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跃君:德国,一个银行帝国的震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63 次 更新时间:2016-10-14 09:37

进入专题: 德意志银行  

钱跃君  


 美国对德意志银行秋后算账 


德国金融界掀起波涛,媒体扬言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面临破产,正想申请国家救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从金融危机前夕2007年的最高峰102欧元,跌到10欧元以下,引起德国社会的震惊。


金融危机过去了七年,被重创的国际金融界似乎已经从噩梦中缓过气来,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也在逐年消除。近三年来,美国国民总产值增长率不断上升,分别是1,3%,2,4%,2,5%;失业率不断下降,分别是7,4%,6,2%,5,4%。


早在2012年,美国十大银行的赢利额又达到4680亿欧元,超过了危机前状况。与之反差较大的是欧洲银行状况,尽管也在逐步消除危机阴影,经济在恢复,南欧几国的财政危机也在缓解,但步履缓慢,例如同期欧洲银行的年赢利额只有980亿欧元,都不及美国的1/4。而许多欧洲大银行,如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Barclays银行,瑞士UBS银行,西班牙Santander银行,都没有缓过气来,赢利很少,甚至亏本。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为了减少亏损,近日宣布将裁员9600名,相当于全银行1/5的员工,震惊全德。


德意志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在其它银行亏损严重、面临破产的2009年,德意志银行居然年赢利49,73亿欧元,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大有“发国难财”的嫌疑。在德国政府制订紧急措施挽救银行的时候,德意志银行总裁、来自瑞士的Josef Achermann甚至在媒体宣称:“一个银行还需要国家资助,简直是银行界的耻辱!”他这话让许多希望获得政府资助的银行非常难堪,最后还是政府出面打圆场,希望确实有困难的银行要去申请资助——德国首家因为面临破产而被政府收购的杜塞尔多夫IKB银行,就是之前通过德意志银行买下了大批美国股票,后来都成了烂股。但烂了自己,却烂不到德意志银行身上。德意志银行直到2010、2011年,还能年赢利23,1亿和41,32亿欧元。


但2009年后,德意志银行的状况却江河日下。除了总体环境变化外,或许也与用人有关:2012年初Ackermann年满退休,他推荐较为稳健的前德国中央银行行长Axel Weber教授为新一任行长,而董事会却一定要任命银行投资部门经理、来自印度的Anshu Jain。这是一位投资天才,也是惹事天才,丝毫没有一点印度佛教的谦和与忍心,德意志银行近年来的所有丑闻和法律纠纷几乎都是他酿成的。但董事会却认为,要修补损失,只有依靠制造损失的人。


Anshu Jain一上任后,惹祸确实越来越大,德国总行与英国分行的矛盾激烈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2012到2015的四年中,德意志银行仅仅耗费在法律纠纷上的费用就高达127亿欧元,把一点赢利全给赌完了,前三年的赢利只剩下2,63亿,6,66亿,16,63亿欧元。


2015年5月的银行股东大会上,立即解除了Jain的理事会主席职务,新上任的是英国人John Cryan。他抱怨银行给经理们的分红太高,网络系统太陈旧……尤其是银行许多领域的估价太高。去除泡沫后,银行一下瘦身,造成2015年德意志银行不仅没有赢利,而且亏损68亿欧元——创下德意志银行创建145年以来的最高年亏损纪录!


但祸不单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长年来美国银行唯利是图、兴风作浪所积累酿成。为了挽救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付出了血本。所以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立案调查,要清算那些不法银行。美国司法部根据那些银行的“罪行”大小,发去了超巨额罚单:


Bank of America罚款167亿美元,

JP Morgan Chase罚款130亿美元,

Citigroup罚款70亿美元,

Goldman Sachs罚款51亿美元,

Morgan Stanley罚款26亿美元……


几年中美国政府总收到1100亿美元罚款。罚款本身也是清理门户,几百家中小型银行就此倒闭,让美国金融界走向健康——美国哪需要这么多银行。


问题查到了德意志银行,发现德意志银行已经渗透到美国金融界的各个角落,许多投机金融项目的背后都有德意志银行的影子,也可谓作恶多端,其作恶程度和危害一点不亚于美国本土的银行。


据英国Coalition Index评级统计,直到2015年,德意志银行的金融业务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主要金融项目就在美国——德意志银行员工10万,其中一半在国外——后来因为德意志银行后院起火,进入亏损,所以收缩银根,主动放弃了许多国际金融业务,2016年上半年金融业务规模才降到世界第六(前五名全是美国银行)。


鉴于德意志银行在美国金融界的非法行为,美国司法部毫不手软,向德意志银行发来高达140亿美元的罚单,罚额高于雄居世界第一的JP Morgan。


德意志银行自知有罪,估计罚款在20-30亿美元,早就留存了55亿欧元准备支付罚款。没想到,现在却是140亿美元,大大超出预算。消息传出,德国社会及国际社会哗然,加上新闻媒体善意或恶意的炒作。当然,也有许多德国大企业力挺德意志银行,例如奔驰汽车公司、化工公司BASF、能源公司Eon和RWE、旅游公司Tui等。


金融业靠的就是人们对该银行或该证券的信心,于是可以想象,德意志银行的股票暴跌,由德意志银行在美国交易的证券立即被人抛出410万股,价格下跌7%,许多金融客户暗暗转向其它银行,10家对冲基金撤离德意志银行……“皇帝已经裸体,”人们这么嘲笑。坊间传说,德意志银行没有140亿美元来支付罚款,流动资金紧缺,正希望德国政府伸出援手,否则将面临破产,尽管这些传说被德意志银行和政府否定。但无论如何,德意志银行的本金相对总资金的比例太低(4%),96%的营业额都是靠贷款。如果遇到金融风波,银行就拿不出钱来应对。以致美国专家会说:“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


德意志银行内部人心惶惶,本来以为在德意志银行工作是金饭碗,没想到一夜之内成了泥饭碗。不太愿意出镜头的银行行长Cryan为了安定人心,只能频频出镜。他给银行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函中表示:现在有个别势力想挤垮德意志银行,借这次机会散布谣言,造成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德意志银行危机重重。这里要告诉大家,德意志银行的流动资金达到前所未有的雄厚,现有2150亿欧元。走掉了10家对冲基金,我们还有200多家,还有2000万客户。


银行行长Cryan表示,美国的罚款太高,德意志银行不可能接受。如果不降低,德意志银行准备与美国政府上法庭。他亲自与美国司法部交涉,还算幸运,几天后据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同意将罚款降到54亿美元。


眼前的一场金融风波似乎过去了,德意志银行股票又开始升值。但金融危机的隐患并没消除,德国以及欧盟金融界还有许多深层问题正在逐步蔓延……


从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转型 


德意志银行从一个立足德国本土的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发展成跻身于国际金融界五强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喜?是忧?


创办于1870年的德意志银行从一开始就充满全球战略,成立两年后就在上海、横浜、伦敦等成立分行,并在世界各国投资铁路等大型项目,1914年被《法兰克福报》称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只可惜德国经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的厄运,使德意志银行只能屈居德国,依旧是一个商业银行。


直到1989年,当时的银行行长、59岁的Alfred Herrhausen是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家,他顶着国际金融界压力,提出要减免贫困国家的债务。另一方面,他不满意德意志银行依旧局限在储蓄、贷款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顶着银行保守派的压力,要将德意志银行加强或转向投资银行,从事大规模的国际企业买卖、证券交易。


要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首先要引入传统德国所缺乏的英国金融文化。1989年11月27日他宣布,德意志银行将以27亿马克(13,8亿欧元)并购英国的150年老店、投资银行Morgan Grenfell。没想到三天后,Herrhausen就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巴德·洪堡住地附近,遭到左翼恐怖组织、第三代红色之旅RAF的暗杀,轰动欧洲,此谋杀案迄今尚未破案。


就在Herrhausen被暗杀的当天,德意志银行任命Hilmar Kopper为新一任行长,并在上任当天就签署了并购Morgan Grenfell的合约,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整个控股。


德意志银行进入英国金融市场初年并不顺利,那完全是另一种金融文化,说白了,是金融投机文化。Morgan Grenfell在从事交易时的冒险性,与严谨守法的传统德国文化格格不入,无法被德国总部接受,甚至许多德国银行家都听不懂英国银行家的金融语言。不久后就发生了第一个丑闻:一位英国部门经理将某基金炒作得过分,德意志银行不得不出面对受损的客户作出赔偿。


经过五年热身,德意志银行开始进军世界金融腹地美国纽约。1995年德意志银行以超高薪挖来美国Merrill Lynch银行的明星级银行家Edson Mitchell,其一人的年薪就超过所有12位德意志银行总部理事(包括行长)的总和。Mitchell带来50位金融专家,其中包括后来的德意志银行行长、导致这次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印度人Anshu Jain。


1999年德意志银行又以98亿美元买下百年老店、美国第八大投资银行Bankers Trust。出价如此之高,连美国银行界都目瞪口呆。因为高价购买,导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都下降了5%。但当时的银行行长Rolf-E. Breuer却充满信心:“还没有一家德国银行、国际上还没有一家非美国的银行,像德意志银行那样在美国本土拥有这样的规模。这是第一次一个欧洲的综合性银行集中自己的财力和渠道,以自己特有的能力和经验,以这样的规模,立足于美国。”坐落在纽约的德意志银行大厦雄伟高大,可惜在911恐怖事件中主体部分严重被毁,无法再用。


德意志银行经过十年激战,从一个德国本土的商业银行,转型成世界级的金融巨鳄,达到9000亿欧元的年交易额,2015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也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银行,其10万员工中一半都在国外。例如2000年的年赢利近50亿欧元中,50%来自投资银行部分;2007年的60亿欧元赢利中,70%来自于投资银行。


银行规模大了,赢利和风险都增大了,企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传统德国人的严谨作风相比,现在的银行经理们的冒险精神更大。上任德意志银行行长Jain在金融界丑闻不断,银行整天因为他忙着与人打官司、赔偿客户损失。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德意志银行的许多赢利还就是来自他主管的金融投资部门。危机优化部门经理、美国人William Shaw Broeksmit都已经退休在家,总感觉在自己的金融生涯中“作恶多端”,将被追查,结果自杀身亡。银行理事Mitchell也是冒险家,2000年圣诞前夕在美国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据说没有飞机驾驶执照的他要亲自驾机——发生空难而罹难。


行长和理事的工资奖金也今非昔比,前任行长Ackermann在金融危机前夕2006年的年薪1300多万欧元,而1998年时整个德意志银行的12位理事(包括行长)的工资总和只有1480万马克(755万欧元)。2009年发生了金融危机,理事们还在偷偷分红,因为还在赢利,引起社会公愤。


当然,更大的风险是交易额与自己本身的资本不成比例,以小搏大太过分,德意志银行会被美国金融界说成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如果遇到风波,如现在所面临的诸多法律纠纷和罚款,银行流动资金就会出现窘境。今年10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国际金融大会,与会者有世界各大银行、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长。会上国际货币组织IWF就点名指出:“德意志银行属于那些必须相应改变运行模式的银行,以便让投资者确信,这些银行未来是能够承受风险的。”如果德意志银行出现危机,就涉及到9000亿欧元贷款。尤其在现今普遍低利息、低赢利、国际环境不稳定的时期,银行资金更容易出现短缺。


 欧洲银行界的危机与转型 


其实,德意志银行的状况在欧洲普遍存在,而欧洲1/3的银行就涉及到8,5万亿美元的贷款。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世界的国家债务和私人债务总额高达152万亿美元,其中1/3为国家债务,2/3为私人债务,这相当于全世界年总产值的252%。IWF警告说,现在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坏:债务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又减缓了债务偿还。在这样的特别风险时期,如果银行界运作不健康,很快将导致新的金融危机。


如果分析欧洲金融界的现状,欧洲金融界的首要问题是银行太多,overbanked。由于历史原因——19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和20世纪的两场毁灭性战争——欧洲的美国式大银行较少,中小型银行遍布,而且各国无论国家大小,为了保障“金融主权”,都要设立本国的银行。德国的储蓄银行Sparkasse分布最多,还有分布很广的人民银行Volksbank,既不是股份公司,也不是有限公司,而是互助合作社Genossenschaft——工人之间“互助合作”,那是马克思的理想,到希特勒时代实现。即使大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也在各处开分行。如果将银行量与国家经济总量相比,欧洲的银行量是美国的四倍。


这些银行规模虽小,五脏俱全,消耗很多管理费用,如房租和雇员。资本低,成本高,竞争大,利润小,把银行办成了廉价店Aldi,推行薄利多销。这对顾客当然很好,但对银行是致命的,这些银行怎么可能闲置许多资金来应付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学界、欧洲中央银行都指出这一问题,政府也看到。但要想改,谈何容易,1995年遍布全德的国家邮政局就开出了邮政银行——也算德国特色——还就是德国政府自己推出的项目,政府都要与私人银行争夺一分利。


比尔·盖茨早在1994年就说了:Banking is neccessary, Banks are not。即人们需要银行业务,但不需要银行本身。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的许多业务如汇款、提款、签字、甚至证券等,都可以在网上或取款机里实现。即使咨询业务,可以通过客户银行帐户中的资金流动情况、流动结构,来优化客户的投资结构,介绍银行相应的金融项目,最多通过电话或网络视频来实现。这样,就可以减少银行数目,减少柜台人员,从而节省管理成本,提高赢利。但在今日的德国及欧洲的银行中,很难看到这些新技术的痕迹,还在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近期因为金融业危机,许多银行被迫开始转型,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欲裁减9600员工,新聘几千专业员工;德意志银行也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关闭或合并不少分行。


德国和欧洲的贷款文化也与美国不同,私人或私营企业除了购买房产外,很少会去贷款的,因为大家都怕还不起,怕中了银行的哪个圈套,也怕繁琐的手续和经济担保等。而美国大企业就是靠证券上市来集资,中小型企业或个人就是靠银行贷款,所以银行在美国的作用要远高于在欧洲。


为了防止再度出现金融危机,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法律。大银行还能有银行法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消化和施行这些法,而对中小型银行或分行,便不知所措 ……这些,都限制了银行业务在平民中的展开。


这次造成金融业处处哀鸣的直接原因,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低息政策,基本利息等于零,想以此刺激欧洲经济。这对贷款者有利,房贷都不到1%利息,算计下来租房不如买房。但也因为房贷低,买房者多,把房地产价格炒上去了。低息对存款者不利,许多人勤俭节约存款,想以后靠存款利息来补充养老,现在,利息都没了。


低息对银行利弊不一。对亏损银行,对靠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企业,贷款几乎不支付利息,可以无期限贷款或贷款延长,避免破产 ——这样苟延偷生的银行毕竟不是金融界主流。


低息对正常运作的银行却很不利。普通的商业银行是靠支付利息来吸引客户存款或购买某金融项目,银行获得的资金以更高的利息贷款给需要资金的私人或企业,银行赚取这一进一出的利息差。央行的基本利息等于零后,进出的利息全都大幅度降低,银行利润就相当薄。而维持银行的基本支出并没有改变,于是银行就很难生存了。


所以,银行界埋怨欧洲中央银行人为地制造了这次危机。社会上也认为,欧洲中央银行想以此手段在欧洲清理银行界门户,逼迫经营不善的银行关闭,欧洲本来就不需要这么多银行,事实上,欧洲的许多中小型银行就生存在倒闭的边缘——金融危机后,美国就是这样关闭了几百家中小型银行,迫使大型银行调整资金结构,以从结构上免除再次爆发金融危机。而欧洲想到的却只是制定新法律,而没有对银行采取血腥点的清理措施。


10月5日德国议会邀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Mario Draghi前来议会解释。但央行行长否认这样的说辞,认为这次银行危机完全是银行自己造成的,银行没有根据现有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包括低息),来对银行结构和作业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造成银行亏损。Draghi明确指出,不要指望欧洲中央银行会同情这些银行,会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现在欧洲银行太多了,影响到欧洲金融的稳定——言下之意,欧洲央行采取丛林原则,就是要让一部分银行倒闭。


    进入专题: 德意志银行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69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