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鲍德莱恩 著吴万伟 译
上个月,我在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谈到人文学科由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在研究型大学里不断萎缩的问题(“两个大学”)。学生转往其他地方,管理者看不到有任何理由继续往日渐衰落的院系投钱。人文学科的教授退休后,并没有新的终身教授填补空缺。有少数例子,文科的衰落还不够快,个别文科院系实力更强或者彻底关门大吉。
上星期,我们得知威斯康星大学斯蒂维斯分校提出了中断13个专业的建议,包括英语、历史、法语、德语、美国研究、哲学和西班牙语。这些领域的课程将继续讲授,但它们不再被视为专业的组成部分,只是通识教育课程。
按照该大学的说法,这样做的合理性论证是学生的偏爱。被砍掉的专业是因为“招生不足”,学校要“修改预算,同时开办和追加资助拥有更多学生需求的院系专业”,就必须削减这些累赘。如果英语专业吸引更多学生,就将继续存在,如果很多大二学生渴望进入英语课堂学习却发现教室已经坐满,管理部门将收到投诉,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可是似乎没有这样的要求啊。
我认识一些人,他们相信管理者渴望削减人文学科的资源。这种论证认为,管理者拥有企业心态,文科教授教育学生挑战管理者。我认为这种假设是一种幻觉,即便我们接受它,并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大学领导者是是意识形态分子,但更是官僚。他们做事肯定要考虑节省时间和金钱,让生活变得更加容易。如果文科教授充斥课堂,管理者就很难实施其反对人文学科的措施。他不想和学院老师对着干,也不愿成为学生的敌人。本科生的要求如果真存在的话,将清除支持削减文科的后勤上的解释。
但是,招生人数不足让大学领导者有机会将其决策客体化。他们能够说“这都是金钱问题。”你无法与证明院系招生大幅下降的系主任争论,尤其是在成本被严格控制的时候(因为院系老师的离职或退休没有像招生率下降那样快)。
这就让人文学科教授的位置显得非常尴尬。他们必须变成企业家,但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人文学科朝着这个方向走已经很多年了,这个的确如此,你知道的。并不是真正相信“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理论的人会认为它有助于提高招生率吗?有多少19岁的学生会受到酷儿理论的吸引呢?高中时喜欢简奥斯丁的学生充满期待地走进英语200的课堂,结果却被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帝国主义和性别歧视等论调吓唬得一愣一愣的,她很可能再也不愿意听这门课了。或者如人文学者中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有多少学生会真诚地说,“他们在课堂上讲授批评性思考---真的激动人心,我好喜欢啊。”
文科教授已经忘记了本科生文科学习的首要原则:灵感。学生选这个专业是受到物质条件的逼迫。他们或许热爱现代小说,或者高中老师引导他们关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或者美国内战。他们渴望伟大、崇高和美。教授们应该告诉学生,他们课程中讲授的都是久经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为什么不研究永恒的经典?忘掉批评性思考,职场准备和词语技巧。突出显示哈姆莱特、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和隐身人。邀请大一学生前往天才和大家的万神殿参观。长驱直入大学课程讨论会,宣布人人都必须上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和莫扎特的课程。和学生一起吃饭,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中把你们对文学的热情传递出去。
那是扭转下滑趋势的做法,希望文科的同行们能做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
马克·鲍德莱恩(Mark Bauerlein),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英语教授,《第一要务》高级编辑。
译自:The Slow and Steady Shrinkage of the Humanities By Mark Bauerlein
https://www.firstthings.com/web-exclusives/2018/03/the-slow-and-steady-shrinkage-of-the-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