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4年4月,日本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实质性地打通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对海外出口的限制,再加上2016年3月29日,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法案全部生效。近年来,日本防卫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大了与外国防卫技术、产品的合作力度,日本与海外军事技术和军工产品的合作,已经达到了摆脱二战以后诸多束缚和限制,超越以往空前发展的阶段。当然,就整体状况来看,还算是一个初级发展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存在着巨大的对外合作发展空间。作为与日本存在某种竞争关系的邻国——中国,加强对日本防卫科研机构的这种国际合作研究,跟踪其动态,探讨其经验教训,学习其好的做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十分有益。
作者简介:周永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的现状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有诸多案例,媒体上有诸多报道和披露。但是由于军工技术和军工产品合作,对一般国家来说都属于秘密和机密的部分,在没有媒体公开报道的情况下,无从得知更多的内容和情况。不过,公开的资料和内容报道已经能够让我们对于日本防卫科研机构同外国进行军工研发合作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也是我们研究的基本素材。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日本防卫科研机构同外国合作的基本情况,也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和学习经验。
第一,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合作。2005年4月14日,日美签署了针对防御导弹船体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共同研究未来秘密军事行动》谅解备忘录,约定双方将以日本防卫技术研究和发展本部第五研究中心2003年公布有关碳纤维增强塑料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为期3年的新型船体材料的联合研制,拟在日本2007财年之前建造出原型产品,并运往美国进行测试和评估。碳纤维材料一般没有雷达电子反射波,日本是碳纤维增强塑料世界主要供应国,在该项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2018年7月27日,日本防卫省与美国国防部签署《高温耐热壳体技术联合研究协议》,将共同设计、制造和测试用于火箭发动机的高耐热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发动机壳体,以期改善制导导弹的性能。2019年5月13日,日本防卫省与美国国防部签署了关于下一代两栖技术的联合研究协议,将基于两栖车辆的数字模型,通过仿真共同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改进水陆两栖车辆未来的性能。
2019年7月31日,日本防卫省防卫装备厅发言人称,日美正在讨论扩大太空、网络、电磁等新领域的合作,并就新领域的防卫设备和技术合作交换了意见,旨在满足军事技术要求。日本将加快在太空、网络、电磁、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与合作,并促进在太空、网络等领域国际规范的制定。防卫省防卫装备厅正在研发小口径电磁轨道炮及相关测试设备。日美计划连接两国天基态势感知系统,使两国军队能够共享实时信息。
在日本合作生产F-35战斗机是近年来日美军事技术合作的重头戏。日本通过在国内建设F-35战斗机组装生产线,让其军工企业熟悉和掌握F-35的装配流程,以及零部件细节,为自主研制下一代战机做技术准备与铺垫。尽管在日本装配生产价格昂贵,且曾在2019年度一度停产,准备废弃在日本的组装生产线,但是2020年后,三菱重工公司优化改进了装配生产线,大幅度降低了装配成本,使该生产线再次复活。日本所需要的F-35A战机,其主要零部件由美国提供、部分零部件在日本生产,在日本国内组装完成。日美两国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对于日本未来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等于全面提升了日本对新一代战斗机零部件和技术流程的掌握。
第二,与欧洲国家的军工合作。
(1)与德国的合作:2017年7月21日,防卫省防卫装备厅人士透露,日本和德国的军事研究机构将在双方国防工业的支持下共同实施联合开发计划;两国将以协议为框架,共同开发地面系统,特别是军用车辆发动机,包括日本小松公司(Komatsu)正在开发的新型8x8装甲人员输送车。
(2)与法国的合作:2016年12月,日法敲定《国防设备和技术转让》的协定,就“实现共建”防卫设备达成一致,并将无人水雷探测设备作为合作的首个项目。2017年1月,日法同意就两国《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ACSA)》开启谈判,在双方合作项目中可以共享燃料和供给物资。2018年12月12日,防卫省与法国国防部签署了联合研发下一代探雷技术协议,并将研究后续联合研究的可行性,其中包括为期两年的原型探雷设备研制,以获得高度精确的自动检测和分类技术。通过随后的联合研究,日法将通过相互利用彼此技术知识和优势进行有效的研究。
(3)与英国合作:2014年7月,日本与英国达成联合开发空空导弹的计划。2016年1月8日,日英宣布将在国防装备和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包括联合研发空对空导弹系统。首轮谈判已经成功确定了联合研究空对空导弹项目的可行性,将促进MBDA公司和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合作,开发改进三菱电机公司的导弹导引头技术,未来将装备在F-35配备的MBDA公司“流星”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并提高其精度。两国共同研制的空对空导弹可能用于采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闪电”II战斗机上。2018年3月22日,防卫省和英国国防部签署协议,就下一代RF(射频)传感器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联合研究。双方将共同研究无线电波传感器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够使用更宽频带的无线电波,及时搜索更广阔的区域。
2017年3月16日,日本防卫省宣布与英国开展合作研究未来战斗机。英国可能将2005年放弃的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公司)“复制品”第五代战斗机研究项目相关资料出售给日本。2020年3月16日,防卫省装备厅发布声明称:“今天,防卫省装备厅与英国国防部就与英国在未来战斗机研究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双方已经签署了联合研究协议,根据该协议,日本和英国将推进未来战斗机和作战系统的研究工作。” 2020年4月1日,装备厅正式设立管理下一代战斗机设计和合同事务的专门团队,开始这种由日本主导的F-2战斗机后继机的开发工作。团队以一名军衔为空将补(相当于少将)的“装备开发官(负责下一代战斗机)”为首,由航空自卫官和技术官员约30人组成。在2020年年底之前,日本将确定下一代战斗机与英合作方式的最终框架。2020年7月8日,据日本NHK网站报道,随着空军自卫队的 F-2战斗机于2035年左右退役,日本政府决定研发具有高度隐身性的下一代战斗机,并采用日本国内开发系统。防卫省计划于2024年开始制造原型机,并于2031年开始批量生产。防卫省希望与英美的国际合作,在一年之内制定出基本框架,与英美公司进行关于研制该机的讨论。而英国已经正在按照与日本相同的时间表研制新的战斗机。
2020年7月,由于英国决定排除华为的技术和设备,日本富士通等公司将同英国合作联合开发5G技术和产品。NEC与NTT正瞄准美国和英国的市场,NEC定下的市场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在全球基站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0.7%提高到20%。5G属于军民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日本同英国的这种合作当然也包括军事领域。
(4)与意大利的合作:2020年5月18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对外首次公开了新研制的步枪20式突击步枪。该枪由丰和工业公司制造,口径是和89式步枪一样的5.56mm,使用的仍然是5.56X45mm弹药。其总体的尺寸为:在伸缩枪托打开的情况下,全长850mm左右;在伸缩枪托收起的情况下,全长则是780mm左右,比89式步枪的920mm长度短。这主要是因为20式步枪的枪管大大缩短了,其枪管长度为330mm,比89式枪管的长度短了90mm。不过,89式和20式的重量却完全一样,空枪重都是3.5公斤。枪托采用聚合材料制作的可伸缩枪托。该枪采用意大利贝雷塔公司生产的GLX 160型40mm枪挂榴弹发射器,可直接安装在枪下。
(三)向国外推销日本军工技术与装备。在安倍政府解禁向海外出口武器当年,2014年9月,日本举办了国内防卫装备用品展览会。川崎重工、三菱重工、富士通等国内7家大型军工企业分别展示了本公司的产品,如供陆上自卫队使用的侦察摩托车、降落伞、正在开发的装甲车、三菱电机的直升机卫星通信系统、富士通新一代野外训练系统。文莱等东盟10个成员国的24名官员参观了展览,这反映日本迫切希望向东盟国家推销武器的策略。
2016年2月,日本和菲律宾签署了租赁退役TC-90海上巡逻机的合同,菲律宾租赁日本5架该型飞机。由于菲律宾没有资金购买日本的飞机,日本便想以援助方式白送这批飞机,但菲律宾又不愿意领情,因此双方想出了低价租赁的方式。2016年9月,日菲达成向菲以低息贷款方式出售巡逻艇的意向协议。2014年,日本宣布计划向越南提供价值5亿日元(约400万美元)的6艘巡逻艇,作为两国经济合作的一部分。这些意向协议最终都得以兑现。
2020年3月,菲律宾空军决定从日本购买一批防空雷达站,包括三套现代化的J/FPS-3ME雷达站和一套移动式J/NPS-P14ME雷达站。这批雷达站总共价值大约5亿美元,作为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拿出这么大笔的资金消费。如果日本的推销最后获得成功,将为日本军事技术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一个新的局面。2020年7月,日菲双方已经达成正式协议,价格由原来的5亿美元降至1.3亿美元。据日本《产经新闻》透露,本国政府希望菲律宾共享探测数据,以加强对相关方向的监控能力。不过受疫情影响,最后的交付工作要推迟到2021年下半年。
向菲律宾推销对空搜索雷达、向东南亚国家推销日本的巡逻艇,都是为了拓展日本海外武器出口市场,发展日本军事工业,加强和提升日本的防卫产业,进而也达到振兴日本经济的目的。日本为了推销本国的军品和技术,可谓不遗余力。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日本就曾向印度尼西亚出售巡逻艇。2010年以后,日本又通过向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与中国有海洋和岛屿之争的国家赠送日本海上保安厅淘汰的二手巡逻艇、并将二手渔船改装成巡逻艇,以此来吸引这些国家购买由日本研制和建造的新品巡逻艇、巡逻舰。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的原因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由它内在的驱动原因和外在条件综合促成。同时,这种合作的成功,也为日本军工企业和军工技术发展带来正面效应和影响,并促进了日本工业发展水平和国家品牌的提升,充实和带动日本软实力的提升,扩大了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七点。
第一,通过与外国进行防卫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合作,提升日本的军工科研力量,提升日本军工产业研发水平。日本出于这种目的的合作,大多都是同美欧这些军事发达国家的合作。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其军事开发与科研领域都有本国的特长和绝活,日本希望通过同它们的军事科研与开发合作,提升本国军工科研与产业水平,以便夯实其作为大国力量的军工研发基础。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军工研发力量,不能够独立研发主要武器与装备,一旦战争发生,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向外国购买武器,可能会遭到“掐脖子”、禁运等风险。即使没有这种风险,外国厂商能不能及时供应、及时交货?武器运输途中会不会遭遇不测?这些都面临着很大变数与不确定性。因此,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并正在追求地区与世界大国地位的日本,必须有自己本国独立完备的武器装备、军工技术研发体系,制造与生产能力。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工技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提升与充实本国的这种水平与能力,补足自己的短板。
第二,通过与他国实行军工技术合作,积极占领对象国的军工和军事产品市场。类似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已经不满足单纯从发达国家进口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的需求,往往在进口军事武器装备的同时,还要求对方提供技术、生产线,最终由本国独立生产或与提供国合作生产。日本为了推销本国的武器与技术,往往也采取这样的方式,考虑在对象国设立研发工厂或者生产制造工厂,在出口武器的同时,向对象国出口技术,使其形成对本国的技术依赖,以便长久地占领和扩大军工技术与武器产品市场。
第三,通过防卫技术与产品研发合作,扩大日本的军事力量影响。安倍执政以后,虽然不再像小泉时期那样明显地追求世界大国地位,但实际上日本没有放弃追求世界大国的野心,更没有放弃日本要在东亚地区发挥本国主导性的影响、在亚太地区发挥仅次于美国的大国影响力的追求。因此,日本希望通过采取军工合作的方式,依据自身的防卫技术与研发武器的科研实力,以及军工制造业技术的实力,努力扩大本国的地区和世界影响力。
第四,日本希望依靠单纯输出武器装备或防卫技术,达到其向军事产品出口大国方向发展,弥补自身军工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使国内军事工业走向重新复苏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和振兴日本的制造业,而且还可以夯实日本未来作为军事大国的军工制造业基础,从而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因为军工制造技术一般都涉及到工业制造核心领域,能够制造尖端军事产品的国家,一定是高度发达和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日本想在出口军工产品的带动下,保持自身国家工业化的先进地位,最终促进日本经济的整体发展。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武器装备输出,基本上都带有这种性质,即通过武器出口,扩大海外武器市场,推动日本军事技术发展,推动日本经济增长。
第五,与中国竞争、防范中国的需要,促使日本加大对外军事技术与武器合作研发的力度。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长期把中国作为友好邻邦,中国也如此看待日本。但在苏联解体后,特别是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以后,由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日本越来越畏惧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有难以确定的危险性,因此把中国当作最大的潜在敌手。而现实中,日本在核武器开发领域、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领域、航空母舰领域、战略轰炸机领域等方面,和中国拥有巨大的军事技术和能力差距,因此,日本在心理和现实上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巨大威胁和压力。日本千方百计地想发展常规军工力量,以便在常规军工技术研发和制造方面能够全面超越中国,弥补在军事力量上和中国的某些差距与短板,发挥日本的常规优势,期待在未来战争中有能力制约中国。这也是日本千方百计要发展、扩大与其他国家军工技术合作,充实日本自身军事体系和军工产品力量的重要出发点。
第六,提升日本在发达国家和同盟国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在日美同盟中,日本长期从属于美国,虽然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实力崛起后,曾试图争取与其对等的地位。对于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大国来说,日本是二战中的战败国,没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再加上日本没有英法对其前殖民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日本期待通过防卫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制造合作,树立自己作为技术大国的形象,进而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追求与美国的对等地位,追求与英法等国家重要伙伴平等的国际地位。
第七,日本向菲律宾推销海空搜索雷达,并且进行大规模降价销售,抱有更深远的深层战略目的。日本政府希望与菲律宾共享探测数据,以加强对南海地区相关方向的监控能力。实际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菲律宾来监控中国。这种情况说明,日本已经不是单纯地向菲律宾推销军工产品,而是要利用菲律宾在南海地区的便利,借助菲律宾使用本国的雷达产品,来监控中国在南海地区海空部队调动与活动的动向。这等于既向菲律宾推销了军工产品,开辟了日本东南亚军工市场的渠道,赚了菲律宾的钱,又把菲律宾当作监控中国的眼线,从而有利于实现日本在南海牵制中国的战略。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合作的效果与影响
日本防卫技术与防卫产品的对外合作,效果如何?就整体情况来看,日本对外防卫技术和防卫产品合作,对有些国家、某些产品效果良好,使日本成为一些国家军工合作领域长远的合作对象,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但是,在推销军工技术产品方面,也有勉为其难的地方。日本期待通过对外军事技术与武器出口,扩大军工企业利润,占领国际市场,显得举步维艰。
第一,日本同美国军工技术合作基本已形成了日美双赢的格局。一方面,日美实行军事合作是日本需要美国的先进军工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而美国在向日本提供军工技术的同时,也占领了日本的武器进口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先进的军工技术和武器系统,主体上由美国设计制造,但在材料和零部件领域,美国越来越多地依赖日本生产,因为日本在材料技术与产品、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先进技术。这使得包括美国海基、陆基宙斯盾系统在内的美国反导系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从日本进口的电子元器件,如美国“爱国者”PAC-2反导系统的电子元器件和部分软件即由日本厂家提供。所以,即使是采购美国先进的技术军事装备,日本也并非完全被动,在被动当中还有一些主动性,同时对美国军工发展也有贡献。这种格局最容易保持长远的合作关系,真正是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生局面。
第二,日本出口武器的局面没有完全打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价格因素是其在采购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而日本军工技术和军工产品领域虽然比较先进,但规模比较小、人工成本费用比较高,以致武器价格不仅偏高,甚至有时高得离谱,这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日本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并不被看好,发展中国家很少进口日本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而对发达军事大国而言,日本武器技术既没有太多的先进性,也没有多大的销路和市场。
第三,日本同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军工与装备研发合作基本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国家和日本基本上都处于相同的军工和工业发展水平上,相互之间进行密切合作,能够发挥自己的长项,各取所需,取长补短,使双方都有一定的收获。再加上这些国家都属于北约国家,是北约有影响力的大国,所以,日本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军工合作,实际上是日本靠近北约的表现。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和北约拉关系,安倍政府希望能够实现同北约的合作,不仅将日本自身的军事装备标准,改造成和北约统一的标准,向北约看齐,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倍政府企图把北约引入东亚地区,形成东亚地区新的制约力量。这里除德国不够积极以外,英国、法国等国家应该都是比较积极的,即在一定程度上和日本唱和,向美国看齐。英国、法国等这些国家不仅派军舰到南海去巡航和演习,而且还轮流派军舰到朝鲜附近海域监控朝鲜违背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定,在海面上进行倒卖石油、倒卖货品的交易行动。因此,北约的军事力量在美国和日本的鼓励之下,已经开始深入到东亚地区进行活动。
第四,试图摆脱本国军工企业军工科技研发困境的期待已经发挥效果。联合研发的发达国家伙伴越来越多,对于东南亚武器的推销越来越成功。日本以往的保守政策,既不对外出口军事技术和产品,自卫队的需求又不能够满足军工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生产能力,日本军工企业的军工技术和军工产品将要大幅度萎缩,这不仅损害日本的军事基础和军事能力,也给日本整体工业实力造成负面影响。安倍政府希望通过采取大规模与美欧国家进行军工合作,大规模向全球推销本国军事技术和军用产品的方式,逐渐盘活日本濒临衰退的军工企业和军事技术,为日本未来军工企业和军事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奠定利用全球化的通道。这是一个利用全球化道路,发展日本军工企业和军事技术的方向性战略。这一战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的成绩。2020年10月,菅义伟首相访问越南,与越南达成军事合作协议。日越就6艘巡逻艇供应达成了一致协议,日本以信贷的方式向越南提供了价值3.45亿美元的船舶。日本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实积累,未来有可能会走向更大的成功。
日本防卫科研机构与外国防卫技术、防卫产品合作的影响比较广泛,并有日益增大的趋势。
第一,日本同美国进行的军工技术产品合作,既有为美国军工做贡献的一面,也有在美国军工技术的带动下,让日本军工技术得到提升的一面,同时,还加强了日本在日美军事同盟当中的政治地位。日本把大量本国生产的先进军工电子元器件卖给美国军方生产企业,加强了美国军工生产企业的外部产品和技术支撑,属于日本对美国军工产品和技术的贡献。日本三菱公司在日本国内组装美国F-35A多用途战机,为日本自身研发第5代或者第6代战机积累了一些零部件和生产组装上的经验,等于利用美国相关的第5代战机技术,在为日本自身培养和储备相关的人才。从这点上看,日本成为了主要的受益方。
除此之外,由于在这些军工产品和军工技术领域,日美两国已经相互深层渗透,美国对日本的产品和技术也有依赖,实际上提升了在日美军事同盟当中日本的地位,改变了二战后长期以来日本在军事技术和军工产品单方面依赖美国的局面。
第二,日本同欧盟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不仅增加了日本军事力量与工业力量在全球的影响,也提升了日本作为科技和工业大国的信誉,增加了日本工业和军工技术品牌的影响力,有助于扩大日本政治外交在欧盟国家当中的影响。
因为在日本同欧盟大国的军工产品和军事技术合作当中,双方基本上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技术上互有短长。这种技术水平大体上相当,各有优劣的合作态势,有利于双方真正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日本在和英、德、法、意4个欧洲大国的军事合作当中,既有技术和市场上的收获,也有除军事和经济以外同欧洲加强政治与安全战略合作的收获。反过来,在欧盟与日本的军工产品与技术合作当中,欧洲国家也有同日本相类似的多方面收获。
第三,日本二手军工产品在东南亚都很受欢迎,已经有代表性地说明日本军事技术和军工产品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的反日,到21世纪的亲日、崇日,既说明了日本外交手段的成功,也说明了日本的工业产品、工业品牌,在效益和质量上得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可的现实。日本军工产品是日本现代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日本的其他民用工业产品一样,在世界上发挥了相互促进日本品牌提升,进而提升日本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作用。
安倍执政以后,奉行积极和平主义政策,改变过去日本专守防卫、不对外出口武器等原则,摒弃不对海外进行军事干预的既有防卫路线,而是积极干预地区和全球事务,甚至在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在海外谨慎使用军事力量。2014年4月制定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实际上允许日本研制的军事装备和武器技术对海外出口。加上2015年制定的新安保法案,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发挥日本军事力量,也包括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产品的影响力,重新塑造日本所期待的地区与世界安全格局。在这一格局当中,在亚太地区,日本要尽力发挥主导作用,防范朝鲜,同中国进行竞争;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日本自卫队和军事力量的使用权限、使用范围,提升影响力。安倍政府为了显示本国对海外出口武器的和平性,不断向世界宣传和解释日本对海外武器出口的慎重性——关于防卫装备的海外转移,我们将严格按照防卫装备转让的三项原则认真处理。而实际上,一旦开启了向海外出口武器的政策,是否慎重使用则完全由日本政府说了算。这等于实质性地扩大了日本政府使用军事力量的实际权利。其中,东盟国家是日本向海外出口武器的重点。
第一,日本和英、法等国都达成有关协议,拓展日本对外军事合作的领域。这是日本对外军事合作很重要的协定,随着日本解除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日本的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活动,那么后勤补给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比方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军舰航行到大西洋的欧洲地区时,如何补给?因为日本和英国、法国有这样的协定,就可以把军舰开到这两个国家的指定港口,由对方国家提供物资补给和相关的劳务服务。因此,这实际上相当于签署了由合作对象国家对日本自卫队提供后勤物资补给支撑的协定。
第二,通过军事技术和装备研发合作,获得对方国家的军品市场。2013年10月,日本政府批准川崎重工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进行合作,在获得其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为其生产制造日本海自护卫舰上搭载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用于推进螺旋桨转动的精密部件。川崎重工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长期保持技术合作关系。英国海军军舰与日本海自护卫舰使用相同构造的发动机。2013年,英国海军因需更换部件向罗尔斯·罗伊斯订购,但因这款部件已经停产,罗尔斯·罗伊斯转而向川崎重工寻求提供产品。
第三,通过向对方国家推销日本的军工技术和军工产品,扩大日本的军品出口,占领对方国家的武器装备市场。日本向印度推销U2水上飞机C-2运输机,向菲律宾推销对空搜索雷达,向东南亚国家推销巡逻艇,都是为了拓展日本海外武器出口市场,发展日本军事工业,加强和提升日本的防卫产业,进而也包含有振兴日本经济的目的。
第四,成功的防卫技术与产品推销合作,使防卫装备厅的地位得到提高。日本军事技术和武器的对外合作,一般由防卫省防卫装备厅来主导。防卫装备厅下设有技术战略部,主要负责国内、国际的军事技术协调、军品开发、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技术战略部立案并同防卫装备厅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然后上报防卫装备厅批准,再由防卫省批准,最后进入实施阶段,即同各个国家进行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协调、洽谈合作项目、推销本国产品、购买对方国家的产品等。日本成功地向菲律宾推销海空搜索雷达,不仅使研制和生产厂家三菱电机公司获益,是三菱电机公司海外销售的一次成功尝试,日本防卫装备厅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其国内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