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管理》杂志授权发布,转载需取得授权
编者按
此文是习主席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时候,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的文章。今年9月份以来,习主席频频外访,赴美国、奔英国、访越南、会新加坡。特发这篇关于侨务的文章,以飨读者。
正文:
在新时期,侨务工作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我们认为,这个观念和思路就是,在“对投资者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三有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侨”的优势,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铺路,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确立“大侨务”观念,是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1993年初,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做了关于把握华侨、华人这个“独特机遇”的重要指示,把发挥华侨、华人作用同我国大发展的机遇联系在一起,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有关部门对世界各国公布的资料估算,目前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含台湾、香港)的海外华人约2700万人,拥有资产3000亿美元。由于语言、文化和亲情等缘故,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居国有着特殊的亲近力。一方面,华侨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到国内投资兴业;另一方面,通过以侨为桥,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日益增多。这些双向的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在实行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侨务部门的范围,使之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大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大事。
首先,在工作力量上,要从侨务部门唱“独角戏”,向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转变。侨务工作面广、量大,单靠侨务部门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重点侨区、侨乡,几乎每家每户与“侨”字都沾亲带故,这是做好侨务工作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善于把这方面的优势利用起来,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参与。对侨务部门来说,侨务力量虽然扩大,但其作为政府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担子反而更重了。如何更好承担起协调指导好全社会做侨务工作的责任,是侨务部门面临的大课题。作为地方一级党委、政府,不仅要重视、支持侨务工作,必要时领导还要亲自做有代表性的侨商、侨裔的工作。这两年,福州花了较多精力建立了三级侨情资料库,对福州籍及在福州投资的大客户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级领导同海外200家大华侨、大客户的联系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福州所辖的县市区党政领导也都建立了海外乡亲联系制度,并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侨务工作,有效增强了侨务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在工作内容上,要从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鼓励海外乡亲回乡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交流,通过引资兴业健全“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侨务工作自然也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近几年来,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作为华侨、华人主要居住地的东南亚经济迅速发展,华侨、华人经济日益壮大,同时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为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台港澳同胞前来投资兴业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回祖居地投资兴业的华侨逐年增多。对此,我们要适时加以引导,努力跳出以往侧重迎来送往,联络感情,接受捐赠等常规做法的局限,立足于互惠互利,着眼于长远发展。这既符合广大侨胞的利益,也是我们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福州市大力加强“侨”的工作,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外台,加快了开放和建设的发展步伐。至今为止,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3500多项,总投资上百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三资”企业实现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在这其中,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参与兴办企业所发挥的作用约占全市“三资”企业的80%以上。这与侨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中心显然是分不开的。
第三,在工作对像上,要由主要做老一代华侨的工作,转向同时重视新一代侨裔和华侨新移民的工作,尽快弥合部分年轻华侨对故土亲谊的感情上的断层。随着岁月的推移,老一代华侨必然越来越少,我们要趁着这些老人家还健在的时候,通过老一代华侨做好新一代侨裔的工作,激发二、三代华侨对祖国、对故乡的认间感和眷念之情。现在海峡对举也在争取侨心,从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大局出发,我们切不可把争取二、三代华侨这块阵地让出去。当然,应当看到由于文化背景、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新一代侨裔对家乡的感情一般不如老一辈那么执着、强烈,这就需要花更大的功夫,把侨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一些。这几年福州市通过老一代华侨牵线搭桥,下仅巩固了老朋友,而且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深交了一批大华侨、大客户。现在福州不少的“三资”企业,就是由老一代华侨投资兴办,然后逐步过渡到由二、三代农经营、管理,既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家乡对二、三代华侨的吸引力。近年来从中国大陆出去的新移民虽然目前所占的人数比例还不多,但他们的言语行动,往往会成为华侨、华人认识家乡和祖国的参照系。因此,也必须重视做好新移民的工作,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四,在工作范围上,要打破本乡本土的亲缘、地缘关系,在更广的范围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华侨、华人那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做好每一位华侨、华人的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客观上存在的亲缘、地缘关系,决定了每个地区的侨务工作都有相对固定的范围和稳定的群体,这是各个地区侨务工作的重点。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从吸引侨资的角度看,投资者往往更重视市场、资源以及投资地环境优劣的选择,而不是主要以祖居地为选择标准。发展经济无国界、地域之分,如果我们仅囿于在本乡本土华侨中交朋友,利用侨资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只有放开眼界,主动把侨务工作扩大到本乡本上以外的华侨、华人群体中去,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近几年福州市注重广泛联络交友,目前到福州投资的非本地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大户日益增加。1993年香港《资本家》杂志中“世界华人富豪榜”上排名前50名的富豪,近一半已同福州市接触,其中有10位已在福州投资。
第五,在工作方式上,要由主要做国内归侨、侨眷、侨属的工作,转向国内外兼顾;从送上门转向主动上门工作。侨务工作的基础在国内,侨眷、侨属的工作做得如何,对海外华侨、华人影响最大。但不能以此为满足,如果能同时做好海外这部分人的工作,收到的效果就更直接。对外开放敞开国门后,海内外交往增多,为侨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工作对象还是有限的,特别对那些对国家政策理解不深,在海外政治界、经济界甚有影响的华侨、华人更要主动上门释疑解惑。以诚待人,才能建立信任感,拓展进一步的合作。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除了建立健全市(县、区)各级预导与重点侨商挂钩联系制度外,每年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出访,直接上门做联谊工作。遇到有代表性的华侨、华人回乡,市领导再忙也要挤时间接见看望,交流意见和看法,促成了不少在全国、全省都有影响的大项目。
从“小侨务”到“大侨务”,体现了新时期侨务工作的重大发展和必然。虽然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完善,但从现有的实践看,树立“大侨务”观念,搞好“大侨务”工作,还必须注意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指导。摘好侨务工作对促进侨区的开放和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牵动大局的重大意义。作为地方一级党委,特别是重点侨区的党委,一定要十分重视抓好侨务工作,努力创造一个全社会理解、尊重和爱戴侨胞,关心和支持侨务工作的良好气氛。侨务工作涉及面广,不少问题并非侨务部门能够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凡涉及到侨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及时协调帮助解决。有可能还要成立市一级的权威专门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协调处理侨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参与海外联谊的部门增多,侨务工作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但由于一些部门对侨务工作把握不准,有的自行其是,给侨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通过加强指导,健全、严肃侨务纪律,保证侨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是开明守信,完善政策。侨务工作政策性很强,没有大事小事之分。侨务工作中的“小事”往往包含了大政策的内容和要求。一些“小事”解决得好,甚至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就拿鼓励华侨参与家乡建设来说,华侨来家乡投资既有对故土的眷恋、回报之情,也不乏在家乡兴业发家的商业动机。因此制订利用侨资政策方面,也要遵循价值规律、经济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要开明守信,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不要担心所谓“肥水外流”。应本着“先予后取”、“从长计议”的原则,制订完善一套吸引外资、侨资的开明政策,努力营造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此外,对一些有利于促进侨务工作开展的政策规定也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起来。比如中央对党政领导干部出访作限制是必要的,但各地在执行中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重点侨区来说,侨务工作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从事侨务工作的党政干部的出访可适当放宽,通过有计划、有准备地出访,主动上门做工作,更容易加深理解,增进友谊,调动海外乡亲的积极性。
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目前华侨构成情况看,中小侨占了绝大多敬,是我们侨务工作的主耍基础和对象。但华侨、华人中也不乏实业界巨子和科技界名流,他们影响面广,经济实力强,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能够起到带动一片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抓好中小侨工作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做好大侨的工作。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的“金钥匙”。
全文见《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以刊登文章为准
下附1995年第2期目录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zlygl@cssm.gov.cn
微信公众号:战略与管理(zhanlueyuguanli)
微博:战略与管理(http:/weibo.com/zhanguan)
海南出版社微信:haina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