈现给我们。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王琎、张颖天采访整理 作者:王博,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

光明日报2018年08月17日


    进入专题: 世界哲学大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47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