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融合发展,使得如今的网络安全风险叠加、异常复杂。从1989年开建互联网到1994年完成联网,再到如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网络安全伴随我国互联网发展一步步演进升级,同时又始终立足于我们发展中大国的实际。
当前的实际,一是我国比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铺的网络广、建的基站多,城镇乡村一样建,从网络角度改善了农村和边疆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了边远地区人口素质和文明水平,促进了扶贫事业,有助于减少因贫穷发生相关风险的可能,更好维护了安全和稳定。
二是电商渗透到城乡村落,解决大量就业,缩小了购物成本,从网络建设角度保障了人们的发展权。这些有益于群众和社会的事业得到广泛认可,而维护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本身就是网络安全的目的。
三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和自媒体发达,拓宽了获取信息和社交沟通的渠道,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政府持续力推网络提速降费,提升了民众网络权益的获得感。网络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群众成了网络安全最大的防护力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引起的猜忌、思想混淆甚至恶意利用。
网络安全立足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实际,当然前提是要在技术上打造坚实的基础。
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在网络核心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方面受制于人,这成了我国网络安全的软肋。这些年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网络安全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我国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努力创新各自涉及的技术,加强关键网络设施维护。政府则积极主导建立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安全和开放共享标准更加规范,规避数据失控带来的风险。
当前阶段,信息互联网技术正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面对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保障网络安全也需把握和适应新的趋势。
首先,网络安全将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矛盾中曲折推进。逆全球化使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技术交流、打击网络犯罪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国际互联网治理多边体系的推进都可能面临威胁,某些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干预他国的冲动加剧。在此形势下,遏制威胁国际和平的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网络空间冲突和信息技术滥用,控制网络安全风险,防止有特殊目的、针对性更强的网络攻击,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平利用网络空间和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更显重要。
其次,网络安全将在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交融和平衡中前行。要统筹网络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经济利益、科技创新、文化差异挤压网络安全,因为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在网络安全与各方面关系上,把握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短期的平衡和适度。
第三,网络安全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挑战中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带来巨大生活便利和经济效益,但也带来更为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可以尝试“借力打力”,把人工智能应用到网络安全中,比如使其实现自动检测、整合问题信息并能提醒专业人员分析解决。
第四,网络安全在开放共享与管理秩序中博弈互动。网络的开放共享与网络的管理秩序互为条件。为此,要依照有关制度规章管理好网络,依法治理网络,鼓励公民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维护网络秩序并促进公平利用和共享网络资源。(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