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新一轮国资改革,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5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中投二号”。
它的全称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是国资委成立的、专门用来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化操作平台。由于其独特的出身背景和使命,一开始外界习惯拿它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类比。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安林也对国新控股提出过很高的期望,他认为中国国新有朝一日,应该成为“淡马锡控股”,甚至是一个大过“中投”的真正的“中投”。但几年过去后,安林发现,这样的类比和期望都已经不合时宜。
在过去5年间,这家藏身于北京西长安街军事博物馆院内“博兴大厦”6层的神秘公司,发生了诸多外界不曾窥见的变化:它在国内央企整合方面似乎一直蓄势待发,等待进一步的指令;但它最初在香港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新国际”),在经过一次增资后,成为国家外管局下属一家专门从事外汇储备投资子公司的平台之一,在海外投资中动作频频;它是曾经的“中投二号”,现在却在国资委有关央企信息公告中编号为第110位的诸多央企之一。
在2015年年底,成立五年的中国国新即将迎来新的政策变化。经济观察报获悉,作为新一轮国资改革文件的重要组成之一,多部委正在酝酿关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管理办法。这份新办法,有望针对国资监管架构作出更细致的规定,进一步厘清楚国资委、国有投资与运营平台、企业之间的法律性关系。
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中国国新有可能成为下一批两类公司试点之一。下一步,政府将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工作。果真如此,这意味着,曾经的“中投二号”——中国国新在新一轮国资改革启动后的又一次出发。
消失的大手笔
2015年10月底,成立一年的中国铁塔公司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以及中国国新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交易协议,中国铁塔将向三家电信企业收购全部存量铁塔相关资产,并同步引入新股东中国国新。根据此后披露的信息,交易完成后,中国国新将持有铁塔公司6%的股份。
这是中国国新的最近一例投资。类似这种小股比的投资案例,这几年时有发生。
比如,2010年12月,五矿整体改制后成立的整体上市平台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股份)中,中国国新占2.5%股权。
2010年12月29日,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联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8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并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联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其中国药集团持股95%,中国国新持股5%。
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中国国新的一些参股行为算是象征性的,比如顺应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特别显眼的战略意义。中国国新应该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参股进入新兴领域。
在祝波善看来,另一点或许更为重要,按照公司法,新成立某一个企业或上市,必须得有一个配合的股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新就有可能去充当配合的股东,针对一些企业的持股比例只有不到10%。中国国新诸多小比例的持股,只是基于法律原因。
这样的小比例参股动作包含了政策因素。中国铁塔公司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有关铁塔公司交易的达成,主要是由国资委等部委牵头,前期由国资委、工信部及其他人员联合组成了一个业务协调组,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上述人士称,虽然参股比例已经明确为6%,具体出资多少钱,正在根据相关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计算,这些工作都需要部委来从中协调,并不是企业单方面说了算。
这种投资风格,与中国国新成立之初有了些许变化。中国国新官网介绍,其主要任务是:“持有国资委划入国新公司的有关中央企业的国有产权并履行出资人职责,配合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接收、整合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资产及其他非主业资产,配合中央企业提高主业竞争力;参与中央企业上市、非上市股份制改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其他产业进行辅助性投资等”。
一位长期关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回忆起当时情形说,“我激动死了,国新控股肯定能做一番大事业,以往拉郎配式的央企重组方法应该能得到很大改观”。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国新先后收编央企中国华星集团、中国印刷集团,2012年,国资委还决定由中国国新代持上海贝尔公司中方股东的股权。接盘上海贝尔中方股东股权之后,中国国新的注册资金发生了变化,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115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12月初始注册资本多出了70亿元人民币。
在工商登记信息中,中国国新对自己经营范围的最新概括是“从事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国有股权经营与管理;受托管理;资本运营;为开展上述业务所进行的投资和咨询业务”。
自2012年之后,外界再很难看到中国国新类似上述的整合手笔了。而中国国新成立之初,关注国资改革的人士曾估计,有20余家左右的央企可能需要考虑整体装入中国国新。
前述长期关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企业负责人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国新在向中投二号的角色靠拢,又有一段时间,它又被认为是第二国资委,再有一段时间,它承担了国资委的一些功能,又类似于新加坡的淡马锡。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能准确界定中国国新具体的功能定位”。
一个分叉点
2012年5月,香港。
中国国新出资500万元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国新国际)成立了。
与中国国新一样,国新国际迎来的首位董事,是中国国新当时在任的董事长,也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谢企华。
香港企业登记注册资料显示,国新国际的创办成员中,还有一位是中国国新现任董事长刘东升,他曾任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除了刘东升,在国新国际出任董事的,还有中国国新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宝钢集团原法务部部长卞正治,他兼任国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联系人。
不过,2014年7月,谢企华卸任中国国新董事长一职后,当年的9月11日,她便辞去了国新国际董事职位。在国新国际成立的3年多来,董事成员多有更迭,但包括杨继学、李平、邱德亚这些原本任职中国国新外部董事的人员,都曾在国新国际兼任董事。
2012年12月28日,国新国际的股东特别决议通过决定,将该公司的法定股本货币单位由人民币转换为美元,如果按照当时的转换汇价1美元兑6.25人民币计算,按每股人民币1元分为500万股普通股,转换为80万美元。
不过,将股本计价单位由人民币转换为美元的当天,国新国际宣布计划将其注册股本则从80万美元增至111.1亿美元。由此,国新国际出现了一个新股东—Compass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这家公司中文全名为博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远投资)。
2013年1月24日,完成第一轮增资之后的国新国际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二层夏厅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本报查证到的是次股东大会决议内容显示,这次股东大会主要是以特别决议案形式通过了新的公司章程。这意味着,从这次增资和股东大会开始,原本由中国国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国新国际,已经变成由博远投资控股90%、中国国新占股10%的合资公司。
此后,博远投资和中国国新又先后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先后5次对国新国际注资,本报查证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5月26日,国新国际的注册股本已达93.56亿美元,其中博远投资总计出资84.2亿美元,占比90%。中国国新占比为10%。
据本报查证,博远投资是中国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华馨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5月初在香港成立,其唯一的股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
在此之后,中国国新和国新国际承担起了截然不同的历史使命。一位知情人士称:“国新控股是国有资本运作平台,而国新国际则主要是从事海外实业投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此后,国新国际及其旗下公司,开始出现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股东名单中。这些案例包括:中国五矿资源和中信金属联合进行的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的最大境外并购项目–拉斯邦巴斯项目(Las Bambas)收购;中海化学对加拿大西部钾肥公司的战略投资等。
到2015年,国新国际与各大央企的互动愈加频繁。今年9月,中国电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斌与国新国际总经理周育先碰面,双方就海外业务投资合作等事宜“深入交换意见”,在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优先股认购协议》;今年7月23日,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在北京与国新国际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东生,国新国际董事、总经理周育先碰面。
目前,双方已经就中铝秘鲁特罗莫克铜矿项目、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等海外项目投资合作等事宜作了深入沟通。下一步,国新国际将帮助中铝开展海外项目合作项目,助其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独特的进化
与国新国际海外投资领域动作频频相比,最近几年来,中国国新在国内央企整合方面的动作并不大,当初各方寄望颇多的“中投二号”,依然在探索的路上。
在中国国新略显坎坷的进化史背后,是中国对国资管理和运营方式认知变化的曲折过程。
早在2004年,决策层就曾有专门针对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公司成立的课题研究。一位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决策层起初的考虑是能够“一进一退”,“进”是可以培育新兴产业;“退”则是出传统产业。
当时对于央企发展的方向,更多是以做大做强为主题,自2003年开始,李荣融任职国资委主任的7年间,曾提出来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缩减至80-100家。早前成立的诚通公司、国开投,已然不能全部满足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
一方面央企需要进一步整合;另一方面一些辅业需要剥离,还有一些资产不好的央企甚至需要打包退出。2010年12月22日,初始注册资本45亿元的中国国新正式成立。
此后接替李荣融的国资委主任王勇更看重国企的“强”,他曾表示,中国国新的定位“是资产经营与管理公司,不是生产经营企业,更不是投资公司”。
但国新想做的更多。国新控股第一任掌门人谢企华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说,国新控股“只做投资,不做经营”。谢企华还认为,在国新控股的起步阶段,将主要发挥资本纽带、联系和平台作用,以参股央企为主,同时帮助央企改制吸收各方面资金。但从长期来看,成为大块头央企的重组纽带,国新45亿元的资本金是远远不够的。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中国国新“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前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说,“试问有哪家企业愿意归入国新旗下,降格成为一家二级企业?”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有些权力并未完全从国资委里面剥离出来放到运营平台上,在行政与政策等多重桎梏下,中国国新想要大展拳脚并非易事。
新的机会
现在,随着中国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大幕拉开,中国国新会等来新的发令枪声吗?
在新一轮改革启动之后,简单“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已经被决策层抛弃,目前的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囊括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平台的试点,以及央企内部其他一系列改革。
随着三层管理架构的搭建,国资委自身命运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和转变,行政权力会因此削弱。而即将面世的专门针对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这两类平台公司的管理办法,将给两类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政策环境。
11月初,国资委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中国国新控股有可能成为下一批两类公司试点之一。身为已经多年涉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领域的中国国新,如果被纳入试点,未来所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日后的大批试点铺路。
财政部财科所的专家认为,中国国新想要转变成真正的“中投二号”,不仅需要平台,更需要人才。而国新公司与诚通公司、中投相比,平台、人才都有待充实。而且,有些权力并未完全从国资委里面剥离出来,放到运营平台上,所以想让国新公司更有作为,随着改革推进,国资委自身的管理思路方向调整一样重要。
该专家还认为,国资委、两类公司、央企之间的关系还待厘清,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对比来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加主动,选择余地更大。例如涉及到央企重组、兼并等方面的内容,更多都是属于投资的内容,因此,中国国新现在把重点放在投资方面,投资和运营结合,应该说是根据形势的需要。
一名来自国资委系统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形容,中国国新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一开始的功能定位,没有完全做到,他自己想干的事情,国资委又没有明令让他去做”。
但是现在,机会正降临在这个雄心勃勃却又踌躇等待多年的孩子身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