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营建良好创新环境,为实现科技强国梦不懈奋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7 次 更新时间:2018-05-30 10:19

进入专题: 科技自立自强  

​杜祥琬  


核心提示: 海归推动中国,梦想照耀征程。5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侨联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以下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会上的致辞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老海归,今年加入了“80后”团队。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盛典,我想利用宝贵的时间跟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言。

第一,在我们这个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国家,在这个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的国家,我们这些人有机会受到较好的教育,是一批幸运者,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洒满了父老乡亲们的汗水,在我们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中,凝结着同胞们的心血,是我们的同胞和我们的父老乡亲培育了我们、成就了我们。在我们的双肩上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嘱托和希望。我们是中国人民的普通儿女,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有特殊的责任,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报效祖国。

第二,人们对海归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海归不等于杰出,只有做出了突出的工作、成就了杰出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才能称之为杰出。精神支柱是发展的灵魂,精神力量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年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他们共同的精神力量就是:深知中华民族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一定要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是这一代人共同的精神支柱。这个精神支柱,使他们克服了种种艰难的困苦,努力实现了国家的目标。“两弹一星”精神凝炼的事业文化“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实质也在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进一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这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历史性目标,是前贤先烈的血染宏图,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永垂青史的百年伟业,也是科技工作者和中华民族的百年宿愿。

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进步,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但离建成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这个创新蓬勃、不进则退的新时代,对海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大家做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工作,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真正走到世界的前列。

第三我要谈一下创新和担当。我们国家的发展正从速度型、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效益型。成功地实现这个转型,必须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摆脱对粗放发展路径的依赖,这个新动能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正像习总书记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讲,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学精神的灵魂在于创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常常是长期持续努力的结果,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坚忍不拔的努力,力戒浮夸和骄躁,宁静是创新环境的必要特征,宁静方能致远。科技史上高水平的创新常常是非功利追求的结果。学风建设、精神建设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文化保障。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有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必定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新人,选择崇高的价值观,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后人不断胜过前人的国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营建一个好的学风和创新环境,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最后借此机会向在座的所有的同志致以最美好的祝愿,谢谢!


    进入专题: 科技自立自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2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