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肖斌:每个学科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84 次 更新时间:2014-10-15 14:43

进入专题: 学习方法  

蒋肖斌  

不少数学不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数学上,依然在原地踏步,数学这门学科好像在故意跟自己作对一样,越想学好越是学不好,越想拿下越是拿不下。甚至有人说,数学就是文科生的“死敌”,更是女文科生的“死敌”。

天津耀华中学资深数学教师言承璎认为,学习数学与文理科和性别都没有必然联系,与学习心态倒是大有关系。好的心态,等于在战略上藐视了对方,为学好数学鼓舞士气;当然,我们也不能在战术上忽略了它。教了20年数学的她对怎么学数学,有一套不是秘密的“秘笈”。


    成败的关键在哪儿
    言承璎发现,初入高中的学生,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在数学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初中时,老师会帮你总结一共有多少题型、多少方法,你使劲练就行;高中知识点密集,课时紧,一个知识点能衍生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不适应,总等着老师总结,这样不好。”
   “俗话说,文科一大片,理科一条线,数学尤其如此,它的思维逻辑性、线性关系太明确了。学数学最中心的思想,就是‘转化’二字。” 言承璎说,“我们教给学生的,正是如何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原来学会的,把难的转化成容易的。比如立体几何,就是把它看成一个截面,或者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再用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的知识去解决。”

所以,学生能否掌握这种“转化”的能力,就成为学数学的成败所在。为此,言承璎介绍了一套适用高中生的流程。
首先,预习很重要。初中毕业的学生,看懂高中数学课本没有问题。预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温故知新。你在预习后可能发现,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联系到之前的知识点,如果当时这块没学好,就应该捡起来先复习一下,再看新的内容。
    其次,听课时要带着问题。“这道例题为什么这么处理”、“书后的习题怎么做”……这些预习时自己没明白的问题,就带到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带着问题来听,主要精力就不会放在老师讲了什么上,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会发现老师是从哪个旧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哪块又重点强调了……这样,学生就不是追在老师后面疲于奔命,听课效果会好很多。”
    最后,自然是复习。“如果课堂吸收率好,也可以不复习,吸收得不够好就再复习下,然后再做习题巩固。”
这三个步骤说难也不难,关键还在学生的自觉性。言承璎说:“数学是一个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最基本的,就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按部就班,一般学得也不会差。但学生绝不能满足于听懂老师上课就够了,而应该主动去想、去做。”
言承璎所教的班差不多都有45名学生左右,除了平时的上课、作业、考试,如果学生不主动“冒头”求教,老师很难了解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学生发现自己有什么困难,要主动和老师沟通。只有平常一点一滴的积累,老师才能知道这个学生是什么思维类型,也便于因材施教。”


    考试的目标是什么
    言承璎回忆,在她上学的时候,数学高考的难度与课本差不多,只要平时认真听讲和练习,基本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不过,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考试与课本的差距拉大——教材面对所有学生,而高考是为了选拔。所以,在课本之外额外分析、讲解一些题型,就成了言承璎最重要的教学工作之一。
    做题、多做题,经常被认为是学数学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言承璎说:“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确实如此,但这比例不是线性的。做100道题,能考90分,做1000道题,未必能考100分。”是否需要多做题,也要根据思维类型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领悟较慢、不能自己摸索到方法,他就不一定要多做新题,而更适合把做过的、老师讲过的旧题,重新拿来分析。
不少老师推荐学生使用“错题本”,收集整理错过的题。言承璎认为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一道题做错了,说明你的思维在这块有问题。如果订正后你彻底明白了,下回不会再错,那错题本也没有必要。但是,现在学生要学的科目多、精力有限,这里错了,仓促一改,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和记住,今后考试还会错。所以,建立错题本就能在考试之前的有限时间里,重点复习出现过问题的地方。”
    在考场上,学生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答题,那么,“会”和“熟”就是两码事儿,所以,平时有一些习题是为了训练熟练度,难度不大,题量较大。“这类题老师往往会给学生答案,要求做完了自己校对,错了就改过来。如果学生犯懒,题做完了就不管了,那就等于白做。”
在水平既定的现实下,考试多拿几分也有诀窍。“放对自己的位置,别跟自己较劲儿。平时考120分的学生,别一上来就直奔最后一道大题,遇到不会的,就跟它玩儿命,这样肯定连本来的120分都拿不到。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试卷由易到难的编题顺序做下去,遇到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放弃。考试的目标,是把能得的分一分不落。”


    努力到底有没有用
    数学究竟是不是文科生的死敌?言承璎的答案是,我们学校的文科生,年年高考数学都有满分。
其实,文科生学数学,优势劣势均有。“如果一个学生发散性思维特别强,逻辑思维相对较弱,那在学数学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些困难。但另一方面,高考的文科数学比理科简单一些,这样作为文科生,如果努力,就特别有希望拿高分。”
至于性别,言承璎更认为这和学数学“没什么关系”。“有人说性别和思维方式有关,但其实很多女性也有男性思维。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教得好的老师男女都有。”
    和文理科无关,和性别无关,与学习心态倒是大有关系。言承璎说:“有的学生比较爱好文科,对理科包括数学,有畏惧或者忽视的心理。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如此,如果你惧怕它、躲闪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一个死结;如果迎难而上、努力去啃,一而再再而三,它慢慢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不久前,微博上曾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学数学到底有没有用?言承璎答道:“每一个学科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言承璎说:“学数学绝对不是为了考试,它最大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形成,是长时间培养的结果。我教数学那么多年,经常感慨‘幸亏我教的是这个学科’,它对我的逻辑判断、语言叙述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能随时抽象出重点,然后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真的不喜欢数学,怎么办?言承璎笑答:“如果天生不喜欢,那就顺应吧,人都有特长,我们可以安然接受。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是一个美好的人生,但我相信,富有逻辑和条理的人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进入专题: 学习方法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9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