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本文试着重就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及其若干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具体分析,从而为研究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政治现象"提供一种理论分析工具。
一、"经济政治"与"经济政治学"
关于经济政治概念,有人担心,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会在理论上造成政治与经济的混淆,从而导致在实践中产生政治干预经济、政治代替经济的错误。这是对经济政治含义的一种误解。经济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发展到当今时代,愈加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作用,在科学上它完全可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我们之所以主张建立一门"经济政治学"这一新兴学科,就是旨在研究经济的政治功能所特有的规律性。
在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相当长的时期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经济学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的体系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能从古典经济学的创立开始算起。约·雷·麦克库洛赫在所著《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中,详细地讲了这个情况。他说:当我们回顾一下已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所需要前人的庞杂和广博学问时,人们就知道,它"是新近才兴起的科学。虽然各种颇具价值的论文以前曾零星出现过,但直到上世纪中叶,还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或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过。……用一句这门科学的术语来说,只是由于理论家有效需求,才产生了备研究用的事实或原始分析资料,理论家以后运用这些事实和原始资料,来构成他们的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①"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很久以来就和政治科学纠缠在一起;……但是在它们的主要特点上,却有充分的区别。"②"政治学者研究政府赖以建立的原理;他想要肯定把最高的权力放在谁的手中,才最有好处;说明社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互相职责与义务。政治经济学家则看不到这样高远。要求他判断的不是政府的组织,而是政府的行为。凡是有关财富的生产的或分配的方案,必须归入他的考察范围,由他无拘束地探讨,他检查它们是否符合经济科学的正确原理。"③
这就是说,从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在中世纪以前,人们把经济看作是一种家政管理,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小生产、手工作坊、交换、消费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之间进行的,作为国家主要是实行一定的税收和财政管理。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把经济放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中来研究。比如,伦理学家提出"经济伦理"的研究命题;重商主义者提出政治经济学之于国家的研究等。直到近代西方古典经济学派才开始建立起独立的经济学说体系,尽管一方面,他们在经济学前贯以"政治"一词,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进行所谓"纯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古代也是把经济放在政治和伦理之中来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古汉语中"经济"一词就是来源于"经邦济世"之说,被人们当作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来理解。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19世纪末才从西方经过日本学者介绍传到我国来的。我们了解了这一个历史之后,就知道学科之间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自身成熟程度,可时合时分,时而又生长出新的交叉学科。这似乎成了学科发展的一个规律。
"经济政治"是在社会生活的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两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我们将广义政治的一般本质理解为政治主体的全局利益关系,那么,当社会的经济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了政治利益的地位时,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就转化到社会政治作用的位置上来了。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开始发挥着政治功能的作用,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充当解决社会政治性矛盾与冲突的途径和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经济政治的含义可以解释为:经济的政治功能性。这样,作为由一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机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彼此会发生转化。其中单从政治生活方面讲,就可能产生三种基本形式的政治:一是社会公共权力形式(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指国家权力形式)的政治;二是经济形式的政治;三是文化形式的政治。传统政治学主要是研究国家形式的政治;本世纪50、60年代西方兴起了政治文化研究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所谓新政治经济学,它们终归是联系政治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经济政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则长期被忽视。
现在我们提倡研究的"经济政治学",就是以经济学、政治学、政治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所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作指导,分析研究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体系的特点和活动的规律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这里将着重论述这个问题。
二、经济功能结构体系
经济一词从学科意义上讲,含义很多,其原因是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性的作用。因此,中外学者对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西方学者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生活结构、经济系统或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和在一定社会经济秩序支配下的某种经济行为称之为"经济";把"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定义为经济学,或简称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④我国学者对经济的理解也较为宽泛,诸如: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或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或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节约行为等等,并由此将经济学理解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类经济学科的总和。
我们使用了"经济功能"一词,意思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和环境中,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各种不同作用的总和。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比如,作为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物资功能";人们所从事的艺术品的生产和工业产品的艺术化,形成一种经济形式的文化,表现出经济的"艺术功能";运用经济实力对他事、他人和社会组织等发生影响力和支配力,于是就产生了"经济权力功能";同样,经济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我们把这种影响力总称为经济的政治功能;……等等。
经济功能在自己活动和运作过程中,各种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的,它在一定社会系统中,形成了一种必然的经济功能结构体系。而经济的物质基础功能又是这一功能结构体系中的核心,并由此在不同的条件下转换和派生出其它的功能。所以,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功能结构体系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统一有机体。也正是经济具有这种多功能和整体结构的特点,经济才可能最终实现其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意识等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过去我们对马克思的经济是基础这一命题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甚多,并且过于单一化和简单化。没能认识到,经济对其政治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正是通过经济的功能结构体系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在这里要专门就经济功能结构体系问题作一些论述。
社会的经济功能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系。
经济的功能尽管具有自身存在的客观性,但其功能的实现与运作却脱离不了它所依托的环境和条件。这些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人、社会以及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等。经济对他事物的决定性的影响力不管是直接或间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愈来愈大,影响愈来愈广泛。因而经济功能结构体系也日趋复杂。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高度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功能就显得特别活跃,并从多层次上把经济的各种功能分解出来。也就是说,分层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表现形式,使人们加深认识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三大结构体系:即经济的社会功能结构系统,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系统,经济的文化功能结构系统。这三大经济功能结构体系,现在已经从不同学科领域开始或正在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如:经济社会学、经济政治学、经济文化学等。如果再从次一级学科层次上看,另有若干学术领域已从某个侧面研究经济的功能,比如:经济人类学、经济心理学、经济伦理学、经济法学、经济管理学、经济控制论、经济政策学等。现在完全可以这样说,围绕着经济功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科群。这些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建立,实际上是反映了社会经济多功能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性。其中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体系,就是我们经济政治学所要研究的范围。
三、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体系
经济的政治功能是经济功能结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它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广阔的层面上,建构起了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体系。归纳起来,这种功能体系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结构形式:
第一、经济对社会政治的"决定功能"。它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和政治活动的根源。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⑤又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⑥晚年的恩格斯也仍然坚持认为:对于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来说,"经济条件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揭示的经济对政治的决定功能的理论,适用于所有人类社会,而并不是特指某一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因此,它是我们分析经济的政治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一观点,已在不同程度上为一部分西方学者所认同。⑧对于马克思的这个最基本的理论,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但在如何理解这一理论的问题上,在我国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曾经发生过长期分歧与纷争,并一度为"政治决定经济"的错误观点占了上风。由此在实践中造成了巨大危害,这些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而经济对政治的最终决定作用的根本性原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之后,才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目中明确起来。其实,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来,社会的任何一次政治大变革,说到底还是由经济力量所最终推动的。就政治谈论政治的变革,这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唯物论者。现在人们已经有了十几年集中进行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切身经验,因此,对经济的这种决定性功能,再也不会产生怀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就是马克思的经济最终决定论的运用与发展。
第二、关于经济对政治的"渗透功能"。这实际上是经济的决定作用在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上的一种重要延伸形式。经济与政治在社会统一体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毛泽东曾从哲学高度概括了事物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一切对立的成分都会"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⑨又说:"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⑨这一哲学原理同样可以用来分析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相互渗透性。毛泽东在另一个地方明确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意的,年年如此,长远如此。"(11)他在1963年9月的一次关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谈话中,就中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两大基本历史任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其历史地位会发生相互转化的问题,作了精辟分析:认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的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大小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现在,我们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基本原因解决了……第二个原因也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要彻底改变,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12)这就是说,通过政治变革解决了社会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及时解决经济和技术落后的问题,经济问题在其地位和作用上就会转化成政治问题,即经济的政治功能会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之中。邓小平所说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四化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也就是这个意思,即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政治功能的地位转化和渗透。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政治方面转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经济向政治渗透特点。在现代化社会里,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全局化,经济权力的政治化,经济手段的法制化,社会宏观经济行为的政府化等。
第三、经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调节功能"。政治力是调节社会生活中利益矛盾与冲突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往往需要借助社会中其他形式的力量来实现。其中经济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否认经济运动的政治。(13)在政治生活中运用经济利益这个强有力的杠杆来调节社会政治方面的某些矛盾,以达到稳定社会、治理国家的目的,已经是现代社会经常的、普遍采用的方式。比如:本世纪40、5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采用一种"福利国家"制度,实施资本统治的某些改良,用满足部分社会成员某些暂时的物质和文化的有限的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其最终目的和结果仍是维护了资本统治。现代资本实行的这种统治形式对资本早期统治来说,多少是一种进步。它为维护社会安定,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彻底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类真正平等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来看问题,它实质上仍然只是资本对劳动所实施的一种经济形式的政治统治。不过,从管理社会、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的方式上看,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所形成的一套政治、法规和具体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仍有积极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整个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正在调整之中,社会利益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复杂。如何适应新情况,有分析地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经验,学会运用经济的政治调节功能,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保证改革开放大业的顺利进行,不能不具现实意义。事实证明,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政治调节功能。因此,它也就成了经济政治学所要着力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第四、经济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性功能"。运用经济手段对某些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规范与控制,这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其具体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国家运用经济权力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规范与控制职能,比如:运用财税这一传统手段实行社会政治的治理,或减轻赋税,藏富于民,以获民心;或集中财力,兴办大业,提高政府权威。二是实行经济立法,运用经济法规,进行社会的政治管理。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将这类问题称之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破坏森林、乱占耕地、权力腐败以及发展市场经济中所滋生的失业、物价失控、伪劣产品、投机倒把、贫富分化等等,都含有经济政治的性质,而所有这些又都要在很大程度上仰靠于社会保障、经济立法来加以规范和控制。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矛盾积累起来,或者造成不良政治影响,或者酿成社会政治动乱。因此,此类问题,需要采用经济政治的办法来整治。三是运用经济杠杆,对社会成员的某些行为进行政治的规范和道德的约束,以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另外,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技术交流也越来越具有政治性。日本学者三好修在80代初以日本安全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的名义,撰写了《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一书,认为当今世界国际战略变化的重大特点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军事三者构成的国家实力战略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国际经济政治战略:国家间以通过"提供商品、机器、装备、管理技术、科技和资本来实现"本国的国际政治战略。(14)少数超级经济大国采取经济封锁,实行贸易制裁,开展经济外交等方式干涉他国内政,谋求霸权,就是证明。
第五、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实施"政治功能"。经济政策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社会政策主体为着一定的利益目的实现经济功能所确定的原则、目标,和由其所支配的经济行为以及实现方式。因此,经济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不同的层次,既有个别的微观经济政策,也有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我们称之为具体经济政策,后者则称之为总体经济政策。前者往往具有暂时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后者则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从经济政策内容方面看,有经济制度方面的,也有经济活动方面的,还有物质资源、自然环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财政税收等等经济政策,总之,社会的任何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有可能形成一种经济政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也有其共同遵守的经济规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社会的各种经济政策,都含有直接的经济性目标和一定的社会政治目标。因为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会对其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有时是直接的,称之为显形性经济政策;有时是间接的,称之为隐形性的经济政策。所以,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实行政治功能的工具。比如:物价政策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它执行市场交换中买卖双方经济利益调控手段的任务,但当社会发生物价失控,致使众多消费者利益受损而无法承受,而经济生活的混乱导致了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局面,物价问题就成了一个社会政治性问题。领导者如果能更早预见这种情况,主动控制和调整物价政策,满足消费者的正当要求,解决社会成员由经济利益而造成的政治性矛盾,物价问题和物价政策就成为实现经济的政治功能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经济政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往往成为实现经济的政治功能的重要角色和手段。
我们列举以上五种基本的经济政治功能结构形式,同时也就说明了它们之间具有必然的结构关系,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结构体系。
如果图表一意在说明经济功能的基本结构形式,那末,表二A是说明经济的政治功能存在的两种普遍形式,即经济政治的"决定功能"和"渗透功能"。这两种功能是属宏观性的功能,它规定着经济的政治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必然联系和互相转化,所以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第一层次的经济政治功能,在整个经济的政治功能结构中起着支配其他经济的政治功能的作用。表二B则说明经济的政治功能的若干具体实现形式,相对于A它们又属次一层次功能,即微观经济政治功能。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的政治功能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学者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研究国际间经济政治现象,但其着重点在于分析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间的某些相关联性问题,而从整体的功能结构体系中,去把握国际经济政治的各种功能的内在联系则显得很不足。(15)对这方面的情况,只有留在另外的专题中去讨论了。
注释:
①②③〔英〕约·雷·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5-16页、35、36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④〔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著:《经济学》第12版(中文版),第3-4页。
⑤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81页。
⑦(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486页。
⑧参见加·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第418-43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
⑨⑩《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8页,1991年版。
(11)(1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03、848-849页。
(14)(15)〔日〕三好修:《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第1-2、44-49页,世界知识出版社。