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抢占未来战争战略新高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20 次 更新时间:2017-02-02 23:41

进入专题: 未来战争  

刘亚洲  

本文为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为国防大学校长张仕波上将新书《战争新高地》所写的序言。

拿到仕波校长的新著《战争新高地》,眼前一亮。这是本十分难得的好书。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习主席高度关注战略指导问题,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并要求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加强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和筹划,努力提高战争指导水平。这对我们加强军事战略研究赋予了更重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仕波校长是我的好同事、好战友、好搭档。他是真正带兵出身的将军,既是我军部队的作战训练行家,又是具有开阔世界眼光的高级将领和优秀指挥员。特别是任国防大学校长以来,非常重视战略问题研究,对新型领域军事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提炼升华,透视世界新军事革命演进之大势,研究未来战争制胜之机理,寻求跨越发展、弯道超车之先机,形成了《战争新高地》一书。书中所思所论,阔人视野,给人启发。

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新军事革命,进入新世纪以来加速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推动着新军事革命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迅猛发展。科技革命催生军事革命。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高新科技日新月异,使武器装备的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程度不断提高,颠覆了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大规模军队集群交战的作战方式。以新一代太空、网络、智能、深海、生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使战场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战争形态由物质能量主导型向信息主导型、智能主导型转变。尤其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纳米、认知等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将突破人类传统的生命禁区,重塑未来战争形态,开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新境界。新型领域这些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对我们的战略指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是一支英雄之师、胜利之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也创造了许多光辉战绩。然而,随着新型领域的快速崛起,未来战争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尤其应当看到,我军多年没打仗了,对未来战争是个什么样子,怎么打、怎么指挥,老实说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要想取得指导未来战争的主动权,首先必须加强军事战略研究。恩格斯在《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一文中有句名言:“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落后了多少”。这话确实令人警醒。如果我们的战略指导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那将要犯重大的历史性错误。

观念变革是根本的变革。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关键是更新战争思维和军事理念,主动适应新型领域发展引领战争转型的新形势,改变对传统战争规律的认识。加强战略研究和战略指导,必须要破误区、换脑筋、转思路。从世界范围看,多年不打仗的军队,总是容易沿袭传统思维、习惯做法,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丘吉尔曾说过:将军们总是在准备上一场战争。我们现在不少人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力改变。

创新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军事领域竞争尤为激烈,在抢占打赢未来战争制高点的这场硬仗中,唯创新者胜。创新,就要想前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面对未来战争新高地,研究新型领域军事战略指导,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敢为人先、用于冒尖,尊重创新、崇尚创新,完善有利于释放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机制,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真正解放思想,不断打破禁锢,深化军事理论研究,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制胜规律的先进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体系。

赢得未来战争的关键是人。无论未来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先进,人的因素第一这条规律不会变。打赢未来战争,用老思想老观念是不行的。加强新型领域战争的战略指导,首要和根本的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如何发掘、培养、集聚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更是国防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物质极度匮乏,但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因此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旷世奇迹。今天,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培养和集聚人才,大胆使用和呵护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如此,抢占未来战争新高地,就大有希望。



    进入专题: 未来战争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9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