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60 次 更新时间:2021-07-25 21:56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曲青山 (进入专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时候就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思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实际,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人们与外部世界相处,就要去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某种思想合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不合乎客观规律的就是谬论。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行动是正确的行动。人类这种特殊的“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无产阶级是世界上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要始终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这样,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就提出了一个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问题,而这也恰恰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这一主题之中。

一、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顺应历史潮流,自觉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不论是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还是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最后都失败了,因为都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的演进,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者。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大势,使正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革命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改换了方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就这样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时也只增加到195人。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就鲜明地提出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因应革命形势,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浴血奋战,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率先提出了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为之作出了最大努力。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国共产党又准确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及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成为继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方向

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体、政体应该怎样确立?国家应该怎样治理?对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创造。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著作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正确回答,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指出新中国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同时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基于战后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行“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准确把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其间经历过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抉择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难局面,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大势作出科学判断,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同时,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提出并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誉,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世界。

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二是始终顺应时代潮流,三是始终把握历史方位,四是始终明确奋斗目标,五是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六是始终发扬斗争精神,七是始终勇于改革创新,八是始终坚持加强团结,九是始终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历史性、时代性、战略性重大判断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的讲话中,首次公开使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概念。而早在2012年12月,也就是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他就对大变局的战略思想作出过深刻阐释。他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五年来,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政治、安全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欧盟等陷入重重危机、捉襟见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对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冲击,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引发苏东剧变以来最大范围的地缘政治变局,非国家行为体大量涌现并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个大变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不同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首先,从时间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谈到大变局,很多人首先注意到的是时间问题,即“百年”这一时间节点该如何界定。有人认为起点是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有人认为是17世纪英国的光荣革命,又有人认为是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人认为是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可谓是众说纷纭。

关于大变局的时间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作过一次比较具体的阐述,他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内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大变局。”“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市场国家实力不断壮大,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引起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个时间点:一是“近代以来”,二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大变局的论述可以发现,他赋予“百年”这一时间概念的内涵是开放的,并未将其明确为某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百年未有,主要在于说明这一变局对历史发展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不能机械地将其定位为某年甚至某月某日。我们可以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为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历史性革命性变化,而且这一变局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其次,从本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际力量的分合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环顾世界,大变局中变化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什么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变化?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合,分在哪里?合向何处?我们说的世界发展态势,实质上就是指这种力量分合。”一语道破了大变局的实质,这就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此作出更进一步的阐释。例如,2014年11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世界发展态势的五组辩证关系: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2018年6月,他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年11月,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等等。

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清晰描绘了大变局中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轮廓,深刻阐明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和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基本认识: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是国力之争、制度之争、理念之争。二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所形成的国际格局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惯性,一旦形成,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固化下来,不会在朝夕之间发生根本性的调整改变,其突出表现就是“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和“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三是变与不变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各种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分合合,所带来的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需求是无法回避的,“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大变局中的各种变量可归为两种,一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逆向变量;另一种是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正向变量。两种变量之争,构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主要矛盾,并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

再次,从动因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何发生的?这是另一个认识大变局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术界对此的解读涉及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人口结构改变、多边体系重建、西方制度颓势显露等方面。但是,科技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人口年龄结构和族群结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多边体系重建与其说是大变局的原因不如说是大变局的结果,西方制度的颓势也并非最近才出现。所以说,以上并非造成大变局的主因,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身来看,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而中国的崛起则成为大变局中最大的变量,成为引领大变局方向、影响人类共同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前所未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第一稳定器。同时,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时间将会证明,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是一场改变历史、影响世界、创造未来的非凡历程。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局”重要思想,牢牢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主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是一个全面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大变局中置身事外。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观,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既要弄清楚在大变局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更要明白大变局给我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势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并进一步指出:“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既清醒认识大变局带来的严峻风险,也敏锐把握大变局中蕴含的重大机遇,才能牢牢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主动。

关于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存在的16个具体风险点;2019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集中讲了9个方面存在的风险。概而言之,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都明显增多,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展开全面遏制和极限施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同时,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可能会相互叠加、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甚至可能出现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关于大变局带来的宝贵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有两点重大判断,一个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个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前者明确了我国发展环境的总体态势,后者则指出了这一总体态势下的显著特征。这两句话缺一不可,对此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

之所以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而且长期存在,就在于大变局中存在重要的不变量。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和国际体系变革方向没有改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之所以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就在于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推进的重大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成熟定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都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赋予了新内涵。

总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大变局,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长期存在并蕴含着新变化、新机遇的机遇期。而从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和延长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提供根本保证。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面对复杂形势,最根本的还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定力,敏锐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我国的发展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坚持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强对外战略统筹谋划,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更加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原载《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3期)



进入 曲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6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