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于华
郭于华,1956年7月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0-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200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等。著有《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在乡野中阅读生命》、《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等作品。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郭于华 颜青琪: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社会信任的重建:CSA社会企业的探索之路
- 当农村趋于凋敝农民却未“终结”
- 喂养"小皇帝"——消费文化与中国式代沟
- 马克思社会思想再思考
- 我们离威权主义模式尚有相当距离
- 改革升挡:可以从不做什么开始
- 解析共产主义文明及其转型——转型社会学论纲
- 回到政治世界,融入公共生活 ——如何重新激发底层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
- 郭于华 黄斌欢: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新时期工人状况的社会学鸟瞰
- 公民权利的政治学
- 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到民族志的洞察力
- 郭于华 沈原: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 社会进步 势在必行
- 当代农民工的抗争与中国劳资关系转型
- 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
-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
- 倾听无声者的声音
- 郭于华 史云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 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
- 郭于华 常爱书: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1]
- 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考察*
-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
- 试论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
- 关于“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 孙立平 “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1]
- 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
- 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
- 转型社会学的新议程——孙立平“社会断裂三部曲”的社会学述评
-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
- 郭于华 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
- 口述历史——有关记忆与忘却
-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
时评
- 思考权力的性别
- 今日我们如何做导师(学生)
- 该管的,不该管的
- 大学之殇,非源自教授失德
- 个体命运与时代
- 落实改革大计,还须言行合一
- 从批“普世价值”到信“宇宙真理”——梦醒何时?
- 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建设好社会
- 中国人是人吗?
- 公民的表达——打破僵局的希望
- 大过年期间的“韩战”——一场失焦的论战
- 停滞没有希望 进步才是出路
- 我与新浪微博
- 这是一个没正经的社会
- 克服社会恐惧症
- 让我如何不暴戾?
- 真相是公民的力量
- 以社会建设为基推进全面改革
- 建设社会 方能和谐
- 化解社会戾气先要约束权力
- 社会学视角中的“黑社会”
- 社会学者的呼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杜绝富士康悲剧重演
- 转基因主粮来了!
- 关于深圳尘肺门事件的思考
- “被”不能成为我们社会的特色
- 以社会建设来重建社会信任
- 群体性事件与信息黑洞
- 近来的事让人有些晕
- 当“手刃”的冲动在社会中积聚
- “山寨”文化的山寨理解
- 罪错可以宽恕 历史不能含糊
- 以山寨对应庙堂:掀起大众自娱自乐新高潮
- 金融危机与我们的社会
- 普世价值本是常识
- “草泥马”:互联网时代的“弱者的武器”
- 关键是搞清楚谁养活谁的问题
- 被遗忘和被丢弃的
- 这是一个相互投毒的社会?
- 面对自然别说什么“战胜”
- 这样的人民配有什么样的政府?
- 让信息透明、让民众出声,其实没那么可怕
- 最糟糕的是:“叼着屎橛打滴溜,给个麻花都不换”[1]
- 和谐社会三论
- OMG,傻“幸福”又来了!
- 精英的劫难为何成为大众的节日?
- 社会学的心智品质与洞察能力
- 黑窑之恶 文明之痛
- 培养“精明人”的社会
- 大学生态:苟且于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张鸣
- 少儿不宜·百姓不宜·官员更不宜
随笔
- 病毒凶猛,别轻言什么“战胜”
- 不在程度,而在本质: 阿伦特“平庸的恶”之阅读与思考
- 村庄与长城
- 究竟是有钱还是没钱?
- 权力如何阉割我们的历史记忆
- 学术研究不是打仗,不需要什么领军人物
- 行者悲心——《六江纪事2009—2012》序
- 公私界线如何划分?公共讨论何以可能?
- 沈原 郭于华 孙立平:一代宗师 高山仰止
- 我们究竟有多么特殊?
- 社会记忆与历史权利
- 强箍农业合作化
- 行者无疆:“江河十年行”行走日记
- 社会戾气的产生与传导
- 关于“狼奶”的社会学想象
- 勿因平庸而作恶
- 田野外记之乘火车旅行
- 田野外记之村庄里的“HJT”
- 苦难的力量
- “鸠占鹊巢”的一个插曲
- 鸠占鹊巢——关于历史构建的思考
- “弱者的武器”及其中国遭遇
- 不适应的老人:两种意义系统的冲突
读书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