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巴格尼尼著 吴万伟 译
即使最顽固不化的怀疑论者也发现很难否认冥想能带来很多显著的好处。唯一引起争论的是这个好处到底有多少。有个热心的网站列举了141条,而更清醒的健康在线网站列出了“有科学根据的”12条好处。这些好处包括减少压力和焦虑,改善注意力,降低血压,控制疼痛和改善睡眠等。考虑到它也说到促进友善和爱心,我为什么不喜欢冥想呢?
一个答案是我认为我已经在思考。我只是不经常坐在一个安静之处集中注意力呼吸而已,但是我做三件其他的事,我认为它们也是冥想的形式。一个是我打网球和壁球。这些有时候很激烈的运动似乎与冥想的安静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它们提供了让你注意力集中的类似机会。打球时,我竭力消除内心的“聊天”,简单地关注网球和我的位置。如果奏效,我敢肯定至少在此刻我是与冥想者一样精力集中的。
这能带来像冥想那样的好处吗?当然会带来很多好处,因为无论打网球是不是冥想的一种形式,体育锻炼的确帮助我们减少压力和焦虑,改善注意力,降低血压,控制疼痛和改善睡眠。冥想的很多好处,我们通过做其它很多事也能获得。如果你已经在做这些事了,就没有必要再去专门花时间冥想了,就像游泳的人没必要再去靠跑步来锻炼身体。
冥想的有些好处非常独特,不容易在其它活动中发现。比如,体育锻炼并没有旨在让你变得更善良和更有爱心。在壁球场,相反的情况反倒常常是真实的,因为平时本来很善良的人到了球场也变得热衷竞争和极具攻击性。不过,我并不相信冥想真的如健康在线认为的那样威力无比。
实验显示旨在激发人们爱心的冥想会令人变得更友好的说法并不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热心慷慨的好人有很多方式,如向他们显示饱含情感的慈善吸引力,他们至少暂时对他人更善良友好了。问题是冥想能否让你一辈子都变得更同情和关爱他人。
对此,我感到怀疑,因为我发现人们友好对待他人的方式与他们是否冥想之间并无多少相关关系。当然,冥想者写出真正令人讨厌的著作的确不多,但是,当你看看投身于为他人服务的人,冥想似乎也并非他们的共同特征。
实际上,我的印象是大部分狂热喜欢冥想的人常常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是好人和心态安静的意识,并没有感受到特别需要将想法转变为行动。这种印象得到佛教僧侣生活证据的支持。如果与不冥想的护士、医生、老师和社会工作者相比,和尚很少花费时间去帮助他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管理自己的寺庙、冥想和唱歌。事实上,他们是纯粹的慈善接受者,因为普通人为他们带来食物和其他赠品。他们帮助他人,只是你相信他们的祈祷和奉献为他人带来了精神好处之时。
“慈爱”或者充满爱心的冥想(mettā)的确产生帮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其好处能够靠我冥想的第二种方式来获得。我可能有些讨厌人类,很容易被他人数不清的恼怒搞得心情不快。为了抗衡这一点,我在周边散步时常常试图转向一种爱心冥想---我把周围人看作可怜人,他们思想有缺陷,这些缺陷值得我们同情而不是蔑视。他们像我一样,只是竭力最好地度过自己的人生罢了,如果他们在某些方面失败了或者惹人厌烦,我可能也是如此。
佛教徒当然也会做同样的事,而且可能更厉害。但是,我敢打赌,人群中的冥想比安静独处中的冥想带来的好处更多些。我们称为性格的东西绝不是铁板一块的,会根据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想在人群中变得更有爱心,我们就必须在人群中培养爱心,而不是独自呆在前面房间里。
我的第三种冥想形式像前两种一样也是结合了日常生活中传统冥想的某些方面。简单来说,我尝试努力实现精力集中:关注周围的美如美味可口的食物和我自己的情感反应。我失败的次数比成功的次数多,但是,我再次认为做这些比我坐在那里关注我的呼吸更加重要。冥想者声称日常实施的形式练习有帮助作用,但我不肯定是否有足够多的研究证明其必要性。
我并不怀疑冥想帮助了很多人,我并不想打击人们冥想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在这个世界上变得注意力更集中些、更有爱心、更加关注他人,我认为我们无须留出专门的时间来实践远离世界的活动也能做到。
译自:Why I don’t meditate By Julian Baggini April 9, 2018
http://www.microphilosophy.net/why-i-dont-medi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