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大学美术教育应重拾求真求实精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1 次 更新时间:2014-11-14 17:29

进入专题: 大学美术教育  

王远  

大学美术院系包含了专业性美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院系。由来已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美术教学单位画院化、公司化;教师学术能力与责任意识淡化。当然,大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求真求实程度等也起着一定作用。

● 相关美术行业的“学术”标准越来越混乱,发展也很“畸形”,谁是当权者,谁就是标准,谁就说了算。许多普通教师、普通美术工作者呼吁:重拾求真求实精神

许多道理大家都懂,兴许比我讲的好;然而,言、行、果如何?时间会让真相显山露水。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人文艺术的呼声并无间断,也行动了不少文化活动,但结果是社会人文艺术发展在倒退。至今,相关美术行业的“学术”标准越来越混乱,发展也很畸形。从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美术教育一直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当然,其中也有自身不思进取的原因。一百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过一个理想“美育救国”,结果遭到排斥。由于全民接收美育无法在现实中有效推行,因此,民众对美的理解相当有限,这也使得与美育相关的美术行业在中国也失去了受众基础。美术学科更多的是与人文发生关联,当然也有其艺术表现特征。总体而言,美术是提升人们认识与表达对事物趣味的视觉能力。一个大学,如果有美术专业,也许是学生人生发展道路上最后一次去获得美术能力、知识与素养的机会,这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求真求实是大学的基本精神。已故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元化曾被誉为是个求真求实的人——他不因喜欢之人而对其行为与言论都褒扬;但是,如果他不喜欢你,你的话说得对,他依然会替你辩护……这种求真求实精神在今天似乎是很珍贵了。大学的发展,或许会受到财力、人力等资源所限,也无法做到每个学科都均衡发展,但是失去了前辈们求真求实的精神,那么大学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

今天的大学教育制度,时常被人诟病,美术教育现状也不例外。美术教育是个大美术教育概念,其中包括美术实践、理论与不同培养专业方向的相互关系内容。在兼顾到美术教育特殊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大学美术院系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 美术院系不乏存在着模糊了教学单位的性质,用教学单位的知名度去承揽与学术无关的所谓艺术项目,大学里同样存在滥竽充数、自私无能之人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大学各个院系构成不同专业的教学单位,支撑起一个学校的架构。大学美术院系承担着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职责。但是,在全国大学美术院系里不乏存在着模糊了教学单位的性质,或者说,有些美术院系更像画院、公司。全国的大学美术教师,尤其是注重技能方面研究的,对个人在技能上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积极的参加各类展览,不遗余力地推广个人作品的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上却不够敬业,或研究不足,也很少带出像样的学生。其实,目前一些大学美术院系的功能与我们所知道的画院功能相差无几;更糟糕的是利用教学单位的知名度去承揽与学术无关的所谓艺术项目。美术教学单位画院化、公司化一直存在,甚至是一个长期现象。显然,教师的精力过多地用在个人的名利上,积极地介入社会商业活动,在教学上一定是无暇顾及。

在大学美术院系里也有不多的履行教师职责,认真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学生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知识与能力。但是,有那么些人却认为这些踏实于教学工作的老师在外面没有路子,名利不够,有点不入时代。

我想,如果教师尽了职责,之后去发展一下个人空间,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教师,没有尽到职责却去借用学校之名,教师之衔从事画院画家的工作,或者公司化的去承揽各种所谓的艺术项目,谋取名利且乐此不疲,这就本末倒置了。何况,一个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的,一心想去追名逐利的人,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名声。令人担忧的结果是:名利也没追求到,教师也没当好,单位的声誉也被践踏了,剩下的就只是浮躁的心态了。

梁启超曾借孔子语言道:无论是教育家教育学生,还是教育自己都应具备不惑、不忧、不惧的人。或许这是一种奢望吧!如今大学美术教师谈名利问题较多,却很少谈教学、学术问题。我想,这也不是简单的个人价值取向问题,假如你的孩子在一所大学里,你也一定不希望看到那里的老师只顾自己不管学生吧。对教师职业不满,可以不干,但不能不负责任。

美院退学的李同学最近在受访中谈道:“老师自己懂的也不多、老师不负责任、没学到知识;退学之后不会再接受中国任何体制内教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在微博上给我发私信说: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这是体制所致,师资的问题是体制的延续,低素质,无责任感,追求名利……”

有教师说,艺术没法教,要靠个人去悟。如此,美术院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那么多老师显然就是多余的了。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与职业操守。

大学里也存在滥竽充数之人,会忽悠的,自私无能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如果不愿意看到问题,时间久了,风气坏了,学校的竞争力将会丧失,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也会降低。我们还是要记住熊十力先生所言:“孤往精神,实事求是,抛弃逐臭”。

● 大学美术教育是否应该反思一下,美术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否有问题?美术教师的“学术”能力和责任意识是否有待提高

学术能力、责任意识、大学老师,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许大家都明白,只是我们今天做不做得到,做得又如何?

进入大学的学生,尤其是考入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的来自穷乡僻壤的乡村,有的来自沿海大城市,可谓五湖四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梦想的大学,因此,他们也很珍惜,渴望获得知识。

我们看到现在许多艺术创意园里的艺术家,大多是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但是,他们除了会做点所谓的艺术作品,综合素质很欠缺,个人发展空间相当有限。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一些国家级运动员,一旦退役其它能力几乎没有,有的只好去开店,有的甚至去杂耍讨饭吃。

思想观念的改变与行业、个人发展关系密切。美术人才培养以技能为主的模式几十年不变,也培养了无数的美术专业人才,但是美术行业在中国文化建设中有何作为?不管从城市建设还是社会文化活动中,美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当然一个行业的发展包含许多因素,这里我想主要是找一下自身原因。

大学美术教师有两种专业类型,一种是注重技能,一种是注重理论。技能教师的人数要远多于理论老师。因此,大学招收学技能的学生也很多。通常,技能教师实践能力较强,但思想深度不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理论教师相对看的东西较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往往与艺术实践相脱离。过去我也写过有关“学”与“术”的文章,“学术”兼备不容易,但是,没有其它道路。

谈到责任意识,一般而言,教师的学术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成正比,有学术能力的教师是非常看重个人的声誉。可是,也无法排除有的教师有能力却不负责任,更糟糕的是既无能力也不负责任的无德无才之人。美院李同学“退学事件”的发生,很大原因就是美院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在校学不到想学的知识与技能。

在有些人眼里,美术或许并没那么重要,求真求实也只是一种精神。但是,美术教学单位一定不是画院,更不是公司。作为教师理应在教学、学术上多下功夫,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不管如何,大学美术院系是以培养美术人才为主的教学研究单位,学生在大学里学到什么,就是以后踏入社会获得生存的条件,同时,他们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20年之后,也会影响这个世界。

今天的世界不够完美,明天的世界由于教育的作用,或许会好一点。我们的人生可能不太满意,但这种不满意只有靠能力、责任与自律去改变,而不是把过去的不满意延续至未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系主任,教授)

    进入专题: 大学美术教育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0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民晚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