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辅成:曹诚英年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23 次 更新时间:2015-04-08 17:06

进入专题: 曹诚英  

查辅成  


(按虚岁计算)


1902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          1岁


3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今属宣城市)旺川村(俗称七都,今属绩溪县上庄镇)。

出生三天,由生母谭氏(四川天水县人)作主将其送给邻村宅坦胡杏奎夫妻抚养。终其一生,曹诚英和奶娘汪氏一家结下深厚情谊,绵延三代。

父曹耆瑞(字庸斋),靠经营文具、字画装裱起家;徽商显贾,家道丰殷。承继徽州风俗少年外出经商,功成业就定居汉口胡林翼路;著名店号为“师竹友梅馆”,兼作家宅,此外尚有武汉三镇瑞馨泰茶庄以及分店多处。妻谭氏为续弦夫人,生有曹诚克(字胜之)、曹诚英兄妹二人,诚克大诚英7岁;曹诚英尚有大哥曹继发(字云卿),原系曹耆瑞侄儿过继耆瑞为嗣,另外还有三位同父异母姐姐,三姐细娟(诗人胡思永母亲)即胡适三嫂。

曹诚英(1902—1971)字佩声,一字佩声,乳名丽娟,单名娟,诚英是其学名。一生以梅自喻,为人落拓不羁,品格高雅。


1904年 3岁

父曹耆瑞去世,终年73岁。家业由曹继发接管。


1905年 5岁

从奶娘家接回旺川家中,入私塾开蒙读书。读书后的曹诚英在旺川家中和宅坦家中两处行走,经常留宿奶娘汪氏处,汪氏视同己出。

幼年曹诚英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读书悟性甚高。入学后阅读了《弟子规》、《孝经》、《昔时贤文》、《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并背诵了《四书》、《五经》儒学有关章节,学作古诗,师长赞其“孺子可教”。

私塾读书期间,曹诚英和余村人汪静之(现代著名诗人)同窗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称之“少年知心伴侣”,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保持了一生的纯真友谊。


1912年 11岁

生母之命许配宅坦胡昭万(字冠英),成为胡冠英未婚妻,包办婚姻。


1915年 14岁

大哥曹继发(大诚英21岁)秉承徽商“贾而好儒”传统,且受“西风东渐”影响,于汉口延聘西席,教习嫂侄辈功课,曹诚英从旺川接到汉口听课。授课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经、史、子、文学以及算学、棋艺、书画等课程。

1916年 15岁

是年曹诚英从汉口返回旺川,闲暇读书自娱。她坚持自学,“曹家有读不完的书”。每遇疑难问题,请教族中博学的长者,虚心好学。

斯时汪静之情窦初开,曹诚英婉拒了汪静之的求爱诗。时人据此声称曹诚英乃汪静之“初恋情人”,亦非空穴来风。此后,俩人更加相互敬重,友谊纯洁无邪。


1917年 16岁

秋,同胡冠英完婚。

冬,在胡适同江冬秀的婚礼上充当伴娘(女傧相)。对于胡适婚礼的新式文明,曹诚英感触良多;对于穈哥(曹对胡的昵称—笔者注),曹诚英颇有好感,彼此留下深刻印象。


1918年 17岁

是年,曹诚英二哥曹诚克赴美求学,攻读矿冶工程专业。他听闻其妹嫁给胡冠英,颇不以为然;又听说曹诚英婚后不幸,十分同情。曹诚克设身处地替曹诚英前程着想,动员,支持曹诚英外出求学,并为其出谋划策。

与之同时,曹诚英和胡适开始通讯联系,事实上胡适成为她的文学引路人之一。3月25日曹诚英写给胡适信函:“适兄如晤:蒙将妹的诗改好,妹极感佩。但路途相隔太远,未能时常通信。而妹此后又日烹调缝纫之事,恐无暇多作诗矣,奈何奈何!兄如不以妹为不可教,望凡关于文学上信中多谈论几句,以增进妹之识见也。妹曹诚英拜上。“彼此心仪已现端倪。


1919年 18岁

婚后,胡冠英母亲对儿媳酷爱读书、特立独行性情看不惯,横挑鼻子竖挑眼,语多讥讽,婆媳关系不谐,曹诚英心情郁闷,患上肺结核大痛一场。患病期间也未得到很好的治疗,曹诚英精神上愈加痛苦。身心煎熬之际,她的求学愿望出现了转机。曹诚克已与国内好友叶元龙、胡家健商定,并与杭州友人取得联系安排其赴美读书,曹诚英翘首以盼等候佳音。


1920年 19岁

春,曹诚英冲破阻力和世俗偏见,甚至以死抗争必欲杭州读书,终于如愿以偿走出家庭的阴霾。曹诚英赴杭经周到安排,先往上海住亚东图书馆、同乡汪孟邹处,并由族侄执之一路护送赴杭。原定就读浙江女子师范,因该校春季不招生,临时该读该校附小毕业班,半年后考入她向往的女师。

曹诚英寄住杭州亲戚曹吉圃处。由于入女师前的一段时间比较充裕,曹诚英备考之余饱览了西湖湖光山色。“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重彩总相宜”,这是曹诚英第一次接触西湖,醉心山水,心旷神怡。忘情之际,她写信并寄照片给时在屯溪茶校读书的好友汪静之,汪接信及照片后浮想联翩又黯然神伤,并于5月6日写有《题B的小照》一诗直抒胸臆:“爱情被压在磐石下面,只能在梦中爱你”。

按照事先约定,曹诚英来杭读书由丈夫胡冠英“伴读”。夏,胡冠英邀约汪静之结伴赴杭,时隔不久俩人同时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此前后,三人多次游玩西湖,汪静之诗兴勃发成诗多首。西湖给汪静之留下深刻难忘印象,他晚年便选择西湖为定居之所,诗人又被称为“湖畔诗人”。

秋,胡适来杭,曹诚英、胡冠英、汪静之以及同乡程仰之前往看望,陪同游玩西湖并留影。


1921年 20岁

5月,曹诚英致信胡适,请胡为《安徽旅浙学会报》作序,胡适欣然应允,并在日记里写道:“我以徽浙学术史甚可研究,故允之。”两月后完成序文,直寄曹诚英。

出于对汪静之的了解和关心,加之斯时汪静之的未婚妻已经早夭,曹诚英热心替汪静之介绍爱人,先后介绍了八位有才有貌的女同学,如陈慧贞(《惠的风》)—诗主人原型—笔者注)、符竹因(绿漪)等女士。在她的作伐下,汪、符相恋相爱终成连理,于1924年4月结为夫妻,他俩对曹诚英甚为感激。

10月10日,由汪静之等人组织的浙江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成立,主要成员有汪静之、柔石、魏金枝、胡思永、程仰之等人,成员多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和浙江女子师范学生,曹诚英系首批28名成员之一。


1922年 21岁

夏,胡冠英和汪静之发生冲突,曹诚英裹夹其中。起因缘于胡冠英对曹、胡平时交往无端猜疑和忌恨。一日,胡乘汪不备,私自撬开汪静之书桌抽屉,取走曹诚英写给汪静之的书信和照片。事发后汪静之既愤慨又痛心。时隔不久胡冠英回乡续娶了妻室(纳妾),他和曹诚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1923年 22岁

春,曹诚英闻讯胡冠英在家乡纳妾,彻底结束了俩人婚姻关系。

是年,胡适因足疾向北大告假一年养病(时间从年初计算),4月初赴杭州疗养,曹诚英以姻亲身份前往探视,俩人阔别重逢、互吐心曲。

夏,曹诚英乘学校放暑假之机,居住胡适居所杭州烟霞洞。进而俩人产生炽烈恋情,即胡适所言“过了烟霞洞三个月的‘神仙生活’”,身心合一,同宿同眠。

8月18日,曹诚英、胡适、高梦旦等人受徐志摩之邀赴钱塘江观潮。据闻曹诚英身体不适,胡适至为焦虑,一说因为曹斯时怀孕。

暑假结束,曹胡恋恋不舍分别,曹诚英还要上课。下山之际,曹诚英在亲戚曹吉圃家中,亲自下厨烹调并做徽州馃,招待胡适以及友人;“女师”校长在座,胡适请其关照曹诚英。秋,冬一段时间,胡适往来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候鸟一般和曹诚英杭州幽会,直至胡适年底返京。


1924年 23岁

年初胡适仍栖居西山,想念曹诚英日甚一日。徐志摩曾去胡宅探视,听江冬秀说胡适上了西山;他明白个中原委,有意无意间将曹胡恋“春光泄露”。江冬秀妒火中烧,变着法子诱使胡适下山,向胡适发难。年初的一天,胡适和太太江冬秀爆发了“刀剪交锋”事件,矛头直指曹诚英。

曹诚英心情沮丧,万般无奈之际坠胎,她和胡适的关系一度陷入低潮。由于曹诚英始料不及,对胡适背盟弃誓遭受打击太大,凄苦心情不言而喻。

年末,胞哥曹诚克学成回国,旋任南开大学教授,此后便继续承担起关爱曹诚英的责任。


1925年 24岁

“女师”毕业,曾于家中短暂居住。秋后,为继续求学离开旺川,只身来到上海。斯时胡适于上海治疗痔瘘,时间长达四月之久,曹诚英最终体谅了胡适的难处,原谅了他的“背约”,曹诚英一边照顾胡适,一边共谋求学深造之路。


1926年 25岁

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并得到胡适有力支持和帮助。其实该校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中途曾一度停办;校内以《学衡》月刊为主体的守旧势力猖獗,旧派人物十分活跃。

入校不久,因醉酒大病一场,这是她自家乡患肺结核病之后一生中的第二场大病;虽经八小时连续抢救,已经导致心脏损伤,治病及康复长达半年之久,并且落下后遗症。

这一年,曹诚英收到恋人胡适对她“告别信”的表态,即胡适复以词《好事近》:“多谢寄诗来,提起当年旧梦。提起娟娟山月,使我心痛。殷勤说与寄诗人,及早相忘好。莫教迷疑残梦,误了君年少。”又有一说,胡适斯时已有“新欢”,即北大中文系女生徐芳,“三角恋”扑朔迷离,立此存照。


1928年 27岁

5月19日,胡适趁他在南京开教育会议之机,前往中央大学探视曹诚英。胡适劝勉曹诚英努力学习、抓紧读书,多掌握知识多钻研学问,并学会“徽州朝奉、自己保重”,不要“自暴自弃”。对于恋人的关爱,曹诚英至为感动。是日胡适日记载:“下午去看佩声,两年多不见她了。”


1930年 29岁

时在上海建设大学任教的汪静之专程前往南京探视求学中的曹诚英,给她以很大的慰藉。汪逗留数日,俩人无话不谈。汪静之鼓励曹诚英在求学求知的道路上坚持走到底,友情激发力量,坚定了曹诚英拼搏人生的信念。


1931岁 30岁

前后长达五年时间,曹诚英是年于中央大学毕业,曾经于该校担任助教。曹诚英毕业论文获优,旋被译为英文发表在美国一家农业杂志上。有了这个基础,为她日后赴美创造了条件。


1932年 31岁

2月,曹诚英前往上海探视并服侍胡适住院。胡适割盲肠,在协和医院住了一个半月。

一日在医院陪房,曹诚英不巧被江冬秀撞见。江冬秀余恨未消,不予理睬曹诚英,场面尴尬;曹诚英心中凄苦,悲情难抑。


1934年 33岁

几经争取公费留校未成。在胞哥曹诚克和胡适的资助下,是年自费赴美读研,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主攻生物遗传工程。在美期间,经胡适介绍,和韦莲司女士相处友善,克服了语言交流以及费用紧张等诸多困难。只是,直至曹诚英逝世,她尚不清楚胡适和韦莲司的恋人关系。。


1935年  34岁

得韦莲司热情帮助给予种种方便,曹诚英尽管思乡怀人,时时关注胡适消息,但与“中大”相比不仅求学环境相对宽松,和韦莲司相处也不亚姐妹。她写有《踏莎行.绮色佳的秋色》:“飒飒西风,吹将秋老,溪清瀑浅溅声小;绿阴渐解瘦枝头,屏林换上银红袄。一抹斜阳临照湖:远山近涧都含笑,争前问我比西湖,是谁输却三分俏?”


1936年  35岁

8月,胡适借赴美参加第六届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之机,看望女友韦莲司同时看望曹诚英。韦莲司觉察了胡适和曹诚英的情人关系,故而对胡适态度有意冷淡。此举反而成全了曹诚英,俩人极尽缠绵。曹诚英曾撰《水调歌头》吟咏“曹胡会”,为飨读者兹录断句:“一醉名湖西子,再醉凯约佳上,星月与周旋。”


1937年 36岁

年初染疾,病中得男同学曾景贤悉心照料,曹诚英充满感激之情,彼此相悦,但仅限于友谊为重。时隔不久曾因父母突然亡故提前回国,曹曾中止来往,偶尔书信联系。

夏,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毕业。曹诚英怀有赤子之心学成回国。8月上旬乘船抵达上海,此后在南京、武汉和胡适短暂相会。八年抗战,曹胡天各一方,直至1946年得以阔别重逢。

回国不久,曹诚英于安徽大学短期任教。12月初因学校西迁,辗转至重庆。


1938年 37岁

1月初赴成都,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任教,职位特级教授。和生母谭氏同住,每年关系得以改善。为照顾母亲,雇了一位女佣。

曹诚英多方奔走,呼吁开展棉种细胞以及遗传研究,是年得到中华教育文化资金会赞助,下拨500元仪器购置一架显微镜,进入艰辛的科研工作。由于带回国的学术资料在上海托运过程中不慎遗失,研究工作十分艰巨。

3月间曹诚英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陈述了曹曾友情的经过,澄清世人的诟言,同时表白了对胡适的挚爱之情丝毫不为所动.


1939年 38岁

旧历七夕,曹诚英再一次给胡适写信并附词:“孤啼孤鸣,倩君西去,为我殷勤传意。道她末路病呻吟,没半点生存活计。忘名忘利,弃家弃职,求来到峨眉佛地。慈悲菩萨有心留,却又被恩情牵系。”。


1940年 39岁

上峨眉山带发修行,称之为“归依”。2月25日胡适日记提到:吴健雄女士来信,说友人传来消息,佩声已到峨眉山去做尼姑了。这话使我伤感。

是年夏,曹诚克听闻胞妹心中凄苦上了峨眉山,苦劝曹诚英下山。曹诚英回重庆后六月病倒,八月进医院,先后动了两次手术。一次进歌乐山中央医院,一次进重庆医院,死里逃生。除了她晚年患上肺癌之外,此次是曹诚英一生中大病三场最沮丧最低潮的一场疾病。因无钱就医,所以医药和生活费均由昔日“女师”同学和好友祝效珍支付,出院后养病寄居也在祝家。祝效珍家富有,其人后来去了台湾。


1941年 40岁

1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的吴素萱回国前夕曾给胡适写信,信中提起“中大”读书时同窗好友曹诚英,提及曹诚英近况.     曹诚英病愈之后,曾在内迁北碚的重庆大学及白沙大学先修班短期任教,糊口谋生;并在困境中坚持马铃薯品种改良研究,持之以恒。


1942年 42岁

春,转至由上海搬迁重庆北碚的复旦农学院任教,对马铃薯研究不断深入、殚精力竭。撰有《马铃薯遗传工程学》一书。

这一年,曹诚英作了三首同为怀念情人胡适的词作,即《虞美人》、《女冠子》和《临江仙》,并委托大学同学朱汝华是年赴美留学亲自带给胡适。


1945年 44岁

抗战胜利,曹诚英随复旦回迁上海继续任教,寓居上海。挚友汪静之斯时成了曹诚英在复旦的同事,俩人时常会面,汪静之一家都对“曹伯伯”十分敬重。曹诚英人到中年、心态平和,加之环境有所改善和好转,曹诚英的科研热情更加高涨。她于宿舍楼前空地上开辟了约两平方米大小的地块,反复进行马铃薯芽栽试验,倾心马铃薯杂交高产研究。尽管身体欠佳、体力不支,曹诚英仍对马铃薯研究不遗余力。


1946年 45岁

除了教书育人而外,闲暇时和汪静之一家亲密往来,但总体上深居简出。其他几位相处友善的同乡也时有往来,如汪孟邹、石原皋、程仰之等人。

10月,胡适回国接替傅斯年担任北大校长,曹胡结束了长达九年的分离。此后不时会面,直至胡适离开大陆。

斯时曹诚英大哥曹继发已辞世,家业由二哥曹诚克、芙蓉夫妇执掌,武汉家中曹胡时有约会。曹诚克担任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在国民党政府担任矿冶管理方面职务,曾任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南区有色金属管理局总工程师,1969年辞世。


1947年 46岁

发生一件“小事”,使曹诚英印象深刻、感慨系之。她于学校附近发现一位产妇路旁生养小孩,天气寒凉加上腹中饥饿,母子俩孤立无助、奄奄一息。出于同情和怜悯,曹诚英将家中仅有的两个鸡蛋煮熟,趁热让产妇吃下,暖暖身子。在此前后,参加了知识分子进步组织九三学社;同时热心教学和科研,经常抱病为学生上课,为马铃薯增产增收反复试验。


1949年 48岁

1月至4月,曹诚英与胡适在上海多次相会。曹诚英苦劝胡适留在大陆,可惜没有成功,为此曹诚英终身遗憾.

胡适于上海逗留期间(1月15日抵上海,4月上旬离开上海赴美)曹胡接触详情:曹诚英多次出现在乡亲和友人邀请胡适的宴席上,她在不同场合应酬中均执意挽留胡适,胡适没有相应。

4月初的一天,曹胡分手前夕,深明大义的曹诚英再一次满怀深情地劝说胡适:“糜哥,蒋介石已经回奉化了。你不要跟他走下去呀!共产党讲话算数(指欢迎胡适留在大陆,笔者注),你还是留下来吧。……”胡适去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去,曹诚英大放悲声。据闻,胡适曾反复反问曹诚英:“人家会要我吗?”随后他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我!”这一等,曹诚英青丝变成白发,又是一个“旧约十三年”。胡适1962年于台湾寂寞去世,和他离开大陆时间间隔正好十三年。


1952年 51岁

曹诚英满腔热情投身中国教育事业,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使之工作中积极主动,焕发活力。

是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规模调整。曹诚英因年龄和身体关系本来可以不去寒冷的东北,不去沈阳农学院;但她舍不下她的学生,舍不下她心爱的事业,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开上海奔赴沈阳。

9月17日,曹诚英和600名复旦师生离别上海,乘专车到达沈阳。时隔不久,她的科研成果马铃薯高产技术在东北全面推广,这是她期盼已久的快事,凝聚了曹诚英无数汗水和心血。

9月29日,曹诚英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祖国爱我,我爱祖国”一文,充分表达了她对新中国的炽烈情感,并以成为新中国知识分子一员深感自豪和无比欣慰,与之同时抒发了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由衷之爱。


1956年 55岁

鉴于曹诚英的突出政治表现和优异工作成绩,聘为沈阳市政协委员。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曹诚英抱病出席了会议,受到应有的礼遇,从此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强烈,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1958年 57岁

因为健康的原因,曹诚英提前退休,仍住沈阳农学院,仍然不遗余力关爱莘莘学子。

是年,汪静之由中国作协安排赴武钢体验生活,曹诚英前往和汪静之见面。叙旧畅谈,百感交集。母亲谭氏仍健在,当着他俩的面旧事重提:“看来我当初错许了婚姻,我不该将孙女许给静之,我应当许给自己的女儿!”

这一年胡适自美国回台定居,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他欣然为《中国语文—月刊》题写了怀念曹诚英的旧句“山风吹乱了窗前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1959年  58岁

国庆十周年前夕,曹诚英在《沈阳农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革命家庭乐不胜》一文。她在文章中回顾了自己的生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又作《减字木兰花》词抒发真实情感:“老来可喜,往日穷追如梦里。历尽凄凉,回首当年泪夺眶。翻天覆地,党爱人民无巨细。忘却孤零,革命家庭乐不胜。”


1962年 61岁

是年恰逢曹诚英60周岁生日。校内农学系的青年教师们为她精心组织了祝寿活动。张克威院长参加并祝酒,并特意请人照相留念。曹诚英感言:“度过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日。”

这一年,胡适在主持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上向客人祝酒时猝然倒地;他的心脏病又一次发作,再也没有起来,黯然去世。而这一切,曹诚英在当年海峡两岸对峙的紧张状态下无法获知胡适噩耗,殊为遗憾。若以胡适辞世计算,俩人恋情长达四十年之久。


1966年 65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曹诚英作为沈阳农学院已经退休的教师,依然没有躲过这场浩劫。还是因为担着胡适的关系,她被造反派定为“重大历史问题”;又因发表于1959年那篇热情歌颂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革命家庭乐不胜》的文章,竟被红卫兵诬为反革命“大家庭”、“裴多菲俱乐部”,曹诚英则成了“黑家长”、“黑后台”。株连人数之多,批斗范围之广,成为当年沈阳农学院最为轰动的事件。由于胡适的关系以及对“大家庭”轮番揭批,对曹诚英是“新帐”、“老账”一起算!红卫兵接连四次抄了她的家,有关历史资料包括个人值钱的资产悉数拿走。


1968年 67岁

出于安全以及晚年生活出路考虑,曹诚英打算定居杭州。为此她去了一趟杭州并找着青少年时知心伴侣汪静之,求其代购一室颐养天年,得到汪静之夫妇支持。


1969年 68岁

因战备需要,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将沈阳农学院一分为五,师生开始疏散。曹诚英向学校申请移居杭州,得到批准。夏天,曹诚英依依惜别离开了她服务了十八个年头的沈阳农学院!

这一年,曹诚英在杭州小住了三个月时间。经再三思忖,曹诚英最终决定叶落归根,返回阔别长达半个世纪的家乡绩溪旺川。秋,她和汪协如、黄韵香两位女士结伴还乡。三人皆为老乡,交情不菲。

是年曹诚英于杭州听说家乡发洪水,人未安顿直至邮局汇款1800元,支援乡亲抗洪救灾,这也是历经磨难的“游子”献给家乡的一份“见面礼”。

是年二哥(胞哥)曹诚克于武汉大学辞世。


1970年  69岁

回乡之后,曹诚英初时于绩溪县城居住。

是年,曹诚英在旺川侄媳程秋环家度夏。此后她在县城和旺川两地行走,直至1972年春去上海治病时止。

晚年曹诚英喜欢忆旧,她有感而发写有《临江仙》词:“老病孤身何所寄?南迁北驻迟疑。安排谁为解难题?哥哥长病废,质仰死无知。徒夸平生多友好,算来终日痴迷。如今除却党支持,亲朋休望靠,音信且疏稀。”这一年她从个人积蓄中取出千元,为旺川村民购置了一台碾米机。同年修缮中渡桥。她再次捐款。


1971年  70岁

家乡山洪爆发,上庄杨林桥冲坍。上庄乃是胡适故乡,曹诚英有感胡适提携之恩,她生前尝言:“我爱七都,更爱八都”,故而为修复杨林桥再次捐款千元,奉献爱心。当地人则称该桥“连心桥”,上庄镇政府于桥畔立碑以记她的善举。


1972年 71岁

因长期患病,人老体弱的曹诚英病情转重。面对难忍的腹、腰部剧痛,她决定去上海治病。赴沪行前,曹诚英委托干女儿程彩芬向当时的绩溪县领导要求,将平生积蓄5500元全部捐出,实现“裸捐”的愿望。几经周折,县领导答应了她的要求.

上海治病期间,曹诚英寄居于干女儿胡荫华家中,后因故转至早年同学顾景宜家中。治病过程一波三折。


1973年 72岁

1月16日,曹诚英于上海瑞金医院悄然逝世。死时身边没有一位亲人,死讯亲友一无所知。

1月17日,曹诚英的一位晚辈曹福墉和县统小组一位负责人赶至上海探视,并带来曹诚英九三学社社员、沈阳市政协委员证明以及有关方面写的慰问信。可惜晚了一步。

3月8日,曹诚英骨灰领回绩溪。沈阳农学院派出代表与县里共同为她举行了追悼会,根据她的遗嘱:死后葬旺川东头胡适必经路口,期盼胡适魂兮归来。简陋墓碑上朴素无华,仅刻“曹诚英先生之墓”七个字。2004年旺川村委会在原址进行全面修缮.

大会山下,昆西河畔,曹诚英音容宛在,英名不朽!


2008年11月12日




    进入专题: 曹诚英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4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