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镇:9.11后美国加紧推进同东盟国家关系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18 次 更新时间:2008-07-14 15:18

进入专题: 东盟  

张锡镇  

提要:本文重点讨论9.11以来,美国同东盟关系的发展变化。文章首先回顾了9.11以来美国积极推进同东南亚的关系的表现,进而分析美国加紧推进同东盟关系的主要动机。最后,作者阐述了我们对美国-东盟关系发展应持的态度和对策。

关键词:美国 东盟 军事存在 中国

根据1973年巴黎和平协议,美国撤出印度支那标志着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开始走下坡。随着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这三个美国的盟友于70年代中期同中国的正式建交进一步凸现了美国影响力在该地区的式微。在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由于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势力的扩张,使老东盟国家重又重视同美国的联盟关系,于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一度又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

然而,进入90年代,世界和地区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的两极格局瓦解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东南亚激烈争夺不存在了,东盟国家第一次感到不必为了安全而充当某一超级大国的小伙计的角色,从此试图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其次,一度对东盟国家构成严重威胁的柬埔寨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这使东盟国家渴求美国军事保护的愿望大大减少了。最后,由于菲律宾民族主义的高涨,美国被迫撤离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从而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93年的驻军。所有这些发展都表明,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降到了最低点。

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同东盟国家关系龃龉不断。在人权问题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新加坡经常回击来自美国的批评;金融危机后,在对有关国家的援助问题上,美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胁迫这些国家接受苛刻条件引起了有关国家的对美国的不满;在马来西亚属于国内问题的安瓦尔事件上,美国也横加干预,遭到马来西亚的强烈抗议;在东盟接纳缅甸入盟问题上,来自美国的压力也遭到了抵制;印度尼西亚军队在东帝汶的镇压活动也成了两国争吵的焦点。

这就是2000年小布什上台后所面临的东南亚形势。雄心勃勃的共和党政府要按照美国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重塑由美国领导的世界政治秩序。扭转美国在东南亚的这种颓势当然属于布什总统主要任务之列。布什的决心是:重返东南亚。然而,苦于机缘难寻。

2001年9月11日,在纽约的几声大爆炸成了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天赐良机。美国领导的世界性的反恐战争为美国-东盟关系的强化平添了新的动力。于是在后来的几年里,双边关系的迅速升温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美国全面强化同东盟的关系

9.11之后美国-东盟关系迅速加强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一、政治关系的加强

双方政治关系强化的主要途径和表现形式是反恐合作。美国推翻阿富汗塔里班政权后几个月,布什政府就宣布要在东南亚开辟第二条反恐战线。为此,布什要求各国明确做出选择:“在反恐斗争中,要么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反对我们"[1]另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也确实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尤其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因此,尽管东盟各国对布什带有威胁口吻的反恐号召有不同看法,然而它们还是同意加强同美国的合作。

2002年7月底,国务卿鲍威尔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说服了东盟10国同意与美国签署了《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宣言》。宣言强调,美国同东盟一起通过双边的、地区的和全球的合作,同恐怖主义作斗争。宣言为双方的合作反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美国在该地区发挥政治影响和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后,鲍威尔在访问马来西亚时,又建议在吉隆坡设立“东南亚反恐中心",由美国和马来西亚专业人员举办各种技术训练以提高东南亚各国的反恐能力。毫无疑问,这一中心将成为美国发挥其影响的场所。

2003年布什总统利用在曼谷参加APEC峰会的机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政治关系。会议期间,布什大谈反恐,谋求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加强同美国合作。峰会之后他还访问了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试图进一步推进美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在访问菲律宾和泰国期间,布什发表讲话,正式宣布菲律宾、泰国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友",从而提升了两国同美国的政治关系。

美国同马来西亚的关系一向摩擦不断。但9.11之后,为了改善关系,美国停止了在马来西亚关于人权问题上的批评。2002年5月,美国应邀马哈蒂尔总理访美,两国签署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合作宣言》,在反恐领域加强合作。

二、经济关系的加强

美国同东盟的经济关系一向密切,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双方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9.11后,双方的经济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2年10月26日,布什总统提出了一项《东盟企业倡议》(EAI),其目的是在美国与承诺进行改革与开放的东盟国家之间,促进双边与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这一倡议,美国与个别东盟国家将一起确定是否,以及何时举行自贸协定谈判,并且允许东盟国家以自己的速度与美国谈判自贸协定[2]。

2002年2月,“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名为《东盟对美国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的报告中称,9·11事件以后,东盟对美国的重要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布什政府在9·11之前已经开始努力增进与东盟的关系,该地区迅速加入反恐战线,这对美国反恐至关重要。除了美国在东盟地区的重大安全利益,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也是庞大的,并且东盟对美国保持稳定的对外贸易关系非常重要(美国对东盟出口额是对华出口额的2倍,东盟在美国拥有超过500亿美元的投资)。该报告还开列出增进美国在东盟利益至关重要的5大目标:根据《东盟企业倡议》和《东盟合作方案》执行美国在2002年所提出的加强与东盟关系的倡议;建立一个支持美国贸易与投资流动、美国进入东盟市场的地区安全环境;通过加强地区一体化促进东盟地区的经济增长;鼓励东盟地区的经济、金融、法规和司法改革。[3]美国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谈判进展迅速。2003年5月双方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2003年10月布什宣布与泰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意愿后,两国先后进行了3次协商。美国希望双方于2006年达成协议[4]。2004年5月,美国与马来西亚签订一项协议,设立特别讨论会以提出贸易议题。这是美国与出口导向的东南亚国家建立的第五个类似协议。 美马双方签署“贸易及投资架构协议",这是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第一步。 除了马来西亚之外,美国与印尼、菲律宾及文莱等东盟国家签有“贸易及投资框架协议"。此外,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还准备推动与老挝建立正常贸易关系(NTR),柬埔寨加入W TO,加快越南加入W TO的进程以及与马来西亚达成一个贸易投资框架协议(TIFA)。

三、军事关系的加强

由于反恐本身带有军事性质,因此美国-东盟加强军事合作必然带动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美国扩大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的重点在菲律宾。1992年,美军虽然撤出了菲律宾基地,但双方于1951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仍然有效,双方仍维持着军事同盟关系。早在1999年5月,菲律宾国会批准的《美菲来访部队协议》允许美军临时使用菲律宾的基地,包括允许美国舰只在菲律宾22个海港停泊,并允许美海军陆战队官兵在菲律宾“休息和娱乐"。“9·11"后,菲律宾同意让美国军用飞机飞越菲领空。2002年两国签署了《共同后勤支援协定》,规定美军在使用菲海、空港口等设施上享有更大的自由。同年1月,美军以帮助菲律宾清剿阿布沙耶夫恐怖组织为名,直接进驻菲南部地区,开辟了全球反恐“第二战场",建立了新的军事“支撑点"[5]。

2002年1月美国向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派遣了600名海军陆战队人员和特种部队,协助打击菲南部的阿布沙耶夫武装。从那时起,美军一直有数量不等的军事人员驻扎在菲律宾,保持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美菲军队在反恐的名义下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为了这种军事存在,美国为菲律宾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据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到2004年3月,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已达4亿美元。她说,目前菲律宾已成为东南亚获得美国军援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四大美国军援受益国[6]。

除了菲律宾,新加坡算是美国强化其在东南亚军事存在的另一个积极响应者。美国《陆军时报》在题为“小型军事基地数量增加"一文中说,五角大楼已经拟定了一批“前沿作战据点"的名单,这些地方即包括新加坡的基地。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建造了一个能容纳美国航母的深水码头,美空军飞机使用的是新加坡的巴耶利巴空军基地。东南亚基地群现在已转向以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为中心,现在美军第七舰队的后勤司令部驻扎在新加坡,美军平时在新保持近200名军事人员常驻[7]。

此外,美国还不断谋求在东南亚更多的军事基地和据点。2002年5月上旬,美国利用俄国撤出越南金兰湾基地的机会,以“向驻扎在亚洲的美军提供作战物资及技术支援"为名,数次向越南政府正式提出有偿使用金兰湾的港口和机场的请求。9.11事件后,泰国向美军提供军事设施,并允许美军机飞越领空。美国还先后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以及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希望租用泰国乌塔保和梭桃邑、印尼莫罗泰岛和比亚克岛等军事基地,还分别在泰国湾、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浮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维修基地[8]。

2004年4月,驻亚太地区美军总司令托马斯·法戈上将在美国会就国防部2005年预算作证时披露,美军方正在考虑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主义袭击,打击武器扩散、毒品走私和海盗等犯罪活动[9]。

美国强化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动机

如何看待9.11之后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和美国东盟关系的加强,如何拿捏推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各种动因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的问题。这对我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极为重要。笔者认为,近年来美国在东南亚积极进取、咄咄逼人、迫不及待地扩张其影响主要有三大动因。

一、推动东南亚反恐—— 一箭双雕

9.11的发生对美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绝不是有形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是整个民族心灵上的一次重创。它亵渎了美国无比优越的自豪感,它刺痛了美国无与伦比的自尊心,它动摇了美国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的确,9.11袭击是二战以来美国领土遭受的一次可同珍珠港事件相提并论的外来的惨重袭击。因此,美国政府及民众对恐怖主义反应之激烈,反恐决心之坚定是在情理之中的。美国第一次感到,它的最直接、最危险、最现实的敌人不是虚无缥缈的共产主义,也不是遥远的俄罗斯与中国。于是美国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世界性的反恐战争,只要是恐怖主义的藏身之地都是它的矛头所向。摧毁塔里班之后,布什宣布东南亚是反恐的第二战线,毫不奇怪,因为这里确实是世界恐怖主义网络的一部分,而且对美国在这里的安全利益已经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基地组织"早在80年代后期就已渗透到了东南亚。本·拉登曾派他的姐夫加列法到菲律宾为阿富汗战争招募志愿战士,并与当地组织建立了合作网络,“阿布沙耶夫"恐怖组织就是该网络的一部分。与此有联系的另一个恐怖组织是基地设在印尼的“伊斯兰祈祷团"。该组织的网络还扩大到马来西亚。

美国在东南亚的机构和设施成了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后来查明,该组织早在1997年就着手寻找袭击目标,发动恐怖行动。在9.11之前,他们制定了两个行动计划,其矛头均是针对驻新加坡美军。一是乘坐往返于三巴望码头和义顺地铁站巴士的美军。为此,他们还摄制的关于义顺地铁站地理环境的录像带。另一个计划是炸毁停泊在樟宜和德岛之间海域的美国军舰。后来因为新加坡政府捕获了这些恐怖分子,此阴谋没能得逞。

这些事实证明,美国在东南亚大展拳脚,确有反恐之意,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但必须清醒地注意,反恐只是近期目的。反恐背后则有着更长远和更具战略性意义的动机。从战略利益考虑,反恐是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手段和借口。正如一个评论所指出,“布什行政当局在东南亚开辟第二条战线的决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为了对付指向美国的严重威胁。白宫和五角大楼抓住9.11 以加紧实现耽搁已久的计划,即扭转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下降趋势,主动地捍卫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10]。

二、夺回东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巩固全球霸权地位

布什上台后,比他的前任更加强调巩固美国一超独霸的世界领导地位。要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在全世界抢占战略优势的制高点。东南亚就是这样一个还没被美国完全主导的战略制高点。

“在战略上,像在房地产中一样,地理位置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因素"[11]。东南亚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优势。东南亚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马六甲海峡是这条海上通道的咽喉。几乎25%的全球海上运输以及承担世界运载能力一半的商船队需经过马六甲海峡。美国外交委员会的一个报告称,这是“世界上最关键的海路"。“任何中断这条航线,遭殃的首先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其次是美国的经济利益"。它指出,“控制东南亚这一关键海路或‘瓶颈'将使华盛顿处于强势地位······。"美强化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是美全球战略和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美在亚太地区战略主导地位、实现美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不可或缺的步骤[12]。

由美国外交委员会主持的一个特别研究小组向布什提交的一个研究报告说,“对我们的行政当局来说,现在是关注这一地区(指东南——引者)是时候了。在过去一段时间,该地区从我们的雷达屏幕上消失得太久了,这对我们总是一大危险"[13]。

三、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崛起

目前,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事实,全世界都在议论纷纷,而绝大多数人乐见其成,持欢迎态度,但少数人则忧心忡忡,冷眼相对。美国表面上欢迎中国的强大,承认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积极意义,然而实际上则认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它的世界领导地位将遭到挑战。为了维护以美国为首的现存世界秩序,美国将千方百计围堵和遏制中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影响的扩大。

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的关系迅猛发展,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也直线上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订,中国对东盟《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加入,以及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都大大促进了双方的深度互信。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的顺利发展,双方贸易额的急剧上升,以及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都使中国-东盟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毫无疑问,中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和影响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和加强。

对于冷战时期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南亚,特别是曾经是美国重要盟国的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美国是绝对难以容忍中国势力的染指。美国迫不及待同新加坡达成使用军事基地协议,又把菲律宾和泰国升格为“非北约主要盟国"的地位,其用意不言自明。近几年来中泰关系越走越近,被有的西方人看成“准盟友"的关系;今年,中国又同菲律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发展都刺激了美国深感加强争夺东南亚的必要。

2000年兰德公司题为“东南亚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作用"的报告说,“中国在未来的10-15年作为地区大国的出现将会加剧美中在东南亚的竞争,增加军事冲突的潜在因素"。报告认为,新加坡、菲律宾,可能还有越南是关键地区,特别是对美国空军使用这些地方的设施。新加坡处在理想的位置,靠近“战略瓶颈"。进入菲律宾和越南有利于美国建立对南中国海的空中优势。报告要求,对菲律宾提供急需的空防装备和海军巡逻艇,以重建对中国的遏制[14]。

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处变不惊,泰然处之;避其锋芒,迂回周旋

我们对美国在东南亚影响的上升不必过于敏感和惊慌,因为它对我发展和崛起不构成直接威胁和挑战。首先,美国势力的扩大带有阻遏下滑的性质,顶多是恢复性的。近些年来在东南亚,同中国影响扶摇直上相比,美国的影响不仅相对下降,而且出现了绝对下降的趋势。面临这种形势,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其次,美国在东南亚力量的膨胀空间是有限度的。其限度就是东盟的大国平衡政策。换句话说,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不得超过东盟用来平衡中国和日本的程度。其三,中美同东盟同时加强关系不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因为这种恶性竞争将会使东盟遭殃;也不会导致一方绝对压倒另一方的后果,因为东盟会发挥平衡者的作用。其四,美国在东南亚保持一定的影响和存在有利于我同东南亚关系的继续发展。由于美国的存在,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戒心和疑虑会有所减少,因而会更加放心大胆地同中国交往。

由此看来,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反应过度。相反,我们尽可能避其锋芒,迂回周旋,实现和平的多赢的竞争与合作。

二、以经贸促互信,提升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军力的日益强化是必须的,不管外界有何反应。但在同东盟国家交往或提升我影响方面,其主要手段应该是经济的,因为只有经济才能使对方受惠,只有经济才能使人们对我更少疑虑。任何军事上的举动,特别在南中国海,都可能被美国解读为对它的挑战,同时也不利于促进东盟对我的信任。

实践证明,中国的经济牌是相当成功的。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巨大市场的诱惑已经大大冲淡了东盟国家的“中国威胁论"。这是中国潜在的巨大优势。我们必须努力开发这方面的优势。美国这两年匆忙同东盟国家大搞自由贸易谈判,其根源在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得有声有色。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经贸牌的威力。

三、发挥地区一体化的融合功能,通过地区合作同东盟融为一体

东亚地区合作与一体化已成为东亚国家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尽管这种一体化的未来所要达到程度和目标尚不明确,甚至存有争议,但这种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差异和分歧逐步缩小,理解和互信逐步加深。目前在10+3合作框架基础上,正在筹备东亚首脑峰会,一旦这种形式形成机制,可以想象东亚的一体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一旦通过地区机制将中国和东盟国家融为一体,则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中的影响不言而喻。

美国对这种将其排除在外的东亚一体化趋势虽不乐意,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在这方面地缘关系为中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美国永远也望尘莫及的。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四、大力开发中国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能只靠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还必须依靠它的软实力,即一个国家成功的制度而产生的吸引力,优秀的文化所产生的亲和力,良好的对外形象而产生号召力。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的软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中国的声望、威信和亲和力都在直线上升。前不久一个美国的民意调查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对中国的好感指数居然超过了美国。这是个好的趋势,中国必须继续努力。征服一块土地、一个国家需要经济力和军实力,征服一个民族的人心则需要软实力,而只有人心才能决定你的影响力。

中国在东南亚施展其软实力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在东南亚各国到处可看到经过翻译的中国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DVD、VCD。这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之广。作为中国的近邻,东南亚国家同中国有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史,这是中华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悠久传统。东南亚华人将是中航文化传播的天然力量。

注释:

[1] Uwe Johannen, Alan Smith, James Gomez (ed), September 11& Political Freedom, Select Publishing, 2003, p.251。

[2]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EC-c/232214.htm

[3]http://www.gx.xinhuanet.com/2003-02/22/content_238582.htm

[4] http://www.zhtex.com/message/info.asp?id=766

[5] http://news.beelink.com.cn/20050607/1860920.shtml

[6] http://news.rednet.com.cn/Articles/2004/03/533607.HTM

[7] http://www.csol.com.cn/newspaper/js/a7/t20041017_248730.htm

[8] http://www.csol.com.cn/newspaper/js/a7/t20041017_248730.htm

[9]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28/200428-world1.htm

[10] Peter Symonds, “Why has South East Asia become the second front in Bush's war on terrorism?"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2/apr2002/asia-a26.shtml

[11] 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长城与空城计——中国队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年9月,第106页。

[12] “美国全面强化与东盟军事关系图谋遏制中国"

http://jczs.sina.com.cn/2005-06-07/1545294849.html

[13]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sia: A Policy Agenda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 p.1. http://www.wsws.org/articles/2002/apr2002/asia-a26.shtml

[14] 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170/

    进入专题: 东盟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与合作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