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胜:从党的百年农村工作史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力量

——在湖南庆祝建党百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3 次 更新时间:2021-06-27 11:13

进入专题: 建党百年   农村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  

陈文胜 (进入专栏)  


纵观百年党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回顾百年党的农村工作史,从中就能更好地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发展主题,更好地汲取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力量。

一、坚持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党的责任使命。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就预言: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正是土地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赢得了最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支持,在实践印证了“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规律,从而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其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农民自己干出一条新路来。无论是小岗村“大包干”,还是合寨村“村委会”选举,或是华西村乡镇企业,正是把权力下放给农村基层和农民,推动了农村一次又一次变革。从历史的新方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突出了农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消除,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三农”仍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头等大事。

对湖南而言,一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民收入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建立农村改革的赋能政策体系,确保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另一方面,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上来,充分激活和保障农民主体能动性,全面解放农村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农村高效能治理上展现湖南的新作为。

二、坚持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贯穿始终的战略底线。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于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性,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全党形成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基本共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提出,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必须把农业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到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吃饭的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后院和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也必将持续发挥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作用。

对湖南而言,要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在生产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在加工环节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在销售环节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迈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三、坚持把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为贯彻始终的工作主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巩固工农联盟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主要是全面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其中最大的突破是取消统购统销,允许农民进城,从而打开了隔离城乡流动的闸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重大历史论断,明确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转轨。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以农养政、以农补工、以乡补城的“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式终结,成为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七大首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明确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构建什么样的工农城乡关系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基于对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工农城乡关系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一个划时代战略判断,从而回答了要建立什么样与怎样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农城乡关系。

对湖南而言,在面向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建立健全城乡收入分配体系、乡村服务体系、城乡人居分布体系、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加广泛和公正的城乡权益,让全社会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使乡村振兴的“同心圆”成为优化资源要素与集聚社会力量的转换器,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湖南新篇章。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进入 陈文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建党百年   农村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1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