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和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医药学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它很可能为世界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作出重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医药文化对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的内涵与功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的认识,深入发掘其中的文化精华,增强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第一,“人命至重”的鲜明主题。在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共讨论了970多个问题。《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都是从人的寿命、生命、健康养生和治病卫生等角度提出问题,并深入探讨解决的。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医药学的主题。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历经一代代有识之士艰苦探索、总结和实践。《黄帝内经》重视并且精细深入地研究人的生命,将人的肉体与精神、个体与集体、生命与生活、人与天地自然结合起来,揭示人的生命规律和本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几乎随处可见。季羡林先生称之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在中医药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体现在医道、医理、医方、医术、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在人的生命态度、养生保健、病理病机、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例如,《黄帝内经》提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又衍生出了“阴阳五行”、“辩证思维”、“整体观念”、“‘三治’功能”、“医为仁术”和“中、通、平、和”等中医药学的特征和原则,形成了中医药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基本要求。
第三,人类智慧的瑰宝精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构成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基本内容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