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共同富裕有赖于社会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50 次 更新时间:2021-05-16 17:26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社会改革  

刘尚希 (进入专栏)  


提 要

我们现在的改革思维应该是三分法:政府、市场、社会。有些事情交给市场办,有些事情应交给社会去办,只有当市场、社会都办不了的事情才由政府出面来办。很多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社会改革的内涵实际上非常丰富,但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是不够的,这也限制了社会改革的进程。


市场化的改革主要解决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给市场放权,限制了政府在经济上的权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与过去比较来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了很大转变。

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多大的改变呢?基本上是从计划经济延续到现在,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如何向社会放权?放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是基本上没有破题。市场经济培育了经济理性,社会改革培养什么呢?培育的应是社会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现实是经济理性超前发育,而社会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严重滞后,两者是不匹配的。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经济理性而没有社会理性是走不远的,就像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一个轮子怎么往前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是一个健康国家的两条腿,缺一条都不行。过去的改革重心放在经济上,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改革着力点要多放在社会方面。社会改革应当成为当前整个改革的重点领域。没有一个理性的社会,没有社会理性的发育,谈政治改革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现在我觉得当前重点是推进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平等,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城乡体制是分割的,市场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即使都在干同样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过程也不平等。结果呢?更谈不上平等。机会不平等、过程不平等、结果不平等,这是社会体制造成的。这抑制了社会的活力,进而限制了经济的活力。

要追求社会平等,就要对劳资关系、分配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进行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科技体制的改革,都涉及到政府与传统事业单位的关系、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与社会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医疗、科技这些领域,基本上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依然是审批制。教育、医疗、科研等这些单位干什么,不干什么,怎么干,基本上都是政府主管部门说了算,与计划经济下的国企是一样的。而社会力量进入这些领域则受到严格控制。

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时期,改革思维主要是二分法,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我们现在的改革思维应该是三分法:政府、市场、社会。有些事情交给市场办,有些事情应交给社会去办,只有当市场、社会都办不了的事情才由政府出面来办。很多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社会改革的内涵实际上非常丰富,但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是不够的,这也限制了社会改革的进程。

社会改革与财政密切相关。财政过去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现在财政则是社会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要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离不开财政这个手段的。要培育市场主体,离不开财政;要培育社会主体也离不开财政。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财政又成了社会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实,财政改革同时也是政府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同时也是政府改革,这都会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如果抛开这些改革去单独搞所谓的政府改革,将会失去方向,不知道政府改革为何而改。如果说经济改革从财政切入,同时推动了政府改革,那么,当今的社会改革依然可以从财政切入,从社会层面推动政府改革。从这一点来看,改革的次序上是先经济改革、然后社会改革,等到这两个改革到位了,政府改革也就差不多到位了。

社会改革有很强的辐射力。社会改革不仅仅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而且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动力,实际上也蕴藏于社会改革之中,社会的活力决定了经济的活力。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什么?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来自于哪里?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社会改革密切相关,它不是一个经济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与教育、培训、医疗等社会事业内在相连。靠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则要靠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改好了,它可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动力,也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改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2-07-10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社会改革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5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