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53 次 更新时间:2015-05-12 22:09

进入专题: 乡村建设研究院   旨趣   办法  

梁漱溟 (进入专栏)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筹备招生,同人因推院长梁仲华先生撰写此文,期与招生简章一同发布,借作本院创立意义及内容办法之一种说明。其后仲华先生以所事过忙,不遑执笔;执笔之责,终于落归我身上。乃就同人所夙昔讨论者,综取大意,写成此篇;既经同人采用公表,复以载诸本刊。合用声志于此。(注:此为刊于《村治》时著者所写之按语)

中国原来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在它境内见到的无非是些乡村;即有些城市(如县城之类)亦多数只算大乡村,说得上都市的很少。就从这点上说,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

假使中国今日必须步近代西洋人的后尘,走资本主义的路发达工商业,完成一种都市文明;那么,中国社会的底子虽是乡村,而建设的方针所指犹不必为乡村。然而无论从哪点上说,都不如此的。近代西洋人走的这条路,内而形成阶级斗争社会惨剧,外而酿发国际大战世界祸灾,实为一种病态方明,而人类文化的歧途,日本人无知盲从,所为至今悔之已晚矣;我们何可再踏覆辙?此言其不可。西洋其实亦何尝愿为工商业偏剞的发展,都市的畸形发达;然而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路,则农业是要受到桎梏,乡村是要归于衰落的。在他们那地势那时际,犹且吃得住,索兴走上工商业的偏锋,回头再谋救济农村;在我们如今则万万吃不住。此言其不宜。抑更有进者,我们今日便想要走西洋的道儿亦不可能。在这世界上个个俱是工商业的先进国,拚命竞争,有你无我;我们工商业兴发之机早已被堵塞严严地不得透一口气,正不是愿步他们后尘或不愿的问题,而是欲步不能了。因此,除非没有中国建设问题可说;如其有之,正不外谋其乡村的发达,完成一种“乡村文明”。

所谓乡村文明,初非与都市文明相对峙的;“乡村的畸形发展”是没有这句话的。因为乡村发达就是它的文化增高,物质设备,近代都市的长处不妨应有尽有,亦可说“乡村的都市化”;则是调和了,而非趋于一偏。而且乡村文明的开发,天然是要植基于经济上一条平正路子的。前面说过,农业在资本主义不受到桎梏;那么,农业的发达是在什么道儿呢?那便是“合作”工商国家所以救济其农村的方策在其农民的合作;农业国家(如丹麦)所以立国之道在其农民的合作,即以共产为旨归的苏俄,其入手处亦要促进其农民的合作。西洋所以陷于工商业之偏剞发达的,全从个人本位自由竞争而来。合作既异乎所谓个人本位亦异乎所谓社会本位,恰能得其两相调和的分际,有进取而无竞争;由此道而行,自无偏剞的结果,并不是利于农业者,又将不利于工业。唯此农业工业自然均宜的发展,为能开出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而唤它为“乡村文明”的,以其为由乡村开发出来的文明也。此由乡村开发出来的文明,一切既造于都市文明的国家大都不容易去成就它了;只有中国人尚未能走上一条路,前途可有此希望。那么,亦就是只靠中国人负此伟大使命。从此义言之,中国的乡村建设不单在它自已是没有疑问的,而且具有如是重大关系,深远意义在!

我们且不说远的吧。摆在眼前最在的问题,不是许多人没饭么?天灾待赈先不计;自求官谋差,投军从匪,以至官无可求,军无可投,匪无可为,与西洋夫业又自不同的一种劳力过剩,年年逐增未已,情形何等严重而急迫!就从解决这问题上说,那么,又是应当走农业路而不应当步趋于工商业;——这是几如东西之异途的。现在资本主义下的工商业,只是发财的路而不是养人的路。不要说它在中国没有发达的可能,便发达到美国今日之盛,亦不是有七百万失业之众么?农业则不是发财的捷径而正是养人的路,尤其是从“合作”发达起来的农业,最是养济众人的一条大道。诚然,中国所患在生产不发达;但这不是徒然生产发达能了的事;其中更有如何得均宜地发达,和如何分配问题在;不可不注意,而想要农业发达,不是农业片面的事;在其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教育)都有密切关系,而实为整个乡村的事。如此方方面面都顾到的促兴农业,换句话说,那便是“乡村建设”了。——只有乡村建设,促兴农业,能解决这多数人没饭吃的问题。

更进一层,试问这许多没饭吃的人何由而来?其始大都是安住乡村的;皆由不得安于乡村而来。最易见的,频年兵祸匪祸是破坏乡村,偏迫着人离开乡村散荡在外觅食的;数十年来与此乡村社会全不切合的西式学校教育,是专门诱致乡村人于都市,提高他的欲望而毁灭他的能力,流为高等乞丐的;轮船火车的交通,新式工商业的兴起,都市文明的模仿,皆是诱致人离开乡村而卒之失其简易安稳的生涯的。更其有间接而致之于此的普通形势,则自欧人东侵以来,一面以他们对我之侵略,一面以我们对他之模仿,经济上政治上教育上,内外两重一致的朝着侵渔乡村摧抑农业的方向而猛进;乡村乃日就枯落凋敝。然而中国所有者,则只是乡村,只是农业。使果得如日本人之机缘凑合走上工商业的路,亦还算别开生机;无如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者又将此路压挤得严严的。于是乃前后无路,以致没饭吃的人一天一天增加,还有什么结果可得?民族生命其犹得维持至今者,盖唯赖吾农民之过人的勤勉耐劳与过人的节约耐苦。因此,离乡流荡无归者固属没饭吃;其株守乡井者亦多在生活最低线以下,与饥饿没什么分别的。

那么,我们可以明白了,今日的问题正为数十年来都在“乡村破坏”一大方向之下;此问题之解决唯有扭转这方向而从事于“乡村建设”;——挽回民族生命的危机,要在于此。只有乡村安定,乃可以安辑流亡;只有乡村产业兴起,可以广收过剩的劳力;只有农产增加,可以增进国富;只有乡村自治当真树立,中国政治才算有基础;只有乡村一般的文化能提高,才算中国社会有进步。总之,只有乡村有办法,中国才有办法,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都是如此。

现在中国社会中吃饭最成问题的,似更在受过教育,有些知识的那般人。在简拙的旧农业上用不着知识分子;而象前所说农民勤苦的习惯能力,他又已没有;因此,在农业道上没处养活他。况他生活欲望已高,亦自然要竞趋于都市的。但这没何等工商业可言的国家,都市中又何曾替他们开辟出许多位置来?于是就都拥到军政学界来了。其无处安插之苦,生存竞争之烈,已是有目共睹,无烦多说。大局的扰攘不宁,此殆为有力原因;他们固自不同乎无知无识的人比较好对付的。

乡村向来是在文化上、在政治上、在经济上全都被都市占了上风的。有知识的人均奔向都市,乡村乃愈加锢蔽愚昧;亦愈加没人理会,没人注意;因之,其所受政治上的压榨与经济上的剥削亦愈甚。智力与金钱与权势三者原是相连环的、:愈愚,愈弱,愈贫;愈贫,愈弱,愈愚。而此时都市人染接欧风,生活欲望愈提愈高,政治上名色愈出愈多,经济上手段愈来愈巧,其压榨剥削于乡村者愈厉。因既无工商业为对外生财之道;都市人生活的奢费自唯仰给于乡村,直接间接无非要农民血汗。乡村凋敝,都市亦无所托;军政学界的生存竞争愈烈,大局扰攘益无底止。因果相寻,都市上一天一天知识分子充斥拥挤,乡村中愈感贫枯;过剩的过剩,贫乏的贫乏,两趋极端;其势愈亟,其象愈险,而中国问题亦以愈陷于无法解决!

其实何必这样自走死路呢?不单为民族着想,这样是走死路;即为知识分子个人计,这亦是愈走愈窄,终于无幸的。大家尽想吃一碗现成饭,而且要吃便宜饭;安得有那许多现成而且便宜的饭可吃?——只有自家创造出饭来吃才行。尤其知识分子不要自家看得太贱,自承是个高等乞丐,只好混饭吃。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受过教育的人或者是不希罕的;在中国社会则云何不足珍贵?无论如何要算一社会中有力量的分子;民族自救的大任,除了我们更将靠谁?须知民族的兴亡,系于乡村的破坏或建设;而其关键正在自家身上,只看脚步所向,一转移之间,局面可为之一变的。大家一齐回乡,骈力作广义的促兴农业工夫——乡村建设工夫,开出乡村建设的风气,造成乡村运动的潮流,则数十年来乡村破坏之一大方向,又何难扭转过来?自身的出路,民族的出路,一一于此可得;不过总要自已去求罢了。

在都市过剩的知识分子,好象没得用处;然而挪到乡村来,其作用自现。即最无多少知识能力的,在乡间至少亦有两种伟大作用;

1.乡村最大病症是愚蔽,从他的一知半解,总可替乡下人开一点知识,最低程度亦能教乡下人认识几个字。

2.乡村最大缺憾是受到祸害没人理会,自家亦不能呼唤人注意,而他则容易感觉问题,不似乡间人疲钝忍默,亦有呼喊的工具——即文字。

第一种作用,好比为乡村扩增了耳目;第二种作用,好比为乡村添了喉舌,。如果不是回乡来作土豪劣绅,图占村间人的便宜,则我想此两种作用是一定可以见出的。尤其是回乡的人多了,此作用必自然发生无疑。果真化除得几分乡村人的愚蔽,果真乡村人受到祸害能呼喊出来,中国民族前途便已有了希望;乡村建设便算成功了一半。其作用还不伟大么?

若是较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其在乡间将见出第三种更进一步的作用,那便是替乡间谋划一切建设事宜,好比为乡村添了脑筋一样。

所谓乡村建设,:事项虽多,要可类归为三大方面:经济一面,政治一面,教育或文化一面。虽分三面,实际不出乡村生活的一回事;故建设从何方入手;均可达于其他两面。例如从政治方面入手,先组成乡村自治体;由此自治体去办教育,去谋经济上一切改进,亦未尝不很顺的。或从教育入手,由教育去促成政治组织,去指导农业改良等经济一面的事,亦可以行。但照天然的顺序,则经济为先;必经济上进展一步,而后才有政治改进教育改进的需要,亦才有作政治改进教育改进的可能。如其不然,需要不到,可能性不够,终是生强的作法。我们从事乡村建设,原是作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夫,固不能待其天然自进;然于此中相因相待之理不知留意,建设必将无功。

所谓乡村经济的建设,便是前所说之促兴农业。此处所说农业并概括有林业、蚕业、茶业、畜牧、养鱼、养蜂、各项农产制造等,——一切乡村间生产事业皆在内。所谓促兴农业又包括两面的事:一是谋其技术的改进;一是谋其经济的改进。技术的改进,是求生产的品质与量数有进益,诸如改良种子,防病除虫,改良农具,改良土壤,改良农产制造等事皆是。经济的改进,是求生产费之低省与生产值之优厚,一切为农家合算着可以省钱或合算着多赚钱的办法皆是;其主要者即为各项“合作”。如信用合作、产业合作等。这两面的改进自有相连相需之势,即技术上的改进,每有需合作才能举办者;而合作了,亦会自求其技术的改进。二者交济,农业之发达是很快的。农业果然兴起,工业相因而俱来。或应于消费的需求;径直由消费合作社举办,或为农业原料之制造,由产业合作社而举办;其矿冶等业则由地方自治体以经营之。由此而来的工业,自无近代工业所酿的危害。在适宜情形之下,农民并可兼作工人;近代工人生活机械之苦于此可免,那是文化上更有意义的事。

说到政治一面,大家都常听到“要赶快完成地方自治”——包涵乡村自治——一句话;其实这是未假思索之言。政治都是以经济为背景的。照原来中国乡村的旧经济状态,本不会有“欧化的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是欧洲政治里面的一回事,故冠以欧化字样;普通所说,类多指此。照现在中国一天一天枯落的乡村,更没法子有这事实现。非待中国社会经济有进展,是不会完成“自治”的;然而中国经济问题又不会走上欧洲那条路,中国终不会有那种“地方自治”是很明白的。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天然只有一条路如上所说者,因此中国亦将自有其一种政治(包涵地方自治)。中国从合作这条路去走,是以“人”;为本的,不同乎资本主义之以“钱”为本。又从乡村而建设起来,层层向上建筑,向大扩张,虽然合作社的联合中枢机关在都市,而其重心则普遍存于各乡村。由是,其政治的重心亦将自普在乡村,普在人人;象欧洲那样“钱”膨大起来驱使人,而人转渺小;又由都市操纵国权,乡村轻末不足齿数,上重而下轻者这里都不会有。可以说欧洲国家政权好象偏起而耸立的;此则是平铺安放的。尤其是个人本位自由竞争的经济,其经济属私事,政治乃为公事,二者分离。此则合作经营,即私即公;经济与政治固可以不离为二。孙先生遗教曾说,地方自治体不单为一政治组织,抑并为一经济组织,指示甚明。大概事实上,亦非借经济一面之合作引入政治一面之自治不可。不然,则虽将区村闾邻按照法令编制起来,自治公所的招牌悬出来,至多不过奉行上面命令办些行政事务而已,不能举自治之实。

眼前若成立自治组织,宜注意担任自治公职者之人选,取谦谨平实一流,使其消极地少些流弊。其积极的功用,则要以能和睦乡党尽诱导教育之劳,使于自治生了解生兴趣者为最上。

乡村建设之教育一面,眼前可做之事甚多;而要以民众教育为先,小学教育犹在其次。民众教育随在可施,要以提高一般民众之知能为主旨。经济一面、政治一面之得有些微进行,统赖于此。内地乡民之愚暗,外间多不深悉,一为揭看,便将兴叹无穷。倘于此多数民众不能有所开启振拔,则凡百俱不相干,什么都说不上。丹麦之兴,盖全以其农民教育为推动力;其事有可仿行者,但非下乡之知识分子倾注于农业改良研究,为其先导不可。

乡间礼俗的兴革,关系乡村建设问题者甚大。不好的习俗不去,固然障碍建设;尤其是好的习俗不立,无以扶赞建设的进行。所谓合作,所谓自治,都与从前疏离散漫的社会不同。人与人之间关系日密,接触日多,所以行之者必有其道。此道非法律而是礼俗。法律只可行于西洋,行于都市: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乡党之间是不行的。何况有法律,亦要有礼俗才行,即法律之行,亦莫不有资于习俗。古时如吕氏乡约等,于此是一种参考;第如何因革损益,大不易言。

以上就乡村建设三面,略陈其义;其具体事项,若者先办,若者后办,如何办法,则各处情势不同,要在谋划的人善为揆度,不能一概而论。一则要看当地是什么情形,一则要看自己是什么力量。乡村建设的事,什么人皆可作,政府作,社会团体作,私人居乡亦可作。所以力量是不一样的。力量不一样,自然作法不一样‘地方情形,又有地理的不同和人事的不同。就地理说,不但南北异宜,即一省之中,一县之中,正复不能一样。要因其土宜为之兴利,因其所患苦为之除害。例如苦旱的地方,自然要兴水利;——怎样兴法又不一样。产棉的地方,自然改良棉种;或棉种已有办法,而须指导其为棉花贩卖合作,亦不一定。他如山地可以造林,交通不便者急须修路,等等不一。人事不同者,如其社会经济情形不同,政治情形不同,教育情形不同,或风俗人情不同等。万般不齐,随宜施设,说之不尽。但有三桩事可以提出来说说的:

一则地方不靖者,莫先于举办乡村自卫。孙先生遗教,原有警卫完成再及自治之说。最近国民政府为肃清匪祸安辑地方计,亦极力督促地方保卫团之成立。诚以秩序未安,人心不定,一切建设无从淡起。中央及地方政府法令所示,仅属一种大概办法,认真去作,仍须当其事者悉心讲求。最要众志归一,先安内部;先清内部,则根本已立。无论平常时或有匪患时,都应该作此工夫。

一则地方有红枪会或其他帮会组织者,亟宜作一种化导工夫,务使其尽相当之用而不为害。乡民愚昧而有组织,且为武装组织,其危险性实大。第一,要化导他向开明进步的方向去;不然,必将为乡村改进的绝大障碍。第二,要慎防他势力扩大,为人利用,酿出祸乱。这是一件最不易对付的事;然只许用软工夫,不可以强硬手段摧毁之,——这是违背乡村建设之理的。

一则鸦片毒品发现流行的地方,亟宜公议查戒杜绝之方。毒品流行,为祸最烈;然其始必自村中有不务正业之游民,又每与娼赌等事相缘,实为村风败坏的问题,非单独的一件事。唯靠乡中老成端正之士,团结一致,共负起挽救整顿之责,建树良好村风,别无他法。此虽为法律所厉禁,却终非外面官府力量所能及的。

在今日纷纭复杂的中国社会,问题岂胜枚举,方法何可预定。只要认清题目,握定纲领,事情到手,自有办法;——即不然,办法亦无难讲求。我们总括上文大意,以为我们的题目和纲领,即此作结:

题目便是辟造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要使经济上的“富”、政治上地“权”综操于社会,分操于人人。其纲领则在如何使社会重心从都市移植于乡村。乡村是个小单位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皆天然要造端于此的;一切果从这里建造起来,便大致不差。恰好乡村经济建设要走“合作”的路,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由是而政治亦自形成为民主的。那么,所谓富与权操于人人,更于是确立。现在所急的,是如何遵着这原则以培起乡村经济力量,乡村政治力量;这培起乡村力量的工夫,谓之乡村建设。——乡村建设之所求,就在培起乡村力量,更无其他。力量一在人的知能,二在物资,而作用显现要在组织。凡所以启发知能,增殖物资,促进组织者,都是我们要作的。然力量非可由外铄;乡村建设之事,虽政府可以作,社会团体可以作,必皆以本地人自作为归。

山东省政府为谋本省的乡村建设,经政务会议议决而有本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设立。所有一切办法,或秉承省政府命令所示,或由院拟订呈请省政府核准备案;其既经公表之文件,则有本院组织大纲,本院学则及课程。兹分项撮要,概叙如次。

本院所要作的事,是一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一面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本院内部组织,即准此而分为:

一,乡村建设研究部;

二,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

三,实施乡村建设的试验县区。

乡村建设研究部的命意,约有两层:一层是普泛地提倡这种研究,以为学术界开风气,一层是要具体地研究本省各地方的乡村建设方案。大概初创之时,以前层意思为多;渐渐才得作到后一层。——因为这不但要萃集各项专门,人才,并且要有几个机关协同着作才行的。此项研究生的招收,原是要受过高等教育者为合格,不过亦不愿拘定大学专门毕业的资格,致失奖励知识分子转向乡村去的本意,所以又有“同等学力”的规定。大抵以具有较高知识,对于乡村问题向曾留意者为合适。其研究程序,先作一种基本研究;——那便是乡村建设根本理论的研究。:次则为专科研究,随着各人已往学识根柢的不同,和现在兴趣注意的不同,而自行认定一科或数科研究之。例如原来学农业的,就可以从事于农业改良研究:而现在有志于乡村教育的;就可以从事于乡村教育研究。各科的范围宽狭不同,细目亦得别为一科。但科目的认定,必取得研究部主任的审量许可,作业的进行,须听部主任及教师的指导。本部课程,除间有必要外,不取讲授方式;或个别谈话,或集众讨论;并于南北各大学聘有特约导师担任指导,以函授行之。修业期限,规定二年;但于修业期间;.得有研究结果,提出论文经部主任及导师评定合格者,亦得请由院长核准予以提前结业。

此项研究部学生,差不多都要到觅求职业的时期,颇难再由家中供给费用,所以本院定章,除供给膳宿外,并给予津贴每月十元。其学有专长者,在适宜情形下,并得在院中兼职兼课(训练部功课);要无非掖进有志,扶助苦学之意。将来学成结业,自本院希望言之,实以留院服务为期。因本院训练部第二期必须扩充办理;正多需才之处。以是本院学则,于此有“酌留本院服务”及“呈请省政府录用”之文。

本院第一届招生,研究部限招三十名。并以一切费用均出公家供给之故;其省籍即限于山东本省。但为提倡这种风气起见,外省自备资斧请求附学者,亦得酌量容纳;其名额不得逾本院学生十分之一。

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和特定之试验县区,是从;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那一面工作而来的两个机关。我们对于实施乡村建设的进行,计划着第一步要预备到乡村服务的人才。这不须说,当然是要就地取材的,其条件略如下开为合适:

一,世代居乡,至今其本人犹住家在乡村的。——这是为他不失乡村生活习惯,尤其要紧的,为是他熟谙乡村情形。

二,曾受过相当的教育(略如初中),具有普通知识的。——非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不能为公众作事。

三,年纪在二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内的。——这是为年力正富可以有为,而又不要太年轻。

大概果能具此三条件的人多是在乡村教过学或曾任乡村公职者;亦可说是于乡村服务有些经验的。因其受过相当教育年达二三十岁,而没有升学或作事于外,则其末后居乡的几年总不免要作点事的;其升学或作事在外而新回乡的,成数必然很少。前项闷守乡村的,诚未必是俊才;然在这知识分子回乡尚未成风气的今日,舍此更无可求。后一项新回乡的,或有英发之士,而多年在外,情形隔膜,亦是缺欠。无论哪项人,非经一度训练之后,总还不能担任乡村建设的工作。此所以有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之设。所要训练于他的,约计有三:

一,实际服务之精神陶炼。——要打动他的心肝。鼓舞他的志趣,锻炼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要紧的,是教以谦抑宽和处己待人之道;

二,为认识了解各种实际问题之知识上的开益。——非有一番开益其知识的工夫,则于各种实际问题恐尚不易认识了解。

三,为应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之技能上的指授。——例如办公事的应用文,办合作的应用簿记,办自卫的军事训练等。

必须受过了这三项训练,而后乡村服务人才的条件才得完具。因此,本院于训练部的课程,有五大部之安排;

甲、党义之研究:概括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及其他等目。

乙、乡村服务人才之精神陶炼。

丙、村民自卫之常识及技能之训练;概括自卫问题研究、军;事训练、拳术,及其他等目。

丁,乡村经济方面之问题研究,概括经济学大意、农村经济,信用生产消费各项合作、簿记、社会调查及统计、农业常识及技术、农产制造,水利、造林,及其他等目。

戊、乡村政治方面之问题研究;概括政治学大意、现行法令;公文程式、乡村自治组织、乡村教育、户籍土地各登记、公安、卫生、筑路、风俗改良,及其他等目。

我们为实行。"就地取材",所以对于招生特别仔细;为训练得有实功,所以对于课程不得不认真。所谓招生特别仔细的,就是训练部学生的招收,由招考委员会分组出发到各县,召集当地人士,宣布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本院进行的办法,唤起地方上人的同情愿来参加,而后分区就近考试。——其如何分区分届招生办法详后,所谓课程认真的,则有部班主任制和一年到头不放假的办法。

本院训练部学生以四十名为一班,班置班主任及助教各一人。班主任对他一班的学生之身心各方面活动,皆负有指导照管之责;凡学生精神之陶炼,学识之培益,身体之保育锻炼等,固自有各样的课程作业,但必以此班主任的指导照管作为训练的中心。所以班主任有“应与学生同起居共饮食”,“以时常聚处为原则”的规定。学生每天都要自己写日记;这日记亦是由班主任为之阅改。各班学生成立其自治团,凡经本院划归该部自行办理之教务、庶务、卫生清洁等事,亦都是在班主任指导之下,进行自治。各班主任之上,更由部主任总其成。——是所谓部班主任制。

训练部课程期以一年结业,这一年到头是不放假的。不但不放寒暑假,并星期例假及一切纪念节假都没有。一则是因为功课多,而修业期短,不得不加紧。一则是农家生活除农暇外,没有哪天放假停工之说;本院期在养成乡村人才,于此不合农业社会的习惯,应予矫正。在此一年之中,每日廿四小时生活,依昼作夜息分为二大段,排定公共生活时序表,全院遵守。例如自某时起床、盟漱、朝会、健身拳术、早餐、作业、午餐、作业、晚餐、洒扫、作业、写日记、夜息为止;大家同作同息。计午前、午后、晚间三个作业段共八小时。这虽似太紧张,行起来却亦很自然‘因所谓作业包括种种活动,不定是讲课读书。尤其是星期日多为出院外的活动,如野外操练、巡回讲演、乡村调查等。

仔细取材之后,尤恐学生中有难于造就的,所以有随时甄别的办法。本院学则规定:“学生在修业期间,本院得随时就其资性体质思想行为,加以甄别而去留之。”认真训练之后,临近结业,犹恐其有出外作事难副所期者,因而本院学则有规定云:“本院期在培养实地服务人才,凡学生结业必须具有解决乡村各种问题之知识能力及勤劳奋勉之精神;其有修业期满而不足以副此者,本院得缓予结业。”

以上都是说本院如何预备乡村建设人才的办法。但这招生之事,山东省一百零七县实不能同时举办,此其困难有二:

一,本省各地方情形不同——鲁西不同鲁东,鲁南不同鲁北——要同时了解它,研究它,替它想办法,势所来不及;而这是在训练学生时,多少要指点给它的。尤其是在指导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帮它解决地方上的问题,普泛地照顾。

二,训练后回本地作事者,每县人数若过于单少,则事情不易进行;假定每县十人左右,同受训练,便达一千余人。本院人力、财力一时均有不及。

因此,本院计划划分区域,分期次第举办。其区域即以本省旧日行政区之四道为准。现在第一届招生,即就第一区旧济南道属廿七县先行办理。将来第二届或就第二区旧济宁道属办理;或力量宽裕,第二、三区合并举办,亦不一定。

第一届之廿七县,除指定之试验县特别招收四十人外,每县招取人数规定八人至十人;其总数约为三百人以内。招考委员会拟分五组出发,分赴各县宣传后,就济南、邹平、蒲台、惠民、泰安五地点举行考试。其报名手续,考试项目等,另详招生简章。

在储备人才的时候,即应就一地方试行乡村建设,这有两层用意:

一,是训练学生不徒在口耳之间,更有实地练习试做之资。

二,是以此为各县乡村建设的示范,以此为本省乡村建设的起点;

故此特由本院请省政府指定一县为本院之试验县区。此试验县区的条件,要以地点比较适中,县份不过大,不甚苦而亦非富庶,不太冲繁而交通又非甚不便者为合适。现已奉省政府指定,在离胶济路周村站三十余里之邹平县。照本院组织大纲规定,本院院址应即设置于此,并以该县县长兼本院试验县区主任。县长人选亦经发表;将来尚须成立一委员会,以为设计进行之机关。

又在训练上为学生实地练习之资,在乡村建设上为各地示范者,尚有本院农场。农场场址亦随本院置于试验县区内。举办之初,规模有限,必须应于实际需要次第扩充之。例如棉业试验、牧畜试验、蚕桑试验、或者其他,审其为地方所切需,陆续添办。或商请省政府农矿厅举办,协同进行。我们总希望有个可以为试验县区及第一区其他廿六县,农业技术改良上之一研究指导机关的农场。

然我们对于建设进行,颇主张先侧重经济上种种合作;其确实计划,此时尚不能言。我们将先举行两个调查工作:一,试验县区的农村经济调查;二,第一区其他廿六县的农村经济调查。前一调查工作,有训练部的本县学生四十人为助,当易进行。后一调查工作,拟向省政府请款举办。必此两调查办完,如何建设,方有计划好商量。

至若建设的实施,在第一届学生训练期间,所可着手者只限于试验县区。在第一届学生结业回乡服务时,其他廿六县始能着手。训练部各县学生回乡如何服务,与各县建设实施从何着手,殆为一个问题。本院于此,有两种策划:假使各该县政府秉承省政府命令,于此乡村建设之事从上面有所兴举。(例如县农场、县农民银行、县自治筹备事宜,县办民众教育等类),自应照本院学则所规定,分派各地方或发交本县服务;其所着手之事,即因所兴举而定。假使上面机缘不好,或政府未暇兴举,或徒有名目难期实益,则各该学生应各回乡里,在本院指导之下,自行办理一种“乡农学校”为宜。此种“乡农学校”的办法,随宜解决当地问题,俾信用渐孚,事业自举;其详须待另陈。

总之,事属创举,须一面试做,一面规划,有难于预定者;待第一届办过后,当可开出些道路来。


进入 梁漱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乡村建设研究院   旨趣   办法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8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浪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