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为宏观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调控日趋灵活精准,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稳定,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日臻完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市场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等等。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重要的金融大国,但目前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还存在多重风险隐患,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从国内看,金融风险源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畅。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风险集中体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加剧和失业率上升。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镜像,在经济周期、结构失衡、体制转轨等因素叠加共振之下,将面临杠杆率高位盘桓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资金脱实向虚既妨碍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也恶化了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实体经济下行则会加大信用风险暴露,在经济周期和流动性收紧的催化下,侵蚀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金融与房地产循环不畅。金融资源过多集中于房地产,导致房地产部门呈现出高价格、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和高度关联性等特征。而高房价又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涌入,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扭曲。房地产市场一旦深度调整,必然影响相关行业,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地方财政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三是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不畅。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打擦边球”,存在套利行为;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体企业热衷于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这些金融风险隐患大都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有效加以防范并逐步化解。
从国际看,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将形成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外部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货币增量中的相当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逐利而动,大量资本的国际流动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及随后的加息、缩表、减税政策将迫使其他主要经济体跟进,以避免资本流失和投资下降、失业加剧的出现,将有可能引发全球加息减税浪潮。强势美元叠加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构成双重减值压力;而美国政府加息、缩表、减税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也会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承受被动萎缩的压力。对这些外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足够警惕,妥善应对化解。
二、打好攻坚战要战而有策、战而有备、战而有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安全的金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做到战而有策、战而有备、战而有术。
“战而有策”,就是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为指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部署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二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家战略推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的金融风险。更加有力地支持实施重大战略和培育新动能,更加精准地补足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短板,更加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要紧紧抓住三个良性循环的“牛鼻子”。实体经济一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一端要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金融体系内部一端要严防严控风险,三方面协同发力从根本上防控金融风险。
“战而有备”,就是要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做到胸中有数,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一是要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针对阻碍“三个良性循环”的风险因素,梳理排查每个风险点的成因、机理、传染渠道及外部性,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二是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完善会计审计制度,控制企业的风险承担倾向。加快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逐步增加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加快推进防范金融风险的立法工作,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完善有关资本配置的法律制度。三是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筑牢金融业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的根基,特别是针对“脱实向虚”问题,要通过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战而有术”,就是要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密切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一是要形成风险防控的合力,充分发挥监管协调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全面统一、基础设施共享、协调有效的监管框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二是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突出功能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全面实施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持牌经营,规范产融结合,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三是要各个击破,做好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有效运用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调节好货币供给闸门。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极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