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泉:投资周期与风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8 次 更新时间:2015-05-02 11:06

进入专题: 投资   周期   风险   大宗商品   期货  

李山泉  

长期投资的理解和误解

人们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具体问题,譬如长期投资、短期炒作等,这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长期?长期投资到什么时候为止?是不是一直持有不卖?人们一直困惑很多。在我这么多年的投资经历中,我体会到长期投资不是任何领域都适合的。因为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有些行业、股票的确适合长期投资,有的却并不适合。我们投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自己投资的标的究竟适不适合长期投资。另外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喜欢频繁交易的人就不容易长期持有。所以说,我的个人理解是,要找到 合适自己、自己能够理解的长期投资。如果盲目的跟风,看到别人说长期持有,自己也说买了就持有不卖,这不是真正意义的长期投资,因为有可能你会将一个原本 适合短期的投资误认成长期的。实事求是地讲,适合长期投资的东西不太多。股票和债券从开始发展到今天,真正拿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现在还能赚到钱(小编 注:应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收益)的并不多。那么真正关键的问题,其实是周期问题。

投资周期的长短判断,直接关系到回报与风险

任何行业发展都有它的周期特点,企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是慢慢开始然后猛的发展,一旦进入成熟状态,按部就班之后可能机会就不太多了。举个微软的例子,微软在发展的开始阶段,股票增涨非常快,回报率特别高,而之后企业进入成熟期,股票的增涨就慢了许多。所以在投资之前能大概把握行业周期, 有助于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而没有判断清楚就盲目进入某个领域,或者对该领域的周期判断错误,往往都容易损失惨重。比如说,实际操作中人们经常把一个长期 的过程当成短期。这就是我要讲的下一个例子,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互联网的历史,就涉及1999-2000年的“.com”, 这个泡沫的破裂过程。讲这个的意义何在?如果投资在周期上出了问题,那损失就比较惨重。在互联网的初期,很多人认识到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世纪的希望。这话很 对,但是这是个长期发展过程,譬如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等,这其中还牵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监管问题。如果你错误地理解了这个发展速度,你认为互联 网代表未来新希望,你就猛投资,结果可能短期内资金过剩,行业消化不了,结果钱就浪费了。每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这个问题。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往 会引起热捧,每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也许这个行业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初期存在很多投资机会。行业的发展、消化、巩固都需要一个时 间,你要摸清,否则就容易被忽悠。

这种忽悠人的情况多的是,我们回头来看前段时间的石油价格问题。当时石油最高价到150美元/桶, 所以新能源的发展被认为很有前途。这的确是对的,而且新能源应该会有大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这是个长期过程。新能源,你把它当做短期的东西,于是猛投,可是行业发展还是需要过程。你看太阳能等新能源,一下上了很多产业,结果会过剩,短期可能就不太理想,投资也是一样。但是长期来 看,太阳能还是值得投资。那么新能源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那大家都不去投是不是就安全了?未必。当你完全不投,可能就失去了选中winner的机会,丧失了在这个领域中获利的可能。所以面对有长期趋势和周期的投资对象,要特别谨慎并且认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把大量资金押到一个领域,可能就遇到很多问题。因为这是个长期过程,你把它看成短期问题,可能钱压在那10年20年 都没有效果,如果后来活过来,钱没打水漂就很幸运了。所以一个新行业在发展初期的“绞杀”过程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最早期那些互联网公司现在还存在的已经很 少了。因为行业发展的早期,竞争激烈而且技术和理念并不成熟,公司倾向于鲁莽地抓新概念然后扩张。过了几年之后,发现这个项目不对或者有新问题、新技术, 你该怎么办?那最早的这些公司就是牺牲品。新的技术永远是老技术的杀手,在这个洗牌过程中,你没抓对应该抓的东西,那你的结果就很惨。尽管在一个新兴行 业,但是你投的是这个行业里要被更新换代的旧技术,那风险就很大。

大宗商品的波动与周期特点

基本面讲的供需矛盾

下面接着讲一讲投资大宗商品的体会,这是我的行业了。投资周期的特点在这里更加明显,大宗商品要想赚钱,专家们也很头疼。因为这个行业波动最大,把握很难。为什么大宗商品判断准确很难?这是行业特点。大宗商品就是看供需面,这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大宗商品本身差别不大,金银铜,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对生产厂家来看,他们都是price taker。 他们只有通过改变供应量来对价格产生影响。那么,大宗商品为什么判断比较难?因为这个行业是长周期的。为什么周期重要?长周期反映在资源类方面,尤其在供 给这边,不是短期努力,供给就能上去。所谓供给想改变产能,时间很长。但是需求这方面变动相对剧烈,短期需求如果强烈,供给有限,那价格就飞涨。这不像是 技术领域,譬如软件,需求大,那我就多卖一点就行,3-5个月就能满足。但是大宗商品却不一样,大家发现短缺,就都去买,只能是谁能先抢到就归谁。所以价格是平衡大宗商品的唯一工具。

加入期货市场后的供需矛盾

除了本身的供需特点,还有一点能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期货市场。除了简单的供需,还有庞大的期货市场,有大量的资本做后盾。期货是有杠杆的,highly leverage的play。 期货市场的存在将大宗商品供需的长周期短期化,因为炒期货的人跟搞基本面的人是两类人。真正投资大宗商品本身的,都是实际应用领域的人,他们投资是为了套 期保值等目的。他们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这些投资者都是长期投资者。但是随着期货市场的兴起,这些人逐渐丧失了对商品定价的话语权。现在在期货市 场里兴风作浪,占主导地位是短期的交易者,以hedge fund为首。他们是专门通过交易期货来获取买卖价格差异从而赚得利益的人。期货加进来的结果就是使某类商品的价格暴涨暴跌,把长期问题变成短期问题。大的券商和投行里面的安排有时很奇怪,预测商品价格的不是研究经济基本面的人,而是研究商品期货的desk的人,专门搞商品价格预测的,他们更偏重期货本身特点,而忽略长期的供需矛盾。

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产能提高之困难,同时产能削减之艰难

无论是石油、黄金、铁矿石/沙、铜,这些东西都要经过长期的变化才能起作用,我特指产能变化,短期变化很难。所以基本面的供需矛盾,是否跟期货市场一致?我认为经常不一致。我经常跟别人讲,如果真投资这个领域,虽然供需矛盾和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很大,但是如果根据价格变化去跟生产厂家说产能变化,你会发现问题。我举个例子,是发生在去年在高盛参加跟钢铁、铁矿有关的conference。一个分析师对话生产厂家Freeport的CEO Richard,问其对公司未来半年的业绩有何预测。Richard回答说:“像你这样华尔街的人来说,关心的是某个季、半年,因为这联系到你们的报酬;行情不好会影响到你的bonus。可是作为我来说,作为企业的主管,我考虑问题必须要以5年为基础来计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Richard讲得道理是,关注未来5年之内的市场是什么状况,然后决定要不要投资要不要增加生产。因为开发一个矿至少5年而且投资巨大,现在看到的铜的价格变动,应该是好的企业家5年 前就已经大体预见到的。不然容易你花大价钱投资,但建成之后就亏损。这个教训非常多,尤其在大宗商品领域。在高价时期,很多企业就猛投,觉得有利可图。结 果来看,他们只看到了眼下的价格、而非未来的价格。我给大家回忆一下,石油价格高涨期,大家都在拼命找石油增加石油生产,却没那么容易。增加投资建厂,难 度很大,于是就是寻找各种机会,比如页岩油和页岩气。在高油价的条件下,美国的页岩油和页岩气是很好的投资领域。可是这个投资周期过长,现在油价跌了,当 时你按照150美元/桶设计的,现在这个市场,你的项目就会很艰难。我们说黄金也是这样。在1900美元/盎司,企业的主管去融资去建金矿。而金矿从勘探到建成,至少5-7年,这是顺利情况。现在黄金跌倒1200甚至更低,那你当初的决策时按照1900美元/盎司做的,那你的投资盈利基本无望。

那么大宗商品领域,为什么能造成长周期的东西人们用短周期来对待?提高产能很难,投资周期长,为什么还要投?因为人们无法摆脱大宗商品,所有的材料,比如过 去的石油,还有现在的石油化工,你所进行的生产行为离不开这些材料的供应。其他金属行业也是这样。钢铁是很多行业的主要投入;在某个阶段,存在产能过剩问 题,但钢铁的需求又很容易涨起来。因为相对需求而言,大宗商品的产能长期 是趋向短缺的。这是因为大宗商品是个有限资源,一段时间之后并不是摆在明面的,你随时能找到的。石油也是这样。生产原油的成本不高,但是找到石油的成本很 高。你投入很多钱勘探,却不一定能找的到。这是问题关键。那么黄金也是,人类开采黄金几千年,一个矿开采十年二十年可能就采完了。现在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储 量,然后才能开采。有些开发商和勘探师以找到一个矿源为荣,因为这不是你想找就能找到,能找到很幸运。大宗商品,或者贵重金属的这种特点,就造成了这个行 业的波动非常大。把握起来更难。

大宗商品和贵重金属除了长周期还有一个特点重要:overshoot。凡是大宗商品,一说短缺了,大家抢得越疯,要的越多。越说没有,越怕短缺,越想买,又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于是就产生了向上的overshoot。那么往下也是一样,只要说行业过剩,于是人们开始脱手,很多人怕价格跌。更要命的是,已经建成投产的,这些投资了5、6年, 投了几十亿的厂商,关门吗?只好咬着牙继续生产。最后就看谁能拼得过去了,如果没法维持就只能退出生产领域,开始淘汰,企业倒闭。每个企业在破产之前都会 尽力维持生产然后想办法把成本降下来,提前退出生产领域就表示失败。于是等到熊市里面大家都想出去时,企业竞争的是谁能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完成生产过程。所 以说这个时候,厂商一生产,产能还没灭亡,这个时候产量往往继续,供过于求会加剧。结果大宗商品行业,往上、往下都存在overshoot问题。有了这个特点,往上、往下overshoot问题,这是个长周期,那如何把握投资周期,就该是你历练的。譬如铜5年左右的周期,有人在做这种历史总结。但是我认为不够准确,很难量化。每一次周期的特点都不一样,技术的进步等等都会影响投资的周期长短。

流动性的驱动周期与实际供需矛盾的周期矛盾

除了大宗商品本身的周期,还有流动性驱动的周期。有 些投资上涨下跌不一定是基本面造成的,流动性也会驱动价格上涨。为什么大家会很注重美联储政策变更?因为这个会改变流动性。流动性会改变人们的投资行为, 人们手里钱就多了,人们可投资的东西就变多了。流动性,除了刚才讲的美联储会议等,还可以关注市场的投资资金。他们会在不同的assets之间换来换去,这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大家都喜欢某个东西,大家都去买,价格就继续涨。你想把这个搞懂了,也很有挑战性。

【互动问答】

Q:想倾听山泉师兄关于美国及全球产业并购的趋势分析:产业是更集中还是相反?如可能,可否从资源矿产、其他实体产业、金融业分别谈谈。

李山泉:我觉得并购市场,这个市场是永远存在的,并购的时间特点都在发生变化,不是固有的。美国的情况是,企业要重组生产状况,历史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纵向趋势,但现在的决定因素是行业的特点和资本的运作方法。矿产的并购,不一定是好事,尽管国际上搞了几个大的托拉斯。大企业的economy scale不 一定存在。所以矿业行业,不一定非得大就特别好。金融业也是这样,搞股票的人就不喜欢大的公司。大的公司分析起来很难,它拆了东墙补西墙,你都不知道哪个部门亏损,哪个部分代表未来的前途?另外譬如这次金融危机,大的金融企业就得靠政府去救。他们大了,慢慢地就变成了跟政府机构一样的性质。所以我认为,并购将来怎么发展?还是回到过去传统的方法,企业并购是因为它能通过并购来提高效率,我是站在股东的角度说话,至于政治、经济目的很难说,每个利益集团都有 自己的考量。对股东来说,就是兼并能不能产生更好地效率,有没有盈利更多。所以未来的兼并市场会越来越具体。至于中国走向海外的问题,我们之后再探讨。

Q:想倾听师兄们身处华尔街核心圈,对未来新能源、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最新思考

李山泉:关于新能源,是个长期趋势,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但是大的突破也很难。但是也不排除某个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处在了行业领头羊位置。把握了 这种公司,长期持有可能能赚到钱。互联网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当然也有大量问题在克服。互联网到底处在哪个阶段?是否已经到了中年、壮年、或老年?互联网肯 定还有很大空间,但是竞争白热化,进入的资本和聚集的人才已经很多,再找到特别好的机会很难。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Q:互联网金融估值与实际投资之间的风险周期应当如何控制?以及投资比例与估值如何划分比较合理?

李山泉:说互联网估值问题,或者与实际投资的风险,控制。单纯讲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很热,但我觉得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互联网是工具,金融本身的特点要求更严格法律架构的支撑,比互联网架构复杂的多。国内好像互联网金融很热门,但是美国相对比较弱。

Q:这半年以来,A股回报率全球第一,尤其是当前大盘已经突破4100点。对于目前的情况,国内个体和机构投资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分散化策略?

李山泉:我曾经也说过一些看法,但是我的确看不懂。各个方面的数据告诉我,(价格)太贵了。企业从各个角度来看,实在不值那个价格,但就是有人在追捧。但这个也是历史经常出现的问题。中国的市场也经常出现overshoot问题,出了4000,大家就去追5000、6000. 大家追涨也追跌。

Q:请问股市大盘趋势如何,冲击6000点有多大概率?

李山泉:让我预测中国股市到底多少点,国内专家更有发言权。但6000点得概率我觉得很小,可是小概率事件也可能发生,比如政府决定四万亿、八万亿的刺激就可能有这个情况发生,或者没有什么投放也能上6000点这也有可能,但预测起来很困难。

Q:IMF总裁拉加德4月16日在IMF与世界银行2015年春季会议期间表示,IMF将于今年内决定是否将人民币列入“SDR货币篮子”。她表示,人民币的”可使用性” 将成为评审重点。“SDR货币篮子”是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货币篮子里目前共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已日趋满足“SDR货币篮子”的标准。拉加德在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她在上月访华期间曾与中国官员谈及SDR问题。她表示,中国官方对于加入SDR态度积极,并且清楚地知道需要在货币政策、金融领域做出哪些改变。请问师兄从华尔街的角度如何看?

李山泉:人民币或早或晚会被市场重视。但在走向货币自由兑换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rmb如 果按照西方的路子走,按照市场规律来看,那么成为一个主要国际货币毫无疑问,现在看它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子,能否得到国际认可,另当别论。实际上,国内也很 清楚,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个事儿实践起来有难度。主要是央行,在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要做到自由兑换,压力不小。人民币汇率产品的开发需要加强,人民 币可自由兑换可能主要在产品开发上得到延续。因为对于自由兑换,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企业这些用到钱的人还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练兵的过程。更主要的 是,rmb的国际化过程中,除了市场参与者,监管机构如央行更需要锻炼。要在浮动汇率的情况下干预市场,像海外成熟的干预方式,而不是行政方式,这不是通过一天两天就能把人才练出来的,需要很长时间。

Q:价值投资与投资周期的关系?buy and hold与投资周期有什么关系?如何识别投资周期?

李山泉:我认为价值投资与周期可能讲的不是一回事儿,尽管国内外价值投资讲的人很多,但大家理解都不一样。一般的认为是价格够低,你觉得还有价值就买入,但 是具体分析起来也不这么容易。首先就是对价值的衡量,相对价值还是绝对价值?这两者评估方法差别很大。另外对价值本身的评估,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比如是单 纯入股还是投资之后有改造企业的想法?我觉得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仁者见仁。你觉得这个就有价值,it work你就用下去。至于周期,在周期中的每个阶段都有价值考量,不管是周期的兴盛还是低谷,永远都要考虑有没有价值。我觉得两者不是一回事,周期是考虑全过程当中的timing问题。价值本身,考虑的却是价值判断问题,很难说某种价值判断对还是不对。有人还因此得了Nobel prize,譬如replace value就是价值。Valuation方法太多,这牵涉到资产估值的问题。不同的投资人在估值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Q:股票投资,师兄是推荐个股投资还是指数投资?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买卖?

李山泉:我还是这句:90年代我就说,任何一种方法的投资都有好、不好。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绝对好,绝对不好。长期短期也是一样,有些人做长期,就适合他,就会做得好。有些人就是做短期投资,做day trading。那并不是day trade的人一定要赚到、或赚不到钱。这个东西不要千篇一律,只要有适合自己地方法,你就去投即可。有的人就是喜欢个股,因为他有自己的方法;还有一种人就喜欢炒option,譬如我的邻居做了一辈子option,也赚钱。所以投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自己很有效,unique的就好,投资领域不要人云亦云。道理简单,如果100个人,大家都去投一个股票,那这个股票疯长就没机会了。大家都卖这个,你就很难脱手。所以尽量避免这种状态,尽量发展自己的一个投资方向,然后发展的炉火纯青,这样别人就没法超越你。

Q:师兄当前有什么投资推荐?个人如何利用投资周期来为孩子的大学教育、为退休做准备?

李山泉:关于投资推荐,每个人的收入结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因人而异。为了孩子的教育做准备,美国的529计划就可以,要靠它赚很多钱不可能,但是起码可以减税。至于为退休做准备,这个就更多了,一般美国都是退休经济化,适当拿出一些钱,为退休累积一些钱,到养老的时候就是不错的事儿。

Q:师兄对美元未来一至两年的走势如何看?

李山泉:长期来看,美元走跌(20年的趋势)。因为美国经济问题没完全解决,虽然短期内有些成效。在未来1-2年内,走势强确实有可能的。这是个相对概念,如果其他国家不如美国,依然会走强。

Q:一般的CTA策略如果涉及到大量的相关性比较低的品种,包含所有高流动性的外汇,期货和股票的价差合约,在趋势下效果会很好。而且往往其回撤也是呈现周期性的。一般怎么去把握这个投资周期?

李山泉:这个问题技术性很强,牵扯到不同产品。有时候把握这个周期很难,即便你知道,人们都知道快到这个点儿了,差不多了,快要出问题了,你如何play out是 很棘手的问题。就像美联储维持零利率,就是错误的,但这个问题如何克服,如何使利率逐步缓升然后不影响整个的市场,是挠头的问题。所以有些问题能意识到, 但是不一定能解决好。比如突然间说这个股票有问题,大家都想出去,结果谁都出不去,套在那儿了。价格已经跌很多了以后,出不出已经没差别,所以干脆耗在那 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是你意识到了就没问题。譬如我做交易员就这样感觉,有时候你身不由己,没有办法。

Q:中国A股的数据来源以及风险控制策略是?

李山泉:A股少说吧,也不是我强项。A股的数据来源我不太清楚你说的是什么,早点出来可能比较好,一般都是比别人早进,比别人早出一般就比较挣钱,你比别人早一步就会有利。

Q:市场如何实现对于信息的消化,市场可能会有不同消化信息反映进价格的方式。1、如果prior形成了belief,那么人们会用蛛丝马迹去验证,于是市场就形成price in,在信息兑现的时候就没有价格波动。2、但是信息有时也就是一个shock,市场完全没有想到,当然shock也都会有后续的传导影响。3、或者,这个信息被其他相反的信息dominated掉,没有计入价格。但是在相反的信息对于价格波动的效力兑现之后,这些信息会react later。不知道您可否对于市场这种预期-行为-验证-反馈的传导循环,分享一下您的真知灼见?

李山泉:这是个合理预期理论的问题,预期准确,是个正反馈,信心会增强,反之则降低。投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验证自己能力的过程,如果你不停地bid错,钱耗光了,心理会严重受挫,所以脆弱的心理是做不久的,这是个心理完善的过程,也是个特别难的过程。赔了钱了还硬着头皮往里杀,要不就是你有经济条件还赔的起,要不就是心理素质过硬。这个过程很好也很痛苦,但希望这个过程不要过分痛苦。投资要变成好事儿,要仔细分析分析自己和市场,是不是找到了这个东西能增强你信心,这个很重要。

Q:师兄对当前生物科技的周期有什么看法?

李山泉:这是个长期的事儿,有大量的问题等待解决。最近资金流入很多,但是牵涉到基础研究和法律法规,因此说一下子就能好到什么程度,那就有风险了。这是个新型潜在领域,的确有很大的风险。

【对话范希文】

范希文:跟着你刚才的话题,想问一个有关白银的问题。和很多大宗商品一样,白银从4年前约$48一盎司的高价跌到今天大约$16左右的水平,跌幅约达2/3。上一次白银类似的大跌是1980年到1983年美国高通胀回落时期。如果用通胀调整的白银价格衡量,今天白银要涨到$470元左右才相当于回到1980的银价顶峰。但白银的需求和黄金不同,有更多的工业需求。1990年以后,全球对白银的需求一直大于白银的生产,只是因为各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大量抛售白银以及其它原因,才使白银价格这几年备受压抑。今天白银价格和生产成本相比已降到历史低点,白银的库存只有一年需求的25%,白银和其它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幅相比除镍以外远超过其它贵金属,白银看上去非常具有吸引力,至少比A股是这样。

你对白银这么看?白银的熊市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全球通缩在抑制白银上涨上的因素有多大?

李山泉:历史上炒白银的人就很多,上下波动幅度比黄金大多了。白银的交易比例,从100年来看,大体是60左右,每60盎司白银兑换1盎 司黄金。有人认为白银会大涨,这种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但是白银预测比较困难,因为白银生产厂家比较小,而且白银一般是副产品,生产别的金属的时候会伴随生 产。大量白银的矿也有,大体来说比黄金的分散度要高很多。白银有工业用途,但也不太大。过去用的很多的照相等技术,现在基本都回收或循环使用了,已经不像 过去起那么大的作用。看好白银的投资者,认为开发的潜力很大,是用在精密仪器、医疗产品等。白银的医疗功能开发好,会有好产品,但是这是个小领域。综合而 言,工业用白银需求不大,最主要还是作为稀有金属,跟黄金有个固定比例关系。白银的开采量要大于黄金。白银还有一点也要考虑:它生产的量在那里。赶上价格 走高,生产量就会很快上去。白银的存储量比黄金要多多了,虽然有难度,但是开发起来比黄金容易。至于能赚多少钱,当时黄金大涨的时候,有人看好白银,确实 也这样,这个领域还有期货的作用,大涨大跌很疯狂。

范希文:还一个问题。价值投资大师Benjamin Graham一直强调成功投资的两个必备因素:一是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析框架,二是投资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即所谓胜不骄,败不馁。从你个人的经验来看,你认为哪一个更难做到,为什么?

李山泉:还是讲关于投资人的素质问题。投资人的心理素质比较重要,因为方法,程序是每个人都用,但能控制自己情绪是很重要的。记得上回去哈佛,专门有给基金经理讲一些行为金融学。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是不是投资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投资行为。这个领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大量的问题有待回答。譬如投资最怕的是什么,over-confidence,就会造成你觉得无所不能,对市场的判断如何准确,这可能就是失败的开始。投资人最好humble一点,毕竟人对客观环境的影响力还有限的,所以谨慎一些更好。因此投资心理过硬比其他东西更加重要。尤其是赚了钱、赔钱都有好的心态,这个很难做到。因为有时不好的情绪会影响投资业绩。你不能fall in love with one stock。比如有的人追踪一只股票或一个领域很久,就会抓住不撒手,觉得这个股票绝对会有利可图,结果半死不活很多年,时间成本太高。

    进入专题: 投资   周期   风险   大宗商品   期货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38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华尔街见闻,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