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微亮:货币派和库存派为什么会失败?

——从货币数量方程谈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0 次 更新时间:2015-11-15 12:08

进入专题: 货币派   库存派   M2   波动  

朱微亮  

一段时间来,观察经济的先行指标基本都失效了。比如说货币派认为,M2增速或者社会融资规模新增量领先经济增长3-6月,即货币见底回升则经济大概率在3-6个月后见底回升。4月份,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06万亿元,均触及近期新低,随后震荡后上行。截止9月份,M2同比增长13.1%、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30万亿元。但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6%,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下行1年以上。


库存派则认为,企业的去库存和补库存行为决定了经济的短期波动,库存大约领先经济一个季度。相类似,这种库存决定短周期的先行指标也失灵了。原材料库存PMI指数中,2014年2月和2014年12月分别为47.4%和47.5%,均为阶段性低点,但并没有出现由于企业补库存行为导致的经济反弹现象。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和那样的失灵?解释的工具可以从经典的货币数量方程得出。 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的货币理论,在李嘉图以前,休谟曾被认为是这个理论的代表者。1911年,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凯恩斯、马歇尔等人均发展了货币数量论。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一文,重新提出了纯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数量方程简单描述为:MV=PT,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一般价格水平,而T为社会总和交易,一般由生产总值Y代替。 货币派失效的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深化,不同产业的货币吸收速度不同,其中占比一半以上的第三产业价格能更快反应货币的变动。将PT细分为,分别对应于三个产业的价格和产值。尽管以PPI表征的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44个月为负,10月份同比值为-5.9%,与上月基本持平。但是第一产业的猪肉价格上涨较多,而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价格则呈现了一轮暴涨暴跌。截止10月末,上涨综指同比上涨39.8%,高于同期M2增速26.7个百分点;五花猪肉价格29.57元/公斤,同比上涨17.3%,高于同期M2增速4.2个百分点。由于第三产业吸收了更多的货币,影响货币传导至第二产业的生产。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或者初次货币化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可以表现为由非货币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过程,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并不一定必然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1979~1984年期间,由于农村的体制变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情况,中国经济逐渐货币化。流通中货币大约每年超额发行13.5%,但通货膨胀却并不显著,反映了超额货币供给量被经济的货币化所吸收。 货币派失效的原因之二在于货币统计口径变动,但不构成社会融资规模解释力下降的依据。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即M2统计口径扩容,不考虑这种同业存款变动趋势是否与其他存款趋势一致,但这种存款流动速度更快,进入实体经济的链条更长。9月末,非银行机构存款余额12.63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比重约10%。 库存派失效的原因之一在于预算软约束,无效产能对货币的吸收。大量僵尸企业占用大量资金,但不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将PT细分为,分别对应于有效产能和无效产能的价格和产值。一是资金密集的房地产业,由于库存积压高企,大量资金并不能形成有效供给。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0.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季末高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7016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 28.4%,比上年同期占比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二是二高一剩行业占用了大量资金。9月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46万亿元,占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的21.3%。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6万亿元,占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的18.8%。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政府和银行通过财政补贴或优惠信贷不断给其投入大量货币,但由于企业制度的落后和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因而并没有使其摆脱亏损,实际产出可以说是个负数。 库存派失效的原因之二还在于需求下行速度快于库存变动速度。库存论有效前提是经济处于一个平衡或者紧平衡阶段,库存可以成为乘数-加速效应,放大经济波动。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进出口增速双低于预期,CPI同比继续走低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微降。钱虽多了,但大家捂紧口袋不愿意消费,完全抵消库存的变动。 货币派和库存派失效的共同背景是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全球高速发展阶段,我国过剩产能的境外输出比较通畅,国内二高一剩的产能在国际市场仍有较高的竞争力。这些市场失灵问题还不能完全削弱货币派、库存派的有效性。但是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平庸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再工业化改造,对我国终端产品需求进一步减弱,再加上前期我国“大干快上”,铺摊子大搞建设形成的低端产能在近几年大幅释放,加剧了供需失衡状况。市场需求边界的收缩和我国产能供给边界的扩张,制约了货币派和库存派适用范围。 在发展中国家,制度变量往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而制度弹性又相对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环境的大幅变动。因此,发展中国家所谓的自由竞争模型还不适应,经济距出清和均衡状况还较远。货币论和库存论的假设前提之一是,所有产能是有效的,不存在预算软约束,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就我国来看,距离市场模型假设还有相当的距离,企业“大而不能动”仍成为经济结构性调整,产能出清的障碍。

    进入专题: 货币派   库存派   M2   波动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89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