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淳昌: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的应急体系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8 次 更新时间:2018-04-08 21:19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应急体系   公共安全  

闪淳昌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统领,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密切相关又相互作用。应加强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将党委和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培养一批善于科学决策的指挥员。

[关键词]     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

(一)习近平同志的“人民中心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二)习近平同志的“民生为本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三)习近平同志的“安全发展论”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习近平同志的“科技强国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习近平同志的“底线思维论”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六)习近平同志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安全”共出现55次(党的十五大报告是6次,党的十六大是14次,党的十七大是23次,党的十八大是36次),可见“安全”对于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统领,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密切相关又相互作用

(一)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 只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二)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密切相关又相互作用

公共安全和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建设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主要系指通过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安全是维系国家主权、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基本条件不受侵害,发挥国家正常功能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三)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

同一风险在不同的时空和人物条件下,可能实现公共安全风险与国家安全风险的演化。国家安全体系的各构成部分之间互相关联,其中政治、经济、社会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国家安全体系可分解为国权、国土、国格、国力、国民等子体系。没有国家主权、独立、生存和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从谈起。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实质上是以公共安全为宗旨。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过去的哪一年没有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所以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第一位的发展环境。”

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

(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树立新时代公共安全的新理念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安全发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立足打赢现代化战争;应急管理立足有效应对大灾、巨灾和危机。

(三)落实规划,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补短板、织底网、强核心、促协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六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五)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大力发展应急产业,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兼顾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根本方法。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各种变革调整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公共安全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多发期,维护公共安全任务重要而艰巨。


四、六点政策建议

第一,在中共中央国安委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并对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职能等方面深入研究,使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建议按年度发布《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将报告分为机要件和公开件,公开件对提高我国国民的国家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报告至少应当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安全环境、目标与任务、指导方针、战略原则、战略能力、战略途径等内容。

第二,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依靠制度化和法治的力量,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将涉及国家安全的各领域安全要素统筹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范围,保证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偏颇和失衡的问题;将所有安全要素,包括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统一评估、统筹排序,科学、合理、综合地确定资源的使用。

第三,在中共中央国安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建设,使之真正发挥好应急值守、运转枢纽和参谋部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精神,建议将党委和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切实做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第五,加强文化安全建设,积极深入利用包括舆论宣传在内的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和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需要硬性的经济实力、军事保障等内容,同时还需要以社会动员、政治动员和舆论宣传为代表的软实力贯彻执行,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第六,下大气力培养一大批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科学决策的指挥员。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锻炼和发现优秀干部,并建立容错机制,对那些敢于担当、不谋私利的指挥员在危机处置中的一些决策行为予以“宽恕”。要把培训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列为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必修课程。

走进新时代,共筑强国梦。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保障国家安全,推进公共安全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闪淳昌,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应急体系   公共安全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国家安全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3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