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哲学的统摄范围愈加丰富,分支也愈加多样。像信息哲学、科学哲学、生态哲学、发展哲学、工程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新兴的子学科长成。不可谓不是一种哲学大繁荣的局面。然而,哲学作为理性的先导,它的动作使我们不得不警醒于理性主义的恣肆。一方面,哲学越是过多地专注于细微繁冗的局部,沉浸于经验生活的零零碎碎,它也就越是远离了自己引领时代精神面貌的使命,有学科异化的危险。毕竟本真生活的贴近要求的是对经验生活的总体性认知。另一方面,哲学所趋向的这些前沿领域少有对感性的唤起,有随波理性主义大潮之嫌。要知道,我们时代最大的挑战就是对理性的过度自信,对科学与技术的滥用,人性与生活都缺失了一份淡然与自足。而哲学应有这样的抵制担当。
可以观察到的,哲学从两个方面对这种状况作出了回应。一是在探索的内容上,它平衡理性与感性的分量,并强调了哲学的感性回归与人本首属。也是由此成就了浪漫哲学、生存哲学、诗化哲学等赋有感性特征的哲学向度。不过,遗憾地是,此一回应还仅是哲学在研究内容上的补足,它没有关注到哲学诉求的先天缺陷。哲学从质性上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其次才是一种系统的世界观或其他什么。而这就决定了哲学对理性的天然偏爱与自然依侍,研究内容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源上或者说有力地约束哲学自身的异化。二是在探索的视野上,哲学的学科自省开始受到重视,哲学本身开始作为研究的对象。应该说,从学科特性上审视哲学的使命与缺陷是攫取哲学生命力与抵制异化的有效起点。然而,好的起点也要有足够的后劲与恰切的方向。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学者于光远、钱学森提出的“哲学学”就是这样一种学科自省的尝试。但是由于哲学学的学科实践没有把准感性诉求的时代脉搏,最后也没能深刻展开,唯存苍白的体系。西方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学科自省。只是这种学科自省仍然没有甩开理性的包袱,反而愈陷愈深。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揭示当前哲学学科发展中的可能误区,筹谋我们时代哲学的新走向。而且正如题所示,我们认为开展哲学艺术学的探索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哲学艺术学,是在确信哲学是一门艺术的前提下,通过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解构、重构哲学思想、哲学方法、哲学史等哲学材料,对哲学进行感性诠释的一门学科。英国丹迪大学的哲学教授库珀较早地提出并阐释了“哲学艺术”的概念(可见于上个世纪90年代库珀教授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赠送的论文手稿中)。他点题的原话是,“我们应该把哲学家看作是艺术家,把哲学看作是艺术。或者至少我想表明,有一种哲学艺术”(N.库珀:《哲学艺术》,哲学译丛,1992)。而且很重要地,库珀教授关注到“思想和行为的结构”、“图景构制”在把握哲学艺术特征上的重要性。此二者应该说已经接近了艺术造型的理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者库珀教授的哲学艺术更多是一种美学视角的考察,而且他没有指出其适用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可能,二者库珀教授也没有从时代担负与学科发展上指出哲学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哲学与艺术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表达鸿沟。哲学表征的是理性的流溢,艺术表征的是感性的凝塑。哲学倾向于在复杂性中呈现简单性,而艺术倾向于在简单性中呈现复杂性。这是两种不同的经验生活的方式。它们有着各自的表达优势,也有着各自的表达缺陷。然而这却不妨碍它们能够找到一个融洽的结合点。哲学是一种发挥想象力,并从哲学家的行为、思想文本中表达出这种想象力的活动。它与艺术家创造艺术品的活动没有实质的区别。文学艺术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吗?同样都是文本创作,为什么哲学不能成为艺术呢?当然,狭义的哲学文本还仅是哲学艺术的一部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绘画可以通过线条、光感、意境等要素进行艺术表达,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风格等要素进行艺术表达,那么哲学呢?要成为一门学科,它需要怎样的艺术内容或形式?
不错,“艺术”本身仍然是一个未有定论的术语。对于哲学艺术学,我们主张更具包容性、更具时代性的艺术内涵。在这一点上,德国艺术理论家玛克斯·德索与乌提兹对一般艺术的认定、符号学家卡西尔与苏姗·朗格对艺术之形式象征意义的认可都很有借鉴意义。一般艺术的认定摆脱了单纯的审美诉求,强调了艺术对生活经验与体验表达的多元。而艺术之形式象征意义的认可则揭示了艺术图景的结构要素在识别艺术内容上的关键性。有此,哲学艺术学实际上就获得了内容与形式方面类型学探索的启示。哲学内容的艺术表达可以是爱情、友情,可以是正义、民主,还可以是荒诞、虚空。哲学形式的艺术表达可以是悲喜剧,可以是古体诗,还可以是哥特建筑。
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哲学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是多样性的。它有必要吸收哲学研究中的文献考古、历史比较、演绎归纳,也有必要模仿、移植、类比运用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探讨,包括哲学艺术学的研究体系也是,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充分细致的阐释准备。而且关于哲学艺术学,我们的目标很直白,那就是延展开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直觉逻辑(类似的模糊逻辑)-诗性逻辑这样一种时代对哲学逻辑的演进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理性进行感性的绑缚,使哲学探索兼顾到生活与人性的全貌,避免理性主义的扭曲。当然,感性诠释也要尊重哲学发生的客观性,尊重社会对哲学需求的多元选择。总体说来,我们关于哲学艺术学的此一论说仍是有待开拓的,它也仅可作为一个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李振东,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