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定凯:奥巴马高教政策的公平追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7 次 更新时间:2014-11-29 18:40

进入专题: 奥巴马高教政策  

侯定凯  

与前任相比,奥巴马在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无疑是一个强势总统。奥巴马总统曾说:“高等教育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让高等教育不断走入美国的寻常百姓家的。 

大幅度提高联邦助学金和贷学金资助额度、加强对大学办学的监管、扶持社区学院扩大规模,是过去四年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主旋律。这些政策的共同指向是帮助社会中下层的学生获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目前情形看,这些政策措施将在奥巴马的新一任期内延续下去。

提供更慷慨的联邦资助(以助学金或贷学金的方式),是奥巴马高等教育政策的亮点。享受联邦项目资助的学生数量从2008年的600万人(涉及金额140.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1000万人(涉及金额400亿美元)。学生申请资助的程序也更为便捷、高效。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放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邦政府对过去基于银行的贷款制度的改革。过去,联邦政府通过补贴银行和其他借贷机构向学生发放贷款;奥巴马执政后,联邦政府撤除了银行这道中间环节而成为直接的放贷人,此举每年可以节省几十亿美元,节约下来的部分经费用以增加对学生的资助。

从实施成效看,仅仅依靠扩大资助范围的政策,并不能在整体上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2010年,美国大学毕业的贷款学生的平均债务为26000美元,大学生贷款债务首次超过了信用卡债务。为帮助大学毕业生偿还债务,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一项基于收入的还款政策,规定毕业生每月还款额度不超过其月收入的10%,工作20年后还未偿清债务者,剩余款项将被免除。 

但有反对者认为,上述变革将因无力偿清债务者数量的扩大而增加联邦政府的财政压力,改革成本过高;就还贷者个人而言,减少每月还款额度意味着还贷期限将延长,最终还贷人将承担更大的支出。也有人质疑,那些因各种原因而得不到联邦政府资助的高校,可能会征收更高的学费——事实也确实如此,“更慷慨的资助政策”反而推高了学费。学生借款增加和学费上涨这两个趋势同时存在。尽管如此,在各州政府不断削减公立大学经费的背景下,联邦政府资助政策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奥巴马政府另一项高等教育政策,是加大对大学管理和质量的监管。首先,那些不能控制学费增长的大学,其获得联邦资助的渠道将受到限制。为了控制办学成本的上涨,奥巴马推出了一项1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对那些能提出最佳教育成本控制计划的州实行奖励。同时联邦政府增强了院校办学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推出了名为“采购清单”的计划,敦促院校公开更多教育经费方面的信息,以方便学生在入学决策时对不同院校的教育成本进行比较。目前,已经有400多所高校参与了该计划。同时联邦政府还通过拨款帮助公立、私立大学开发教学创新项目,例如,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设计课程;帮助那些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提高学业水平。 

联邦政府还特别提高了对营利性大学的监管力度。政府规定这类大学必须在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和学生债务方面达到一定基准,否则它们将遭遇失去联邦资助的风险。此举虽然在今年的法庭判决中被否定了,但联邦政府将继续推出类似的新政。 

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机会、满足在职人员的再培训需求,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让现有1100多所社区学院扩大招生规模的政策。预计到2020年,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数量增加500万,其中200万个教育机会是面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此,总统推出了10亿美元的新资助计划,其中2亿美元的计划已获国会批准。目前,已有许多社区学院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或开设培训班,其中包括学位课程和在职培训的证书课程。 

不难发现,奥巴马的高等教育政策力图追求“入学机会“、”教育质量”、“控制学费”等多重改革目标,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相互协调的关系。政治体制和教育制度上的差异,让我们不能对各国家教育政策之间简单类比,但着眼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奥巴马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思路还是可以给人带来不少启发。

笔者认为,不断推动社会公平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长远目标和重点内容,教育公平方面的表现应该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问责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政策需要关注这样一些议题:大学入学政策和经费投入更多向弱势社会群体和弱势高校(后者通常集中了来自弱势社会阶层的学生)倾斜;资助政策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受照顾对象能从政策中直接获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关照,应该贯彻到学生从入学、毕业到工作的完整人生过程;实现教育经费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帮助公众做出合乎自己利益的教育选择;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应该得到兼顾,为此需要设定和执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基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进入专题: 奥巴马高教政策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6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